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养生学

 新用户99775517 2021-04-29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养生哲学大致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清心寡欲

        健康长寿除了身体外,精神也要健康,精神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只知道保养身体,不知道保养精神。人是肉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的,精神主宰着肉体的一切活动,精神垮了,身体上的病就来了。要健康长寿,既要讲究饮食、睡眠、生活环境等物质条件,更要重视思想和情绪等精神条件。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强调守中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多说话容易很快导致事情的失败,不如保持适中和心中的虚静。还有一句话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意思是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天,谁造成的狂风暴雨啊?天地,天地制造的狂风暴雨尚不能持久,又何况人呢!所以人还是“守中”比较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方式总是短暂的。

        老子要求人们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角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侯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和冲击。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三、静以养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深刻细微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这一哲学观点。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意思是尽量使心灵虚寂,要切实坚守清静,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事物尽管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叫做“静”。

        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要养生长寿就要习静。在老子看来,养生应清除心中的各种欲念妄想,使心神安守于内,欲念妄起致心神不宁,人的健康就会受损!因此,习静、守静,成为了后世养生家们经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经典的练功诀窍。

          ──李书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