分享

王靖涵 | 有趣的楹联

 富春少年 2021-04-28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第20次活动习作-1

有趣的楹联

富春四小    五(7)班   王靖涵

    楹联,俗称对联,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过年时,总会贴一些楹联的门上,显得喜气,红红火火。对于楹联的知识,想必大家和我一样,也是一知半解。今天,我非常幸运的参加了“走读富阳-----寻找楹联里的故事”的活动,让我对楹联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早上,我们齐聚在鹳山公园门口,在进行简单的分组后,我们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任务:寻找鹳山公园里的楹联。得到任务后,我们便认真进行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组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找到了19对楹联。每副楹联都蕴含着古色古香,带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人一看就感受到这无穷的魅力,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劫后湖山谁做主,俊豪子弟满江东。当时我看到这一对楹联,便一知半解的解读起来:我们美丽的江山被敌人劫后谁来做主,那肯定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好奇心的驱逐下,我查阅起资料。原来这是郁式兄弟及赵朴初先生等共同吟成的,基本的意思和我的猜想差不多。还有一副楹联也非常有趣:烟嶂万里页外绕,云归千片望中来。这是一对写在春江第一楼上的楹联。看着这幅楹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站在春江第一楼上,那些连绵不断的云雾环绕在山间,那薄薄的云朵分成了千片万片向我们飞奔而来。想到这,我仿佛一下子置身于仙境,这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无限的感叹。

    看了这么多的楹联,我不禁想:楹联布局工整,浅显易懂,一读就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写一副楹联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对楹联的书写好好的研究研究就行。想到这,我的求知欲立马爆棚。活动结束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查阅起资料。楹联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学,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宋代以后民间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原来楹联之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而且读起来音韵抑扬顿挫,那是因为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它保留着律诗的特点。楹联要去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重要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生,下联尾字是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它比诗更为精炼,句式也更为灵活,伸缩自如。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和驾驭文字的本领,才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叹:不愧为我国的“文化结晶”,但是要想写好一副完好的楹联,得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并不是张口就来那么简单。

    楹联,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对“他”的了解还只是一个起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中华儿女们一定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他”,去探索“他”。让这“香气”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院寒假“德清·上海”活动报名中

“家在富春江上”写作大赛小学组获奖名单

“家在富春江上”写作大赛初中组获奖名单

(点击标题即可查阅详情)

 

现场回顾

 

   时间总是匆匆,我们总是期望这样的活动能给孩子们带去一些启发,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能够去发现身边的美丽,能学会观察,能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能够得到锻炼与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