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mengk4fz0yyf5h 2021-04-28

在我国几千年的艺术史中,书法艺术是极为璀璨的存在。从线条均匀、庄严整洁的篆书,到结构扁平、变化精巧的隶书,到结构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再到打破规矩、放纵连绵的草书,还有兼顾文字结构与洒脱意境的行书。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每家流派,每个时期的书法风格各不相同,但也都能恰到好处地体现时代精神。学书法不能将眼光只局限于一个流派,要明白“博采众长,自身才会有所长”的道理。正如“布艺楷圣”刘浚川,他擅长各种字体,行书、草书、隶书十分优秀,楷书与魏碑更是臻入化境。能有如此成就,他有着怎样的书法生涯?

一、兼容并包的书法学习之路

刘浚川本名刘培元,1914年4月份,他生于安徽宿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7岁开始读私塾那年,那时候,他跟着舅舅李梦飞学习颜真卿的唐碑。

正是当年舅舅对刘浚川的严格,以及他对毛笔字的喜爱,才让他走上了书法之路。到了十几岁,他的名声就已经传播在外,有许多人前来找他书写碑文。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随着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越来越深,刘浚川的唐碑写得越来越优秀,他开始对书法的其他流派感兴趣。那时候的魏碑书法非常流行,20岁的时候,刘浚川找到李瑞清的徒弟于松林,向他学习魏碑,同时自学帖文。

解放战争期间,刘浚川来到了南京并在这里定居。这期间,他的字体已经开始融会贯通,将碑书与帖学结合得非常巧妙。此后的几十年里,他又融合了真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的风格。

如此兼容并包的学习之道,让刘浚川晚年的字体形成了独特的“刘体楷书”,非常有自己的风格,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其中,刘浚川的真书继承了北碑和唐碑的风格,其传承之久远,内涵之深厚,又被赋予时代的魅力,让无数书法爱好者为之折服。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而刘浚川的行书与草书则继承于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帖学,加之碑法的影响,他的草书在连绵中孕育了更多的自然变化。原本他就具有高深的楷书功底,在展现出广阔的传统意境时,还增添了许多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其行草完全不逊色于古人。

二、盛名之下的低调谦虚

刘浚川素有“魏碑王”、“楷圣”和“中华第一楷”之美称,但是这些称号对于他来说一向如浮云一般。盛名之下的刘浚川老先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品质便是他的谦和和低调。他低调到许多人根本想不到,在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南京银行”四个字竟然出自他的手。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刘浚川一生都未做过官。他只在浙江省文史馆当馆员,5年多的时间里,整整抄了300万字的各地县志。后来他还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也只是普通的会员。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精益求精的书法大家,被人们称为“布衣楷圣”。

对于刘浚川而言,书法不是用来谋生的工具,是他从小在心底最大的爱好,写毛笔字只是为了娱乐自我。他人追捧、愿意称之为艺术,刘浚川也不因此特意追求什么名声。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在现实生活中,刘浚川从未主动追求过名誉。但是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他从来都是向古代的书法大家挑战,以先贤们为目标,主动迈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这样的精神是一个书法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

在刘浚川的书法集字序中,他曾这样说道:“这80多年来,我在书法中深耕,能深刻感受到这里面的苦与乐。我深知在艺术上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锲而不舍,要有上下求索、苦心耕耘而不问收获的决心,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80多年来的书法生涯中,刘浚川留下了《刘浚川书法选》,《刘浚川书法集》,《刘浚川楷书千字文》等,著名佛教学者赵朴初曾称赞他的楷书,“细微时精妙至极,宏大处气贯长虹,就像庙里的阿弥陀佛一样气象万千”。

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黄继云也评论道:“笔底龙盘谁不识,先生本是地行仙”。著名书画家启功则称他的书法是“全中国第一流”。从这些人对他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刘浚川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三、不为名利折风骨

虽然一直受到追捧,但是刘浚川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直到88岁才在身边人的强烈请求下,办过一次书法展,并开始陆陆续续地出版自己的作品。

书法收藏爱好者刘明圣,曾到刘浚川家中求字。那是2002年的春节,他看到刘浚川家中如此简陋,与以往见到的满口金钱报酬的书法“名家”完全不同,原来刘浚川是这样地清贫和朴实。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听闻有人来求字,刘浚川非常高兴,已经90岁高龄的他撑着病躯,为刘明胜写下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将刘明胜送出门,还亲切地请他有空再来,决口不提作品的交易。

八十年代的时候,著名画家尹安石曾经遇到一篇刘浚川的作品,十分喜欢,就花了500块的巨资买下。后来一次偶然使二人结识,在一次见面时,尹安石向他提起此事,刘浚川说:“喜欢我的字直接向我开口就是,没有必要花这些钱去买它。”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虽然刘浚川的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不可能将书法与金钱挂钩。因为书法对于他来说是爱好,更是一生所追求的巅峰,他不允许这种追求被利益侮辱。当然也可以说利益对于他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他的追求只有书法上的造诣。

四、结语

2003年9月,刘浚川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在他这么长的人生之路上,书法陪伴了他80多年,赋予了他的人生别样的意义。而他也在中国的书法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现代书法历史上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其在碑学方面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

他被誉为“布衣楷圣”,南京银行题字出自他手,盛名之下低调谦虚

这一介布衣,实乃书界之圣,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他的低调、淡泊与质朴令人感动,他的钻研、探索与坚持令人钦佩。刘浚川不仅是书法界的楷模,更是每个人要学习的做人榜样,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研究哪一个领域,都应该有他这样的精神和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