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潘金莲的爱和恨

 于小燕 2021-04-29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博客认证 :头条文章作者。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小燕读水浒(五十二

潘金莲的爱和恨

文/于小燕

潘金莲在中国,是淫妇的代名词。她看上有钱且风流倜傥的西门庆,也可以说是嫌贫爱富,嫌丑爱美。尤其她害死勤劳善良的武大郎,更是人神共愤。

但是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这都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为什么独独潘金莲上了热搜榜,留下千古骂名呢?

这是因为,她有一个能打死老虎的小叔子。

这个小叔子,名字叫做武松。从小在街头做混混,长大浪社会,为人冲动,讲义气。是一个时髦人。

他长得高大威猛,跟他那三寸丁枯树皮的哥哥,形成一种天然的对比;他武功好,赤手空拳打死景阳冈吊睛白额大虎;人品好,面对嫂嫂的勾引,坐怀不乱,是武人里的柳下惠;工作又好,现任公务员,随时可以使唤士兵;名声又好,受人敬仰,是国家承认的打虎英雄;又懂得和邻里相处,搬到哥哥家,就给了哥哥钱,叫买饼馓茶果,请众邻里吃茶;人缘又好,在县衙里和上级、同事关系都处得好,这从他犯法后,县官轻判、百姓、士兵给他送钱送物可以看出;为人仗义,又大方,又有同情心,把知县赏他的一千贯钱,都散给了当地的猎户;又有主见,又会说话,不像武大郎“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最难得的是,他还懂得讨女人欢心,在哥哥家住了几天,就买一匹彩色缎子,给嫂嫂做衣裳。在武松看来,长嫂为母,他这是孝顺。但是在潘金莲眼里,却是武松给她的暗示。

武大郎娶了潘金莲,没有花一文钱,反赚了一小笔嫁妆。他靠自己的勤勉,小日子过得不错,有吃有穿,但是武大郎肯定不会想到,也舍不得,去给娘子买一匹彩色缎子做衣裳。

哪个男子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武松给嫂嫂买彩色缎匹,在他看来,是因为嫂嫂操持家务,辛苦了,但是,在买礼物的时候,或许他也不知道,他的行为里已经暴露出了别的意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世上有哪一个女子,不喜欢好看的衣裳?武松是专门去为嫂嫂买的缎匹,还是看见缎匹,想到了嫂嫂?

如果潘金莲是一个岁数大的女人,武松很可能会给她买一些点心;如果潘金莲不美,还很丑,武松就可能给她随便买一些布匹。因为潘金莲很美,好马配好鞍,好船配风帆,武松给她买的是彩色缎匹。

不得不说,在武松眼里,潘金莲是美的。他杀潘金莲的动机里,有那么一点点,也是因为痛恨自己,竟然曾经对潘金莲也产生过那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倾慕之情。

潘金莲当然也知道自己的美。在她看来,武松给她送缎匹,意思很多,偏偏没有叔嫂情分,最多的,是爱意,是青年男子对女人的思慕。

武松二十五岁,潘金莲二十二岁,正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佳龄。从年龄、从心理上,潘金莲都不愿意自己是武松的“(长嫂为母而愿意他是她的郎。

她并非生来风流。

曾几何时,她也是豆蔻少女,对青春怀满了美好的向往。

正是基于这向往这希望,当她的主人——财主老爷对她有非分之想时,她勇敢的反抗,告诉了夫人,她才被财主记恨,白送给了武大郎。

如果她嫌贫爱富,当初就跟了财主,岂不干脆?

看看潘金莲: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

那妇人笑道:"怎地这般颠倒说!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那妇人被武松说了这一篇,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涨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臢混沌!有甚麽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麽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

大官人,我今日对你说:这个人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讨来的养女,却做得一手好针线。

再看武大郎:

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

从性格到才貌,这两个人根本就不般配。她又不缺什么,凭什么她的男人站着没有人家坐着高?

那时候(北宋)虽然也可以申请离婚,但必须男方同意。

武大郎当然不会同意,所以潘金莲离不了婚。

离不了婚也行,可以过日子,但是,谁会相信,武大郎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也似乎在“打熬气力”!

“打熬气力”在《水浒传》里,就是不亲女色的代名词。《水浒传》里有一首诗为这“打熬气力”作了注脚:“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悬月铲杀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武大郎面貌丑陋,头脑可笑,更可叹的是,绝不是像现在的电视剧里拍的,晚上想动潘金莲,潘金莲不让;而是,潘金莲想动他,他不理,就像杨雄、卢俊义似的。

杨雄、卢俊义们是为了练功,怕把童身破了,影响功力。武大郎蠢笨,可能是怕影响寿命。

白天要卖炊饼,第二天要早起做炊饼,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夫妻生活,只有四个字:“当晚无话”。

所以他们结婚后也没个孩子,潘金莲说他“不会风流

当一个不正常的行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之后,正常的人,反而显得不正常了。

武大郎开开心心,他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对。但是潘金莲却很痛苦。她恨这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恨包办婚姻,恨束缚她的“三从四德”,恨女人不能为自己做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