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崮乡之路(散文诗)

 微湖渔夫 2021-04-29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我的家乡就在这里,在美丽的崮乡。

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孟良崮,

有著名的南北岱崮……

在抗战时期,

英雄崮下的人们,书写了胜利的篇章。

英雄的一页,那是过去。

但过去也不能遗忘,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

可泥泞难行的路,让远方的客人皱眉,也留下了落后的印象。

我们歌唱沂蒙山好,心里总有几分胆怯,几分慌张。

不怨我们心虚,不怨他们误解,行路难一直是蒙阴的现状。

老县志曾这样记载:“四塞之崮,舟车不通……”

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县城也像一个村庄。

一条土路,几排平房,微风过处,尘土飞扬;

雨停了,路上的小溪还在低吟浅唱;

漂亮的新鞋,即使无风无雨,也会变成狼狈模样。

路人祈祷雨不落,风不起。

但庄稼需要滋润,炎热期待清凉。

路,成为行路者的心病。

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叹息中只能问一声:路在何方?

城里尚且如此,乡间小道就更像羊肠。

幸好有个诸葛亮,他发明了“木牛流马”,除了用于战争,更得到山区人民的崇尚。

独轮木推车的应用,让人们对诸葛先生念念不忘。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山路就是独轮车的舞台,它不仅运载货物,有时也迎娶新娘。

世世代代的蒙阴人,谁不想改变路况?

一树树的瓜果梨挑,谁愿意让它自生自灭、孤芳自赏?

可道路不通,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想。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百业兴盛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从90年代起,在县委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十万筑路大军实现了修路的梦想。

他们遇山开山,逢水架桥;他们夏天挥汗如雨,冬天冻裂了手背;他们天作被,地当床;他们用汗水把山路变得平坦、敞亮。

如今205国道修整了、拓宽了,兖石公路横贯东西,沂蒙公路纵穿南北,京沪高速公路穿过蒙阴境内,县乡村路四通八达。

如今,羊肠小道已成为回忆,“木牛流马”也成了过去。

再看蒙阴城:东环路、北环路、西环路,环环相连。

路,不仅仅让交通方便,智慧的蒙阴人,还要让路成为休闲的地方,成为蒙阴的品牌。

汶河畔的景观大道,它的建成,让蒙阴的景色更加闪亮。

如今,农民不用为水果发愁了,

水果丰收了,销路更多了,

货车进得来,出得去,农民发财了。

如今,游人不必再唱“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了。

从蒙山到孟良崮,从汶溪到云蒙湖;

从北京到蒙阴,从蒙阴到上海;

条条大路通“罗马”,天南地北的游人都来了。

如今,我们再唱“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就会理更直、气更壮,歌声会更优美、更嘹亮!

崮乡人!我为你骄傲!

你改变了穷山僻壤,你为子孙修筑了通向幸福的桥梁!

崮乡之路!我为你自豪!

你让我们心情舒畅,让我们的世界更宽更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