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赖芊羽 | 十里稻花香

 富春少年 2021-04-28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十里稻花香

三等奖作品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高一(8)班

赖芊羽

旧时稻田七里香,翩翩彩蝶袅袅光。旧时故人依旧在,笙笙细雨还有爱。

——题记

我曾数次跨越时光的河流与彼岸的童年重逢。梦境中,依旧是春日明朗的天空,疏落的瓦砖房屋,泥泞小路上鸡鸭漫无目的地闲逛。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却有着一大片的金黄稻田,微风吹送,泛起一波一波的稻浪。那些存在于我六岁之前记忆中的人们仿佛永远都不会苍老,那些少年们永远在阳光下奔跑,那片金黄的稻浪,永远存在于我心中。这些都是我年少的欢愉。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那时候长住在外婆家。每逢清明谷雨时节,村里的各户人家都在自家的田里忙得不可开交。外婆说,那时候村里的田没有实名,都是自己去霸占然后自己耕种。村里同胞大多勤劳,每家都要了四五亩田的样子,外婆和外公身体不好,只要了两亩田。不过可别小看这两亩田,这可是外婆家那时候全部的粮食支撑……坐在屋门口的台阶上,外婆细细地给我讲着她们那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六岁的我,耳朵听外婆讲着,心里却想着为什么天上的白云像兔子,为什么田里的稻穗都弯下了腰,低下了头。

我想让外婆教我种稻。外婆却总是摆摆手,说:“女娃娃就要好好读书噻,种田这些粗活是咱们这些莫得啥子文化的人干的。”我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双手托着腮,看着外公外婆弯着腰在田里劳碌的样子。晒种,选种,浸种,催芽,播种,每一个步骤,都被农耕人民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大家都盼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场景,因为在那时这近乎是一个家一整年的粮食支撑了。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但都很满足。也许,这就是外公外婆在田里劳碌了大半辈子的意义吧。

正值盛夏,绿树掩映。那一片刚种不久的稻田显得像是无数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耸立在一起。此时稻田正绿,生命仿佛广阔无尽。外婆打趣地说:“这些个小秧苗嘞,就像你小时候一样噻,小小一个的,突然就长高长大了噻!”一望无际的稻穗摇摆,像这片土地耀眼的披肩。我想着,这些个小绿苗儿真的能长得和我一样高吗?也许吧。

那是一些夏夜,天上的繁星,多的像洒落的米粒。是的,我总要想到米,稻子的气息,就缠绵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晚风飘摇,所有的稻子都顶着一树的稻花,在做着米的梦。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依稀记得那年夏天的尾声,妈妈接我到城里上学,离开了那片即将要呈现出金黄色的稻浪的小村庄。起初,我们家吃的都是外婆从乡下寄来的大米。后来,我们家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吃的都是进口的泰国香米,而外婆寄来的大米,数量越来越少了,份量也越来越少了。泰国香米香甜软糯,粒粒饱满。只是,怎么也吃不出外婆寄来的大米的那种感觉。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吧,都是大米,没什么不一样的吧。

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外婆希望女娃娃要好好读书,这句话我一直没忘,一直没忘。

只是,十六岁那年的盛夏,稻香戛然而止。十年,一切都变了,又好像都没变。我曾经最喜的金色稻田,现如今已是一块光秃秃且贫瘠的土地。野草丛生。一阵风过,仿佛张牙舞爪般的要把土地吞噬。库房里还存着些许稻穗,没来得及脱壳已然让这些稻穗失去了生机。稻穗依旧在,只可惜那稻香已随故人远去。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后来,南山的风吹散了谷堆,北海的水淹没了墓碑。百鸟鸣,花草兴,好想回到那片稻田,清风吹,稻香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