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它们还会再出现吗?

 东海之子aefi7b 2021-04-29

秦始皇十二金人,很可能还在!这是堪比传国玉玺的镇国重器。

秦皇金人是考古学上的大热点,主要是十二金人身上有太多无法解释的地方。并且由于有关金人之事太过离奇,一度让人以为是传说,但偏偏有关它们的史料记载极多且非常详尽,证明了秦皇十二金人并非传言,而是确有其事。

由于史料翔实,秦皇金人又如此神秘,因此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截至目前为止,涉及到十二金人的相关论文,恐怕不下数十篇。

秦始皇剧照

历史上有关十二金人的记载,世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里的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专门提到过此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此外,汉初《淮南子》、汉末《三辅黄图》、北宋史学家宋敏求《长安志》等史料中都有详细记录。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确铸造了十二尊金人,这点毋庸置疑。

真正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为何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这些金人,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驱使百万民夫修建万里长城,又“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建阿房宫和秦陵。

秦皇不惜民力大肆建造,但无论长城还是秦陵,都有具体的功能和用处,长城是为防范匈奴,秦陵是为他自己驾崩后使用,但这十二金人,造出来也不过是十二个摆设,建造它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意,秦始皇的十二金人并非奥斯卡金像奖上的“小金人”,据现代考证,那是十二座高3-5层楼,重达30-90吨不等的庞然大物!

十二金人示意

司马迁讲金人“各重千石”,《三辅旧事》中讲得更细致一些“各重二十四万斤”,按秦度量衡换算后可知,每尊金人都重达数十吨。

以当时的生产力,铸造此等巨物并非易事,所耗费的人力就不说了,关键是铸造金人的材料,是铜!

铜在秦代直接等同于钱,秦始皇建此十二金人可谓代价极其巨大,不仅如此,每个金人胸口之上,还有当时秦丞相李斯亲笔篆书、蒙恬亲自书写的铭文。

《三辅旧事》:鑄金狄人,立阿房殿前。坐高三丈,銘其後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爲郡縣,一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銘李斯篆,蒙恬書。

秦王制造,再加李斯亲笔,能享受这等待遇的只有另外一个至宝——传国玉玺!

不仅如此,十二金人比传国玉玺更多了一个环节,蒙恬亲写。

蒙恬剧照

李斯和蒙恬,一为大秦丞相,一为秦朝大将军,两人各为秦王朝文武之首,再加上始皇帝,十二金人规格之高,有秦一代无出其右者。

由此可见,十二金人除了是秦皇收缴天下之兵的由头外,必定还对秦王朝有着无比重要的象征意义,否则嬴政李斯等人不会如此重视,至于建此金像的意义是什么,目前还是个谜团因为这与金像原型人物的神秘来历有关。

这个谜团和刻在金人身上铭文中的一句话有关,至今学者们也没弄明白,“大人來見臨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巨人‬来到‬临洮,身高五丈,脚印六尺。

以秦制换算过来,“大人”身高五丈大约10米左右,脚印有1.2米长。

这是什么“人”?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都对此记载疑惑不解,这段铭文究竟是什么意思,秦始皇二十六年临洮来了一群巨人?

关于这批“大人”的记载,历代史书上的记载多如牛毛。《淮南子》将其称为“长人”《汉书》上还进一步指出他们一共有十二人,穿的是“夷狄服”。

汉书古本

《汉书》是东汉朝廷官修史书,由班固主持编撰,其内容记载在史学上可靠性极高。

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对此事记录最为详细,并指出金人在秦亡之后的下落。

这段记载有点长,为表示严谨,我还是引用过来,读者可以忽略,直接看我后文讲解。

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長狄十二見于臨洮,長五丈餘,以爲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斤,坐之宮門之前,謂之金狄......漢自阿房徙之未央宮前,俗謂之翁仲矣......後董卓毀其九爲錢,其在者三......石虎取置鄴宮,苻堅又徙之長安,毀二爲錢,其一未至而苻堅亂,百姓推置陝北河中,于是金狄滅。

郦道元著《水经注》极为严谨,书中所写内容是出了名的可靠,毕竟《水经注》中大部分内容为论述天下地理,撰写此类著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实事求是。

郦道元讲,秦始皇二十六年,此时始皇帝刚刚统一六国,在秦王朝的临洮地区,突然来了一群身高十米以上的“巨人”。

秦始皇见之,认为是天降祥瑞,便命人收缴天下兵器,铸造十二尊铜像予以纪念。

秦皇此人,特别爱好写实风格,兵马俑即是按照真人比例来制作的,毫无疑问,这批铜人铸造也必定是同样的思路。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灭亡后,汉承大统,汉朝廷就将十二金人搬到未央宫里,称之为“铜翁仲”

一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由于缺少军费,就将其中九尊熔掉铸钱。董卓此人,实是罪莫大焉!

到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符坚统一中国北方,将剩下的三尊从河北邺城搬到长安,由于金人太重,三尊被分别运送,其中先到长安的两尊也被符坚熔化铸造钱币。

最后一尊还在运往长安的路上时,前秦内乱,符坚兵败身死,此时谁也顾不上半路上这尊金人,百姓们怕始皇帝遗物被毁,就把这尊金人推到了陕北黄河里。

以上,是金人下落的第一种说法。

按此记载,金人虽被毁十一,但仍有一尊残存于世,就沉在陕西某段黄河下。假若能探索到确切位置,打捞出来,金人便能重现于世间,而困扰历代学者两千年的“身高五丈长人”之谜,也能真正大白于天下。

蓝点为金人起运处,红色箭头为运送路线

金人下落还有第二种说法,《三国志.董卓传》中记载,董卓“椎破铜人十及锺鐻,以铸小钱”,讲董卓毁掉的不是九尊,而是十尊,加上后来符坚熔掉的两尊,所以十二金人已悉数全毁,不存于世。

除此之外,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郦道元及其他史书上所述,有可能是以讹传讹,秦始皇对金人如此重视,所以十二金人很可能作为陪葬品,完整地保存在秦始皇陵中。此为金人下落的第三种说法。

从以上学界三种推测可知,秦始皇所铸造的金人有可能还残存于世,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行,秦皇十二金人,这一堪比九鼎、传国玉玺的重器,确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考古学家们发现,重现天日!

最后,节选一段李白《古风》,以作本文结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驰望琅琊台!

始皇之功,功在千秋。

文/梦醒锦官城


特别说明:本文为科普性质文章,文中引用史料均有据可查,对金人下落的结论,也是如实反馈当前考古学界的研究观点,无任何个人推测在内,多谢各位阅读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