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两次才明白:女人不该总说男人不行,差不多能凑合就知足吧

 东林夕亭 2021-04-29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鼓励和信任”很重要,但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两点。尤其是与人相处的时候,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心存警惕,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认为对方不值得信任,从而就不可能给予对方鼓励。

矛盾的地方在于,我们在吝于鼓励和信任别人的同时,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信任,得不到的时候就说对方不是好人,如此一来,鼓励和信任在人与人之间就没办法流转,包括很多夫妻之间,也没有鼓励和信任。

戴尔·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一书中有句话说:“毫无保留的信任,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迅速恢复自信的神奇魔力。”他还在书中提了很多妻子鼓励和信任丈夫的例子,其中不乏“别发愁,我相信你会成功”“别灰心,失败没什么大不了”之类的鼓励话语。

这一类的鼓励话语不难说出口,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说,甚至觉得对方不值得自己鼓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把鼓励和赞美当成了虚伪的代名词,这就很可悲,你不愿意鼓励别人,又凭什么指望别人鼓励你呢?

夫妻之间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没有原则问题,两个人都在努力,彼此之间就应该多一些信任和鼓励。我们不能先入为主认为说鼓励的话很虚伪,你连试都没试过,又怎么知道它没效果呢?就像父母子女之间羞于说“爱”一样,你真的试着去说了,去表达了,肯定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02

朋友小娟说她之所以连着离了两次婚,就是因为不懂鼓励和信任,总喜欢否定男人,总说男人不行,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结果就闹出了夫妻矛盾,闹到最后,一拍两散。

这种问题有时候跟成长环境有关,父母那一代的人对鼓励,赞美和信任之类的东西更没概念,很多人跟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候,应该都亲眼目睹父母吵架,吵架的时候口不择言,互相指责,互相否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即便后来有了自己的婚恋观,也会在婚姻中不知不觉受父母影响,急于否定和指责自己的另一半,而不是鼓励和信任。

能认清这种问题的人,会刻意去纠正这方面的问题。而认不清这种问题的人,则会在无形中变得跟自己的父母一样,崇尚挫折教育,还坚定不移认为这样做没有错,毕竟父母几十年都过来了。

其实,如果我们推心置腹跟父母聊一下的话,他们也必然不希望总是被人否定和指责,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这就说明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有些东西是有问题的,不该一直让问题传承。

小娟一直到第二次离婚以后才认清这种问题,源于她的前夫阿敬说的心里话:“你知道我最讨厌你什么吗?我最讨厌你张口闭口否定我,指责我。如果我真的犯了错,要打要骂都随你,但我根本就没犯错,只是没办法短时间内满足你的要求,你就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想怎样?否定我就能让我满足你的要求吗?如果我张口闭口否定你呢?你会是什么感受?或许你认识的夫妻都这样,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做法就一定对!”

带着阿敬的话去反观之前的两段婚姻,她觉得确实如他所说,自己从来都没有鼓励过另一半,一直都是在否定,在指责,换位思考感受了一下,觉得如果自己一直被指责,也会受不了。

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她才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秉承的婚恋观是:“女人不该总说男人不行,差不多能凑合就知足吧!毕竟人无完人,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人,不该对男人要求太高,只要一开始差不多,跟男人一起互相鼓励着前行,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她之后用全新的婚恋观去选择婚姻,经营婚姻,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我从一开始就跟我老公说了我以前的经历,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从一开始就约定好余生要互相鼓励和信任,一开始我还有点怀疑是否行得通,不过现在我不怀疑了,我能感受到幸福,就说明有效果了。”

03

小娟所说的“差不多凑合就知足吧”,其中的“凑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凑合,结合她之前的经历来说,是静而不争,是知足常乐。

不光是她,其他人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觉悟,你可以有高要求,但是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没有自知之明。你的条件对应的婚姻起点不高,就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过日子的心,只要你嫁的人是有上进心的正常人,那就多点鼓励和信任呗,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吗?哪能一步到位拥有所有东西

能像小娟一样参透“静而不争”四个字的女人,最终都会活成“福气”好的女人,因为你学会了知足,懂得了知足常乐,你用轻松的心态鼓励和信任丈夫,他也会充满动力,如此一来,两个人就可以越过越好,这样反而会离你内心的高要求更近一些。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虽然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但也不能产生依赖,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别人鼓励和信任你,如果你身边没有鼓励和信任你的人,要学会自己鼓励和信任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静而不争,知足常乐,与人相处的时候不吝赞美和鼓励之词,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