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楷书《心经》问世,这才是“楷圣”的...

 漢唐風韵阁 2021-04-28
欧阳询楷书《心经》问世,这才是“楷圣”的真正实力,专家:田英章再练50年也赶不上!

在没有过书法训练的人心目中总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书法就是要服务大众”的,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错的。
书法从成熟之日起,都是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平民阶层纵然接触,也往往流于江湖体的范畴,而如今能够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不是达官显贵就是豪富之家,书法的核心秘诀—“笔法”也往往在这些人群当中流传。
到了当代,书法开始走向了平民阶层,但没有专业的书法学习和系统的临帖,你的书法是不太可能入门,而书法的审美往往高于大众的审美,所以高明的书法作品,普通人是不太能看懂的,原因就是“你没学过”!
古代的文人能看懂,是因为古代文人普通都有系统的书法教育和传统文化审美,而当代被“西化”了的教育则不具备,这便是对于书法产生审美差异的原因。
最突出的案例就是很多人喜欢田英章的书法而不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这是因为普通人的审美往往停留在“平直相似,点画齐整”的范畴,而这种书写方法则是书法的大忌,书法作品最忌雷同,也最忌平整。
而当代普通人喜欢平正的原因是,自幼没有学习过古代的经典法帖,在练字的时候,并不是以古代经典法帖作为练字的标准,而是以课本上的“印刷体”作为规范,这样就养成了一种刻板认知,但这种认知会随着你临摹古代经典法帖而会有所改观。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就开宗明义地讲过: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
意思是这种呆板的“美术字”并不属于书法,而是属于一种点画的堆砌,学习很多人学习“田楷”,将固定的几个动作和笔画练熟悉,基本就能写个差不多。
而我们看一些高明的书法作品,同一个笔画能够呈现出很多种不同的姿态,这就是艺术与庸匠的区别。
高明的书法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让人感到某种情感上的契合的,看《祭侄文稿》你会感受到那种愤怒与激越,看《古诗四帖》你能感受到那种疏狂,看《寒食帖》你能体会到那种孤寂,所以书法应该是一种性灵的表达。
有网友甚至说:田英章再练50年,也不及欧阳询一半水平。
对于学习欧楷的朋友而言, 欧阳询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欧阳询楷书中的矛盾冲突丰富多彩,细细体会你能发现无穷的奥秘,而“田楷”则是一种初看好看,再看味同嚼蜡,而当你真正临摹“田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现习气已经养成,从而积重难返了!
欧阳询在80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件《心经》作品,时常抄写《心经》可以积累功德,并且此作也可以作为一件书法作品来创作,当你理解了每一个字的变化方法,你也可以进行临摹性创作,这样才能把字写“活”,而学“田楷”,你的字千人一面,则会越写越死。
如今,我们将这件欧阳询的《心经》长卷,按原作进行1:1博物馆级别的复原,以供大家临摹学习。
欲购此欧阳询《心经》,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