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骥才《艺术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4-29

艺术家 

冯骥才

四月初已进入春天的时光,窗外所有树木的树芽都在逐步变成生气十足的新叶,绿叶才是春天开出的花。清晨的风还有一点凉意,吹在楚云天身上叫他神清目朗,分外清爽。
他把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在临时搭起的画案上,四角各压一块青石片。他没有镇尺,前年去蓟县盘山写生拾来的这几块石片反倒自然,也更天然。只要把纸铺开,他就是即将出现的一片崭新天地的造物者。
他先用羊毫抓笔蘸足了清水与淡墨,一笔笔生气十足地横涂在纸的上方,于是一片寥廓万里,云烟滚动的天空立时呈现。一条条长长的乌云游龙一般,挟风裹雨地在天上奔跑。他没有忘记,在浓淡相间的水墨中特意留出一块空白。这块白便是最后一块没有被乌云吞噬的天空,熠熠发光,分外明亮。跟着,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长锋大笔,散开锋毫,在墨池里一滚,跟着由纸的下端,逆锋斜刺而上。一片风中摇曳的苇荡,洋溢着巨大的生命本能与力量,这力量把他自己都感动起来。他不觉地喊了一声:
“呵——!”
跟着,他又换了一支长杆的兼毫笔,蘸了浓墨,把苇荡前几根长长的茎叶画出来。不自觉间,他那种早年从研习宋画积累下的功力显示出来,运笔时他感到全身的力量都在经由手腕传递到笔端,如锥画沙,力透纸背。他感到一种长久压抑在心底的东西一下子抒发出来,无限的畅快!于是他情不自禁,把一只孤雁画在那块空白的地方,那里是整幅画面唯一透出光亮之地。这孤雁在那里独自徘徊与游荡。他情不自禁地低声背诵起莱蒙托夫在《帆》中的两句诗:
“你期待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你抛下什么,在你自己的故乡?”
黄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万马急奔般地呼啸而来。它穿云破雾,挟电裹雷,携带着凌厉的冷风,喷发着飞溅的浪沫,直扑眼前。洪流、巨浪、险滩、乱石、漩涡……在那波涛的滚动中,震耳的轰鸣中,疾流的绞斗中,他仿佛看到一些灾难的黑洞,苦难的景象,重重叠叠的压抑与负载。
为什么一看到她,总会想起母亲?总会想起我们民族多难的历史?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这样?伏尔加河不是这样?多瑙河、莱茵河、泰晤士河不是这样?他想。他忽然有了画这条河的渴望与激情!
回到学校的第三天是周日,教室没人,他把四张学生用的画案拼成一张,铺上一张八尺的宣纸。他急不可待,将蘸足水墨的长锋大笔落在纸上,随即腕子向上一扬,一股激荡在心中的情感随之迸发,一股巨浪在大河中流冲天而起,紧跟着,从身心暴发出的波浪层层叠叠落在纸上。
他尽情挥洒,颤动的笔杆不断撞在水盂上当当作响,四处飞溅的水墨溅在他的衣衫与脸上。等到他画到心中坚持的那片崇高的精神情感时,他看到画中大河偏远地方,出现一片迷离、灿烂、漾漾不已的波光。他被自己这片波光迷住了。
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无形、宏大又迅猛涌动的社会大潮融为了一体。
车子一进入太行山,就进入另一样的天地里。这支纵跨冀、晋、豫的山脉,全是崇山峻岭,巉岩绝壁,而且与任何大山都绝不一样。岩石全都裸露着,崚嶒粗粝,气象凶烈。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巨岩,都像一张巨大的历经磨难的老农的脸,显得苍老、苦楚和沉雄。
古师傅把车子停在一个光秃秃的断崖顶上,这崖顶好像用巨刃削出的一个平台,十分奇妙,四边层层叠叠的大山,宛如一片浩瀚的向上翻滚的云团。此时,晚霞斜照,大山的岩石裂纹沟壑,其影如墨,凹凸分明。石头上染着赤红的霞光,雄劲,强健,坚韧,粗野。这片无边的、雄壮的、峻拔的、豪气冲天的景象,一下子把云天感染了。
他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他恨不得马上回家,冲进他的画室。
回去之后,很短的时间,他笔下出现许多近十年来少有的力作。他感觉他和一千年前画过太行的荆浩、范宽、郭熙等大师们的精魂遥遥相通了。
楚云天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捐给了艺术博物馆。他知道这些作品应该由公共博物馆收藏,才不会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弄去谋财图利。
每天早晨起来,他还是感觉身体里充满阳光与氧气,是灵感降临的时候。近来一段时间,他受柴可夫斯基《四季·性格描绘十二幅》的感动,不由自主写了十二篇散文,每篇写一年中一个月的风情与滋味。表面是写对大自然的感受,潜在文字里边的是人生的况味。他把文字转化为丹青,从一月到十二月,每幅一月,称为《心中十二月》。这样画起来,大自然的兴衰变幻便和人生种种况味与滋味融为一体。他忽想,这样的画不正是他当年在东京艺术大学和平山郁夫先生所谈的现代文人画吗?《解冻》和《永远的太行》何尝不是现代的文人画?现代的文人既有小我,也有大我;既有一弦清音,也有黄钟大吕。二者兼有,才是当代艺术家全部的生命与艺术。
(摘编自《艺术家们》,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部分写楚云天早期作画的情形,面对四月初的大好春光,楚云天却画了天空、乌云、苇荡和一只孤雁,这一画面表现了他胸怀的阔大与心灵的孤独。
B.小说第二部分写楚云天画黄河的由来和过程,因为联想到民族多难的历史,又身处迅猛涌动的社会大潮中,楚云天境界一新,画面和画风也完全不同于早期。
C.小说第三部分写太行山雄奇瑰伟的景象及其带给楚云天的创作灵感,相关作品让他超越了对宋人画作技法的研习和传承,而是在精神气象上和古人相应相通。
D.小说第四部分写楚云天晚年的艺术创作,无论作文作画,他都在大自然的变幻与人生况味的相交相融中进行表达,从而为当代艺术家的生命与艺术做了注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诗句,提及多位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师和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既巧妙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也间接表现其艺术修养的深厚。
B.在文中对主人公画黄河的一段精彩描写中,作者用笔杆撞击水盂来以声写静、用水墨四处飞溅来以动衬动,和主人公心中迸发出的情感、笔下层叠的巨浪相呼应。
C.作者把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和每一块巨岩都比喻成老农的脸,又把它放置在晚霞的映照下进行描写,写出了太行山的典型特征,也暗示了主人公艺术风格的成熟。
D.本文截取了主人公四个人生阶段作画的场景,高度浓缩地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并通过其感悟和思考把个人与民族、与历史、与社会、与时代关联起来。
8.请根据文中对楚云天的描写,说一说艺术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4分)
9.李白有诗云:“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请据此分析和鉴赏文中画线部分写黄河的一段文字。(6分)
 
 
 
答案:(本题共4小题,16分)
6.【参考答案】B(3分)
【试题分析】画面上的亮光与早期一脉相承。
7.【参考答案】D(3分)
【试题分析】本文所写并非全为作画场景。
8.【参考答案】①楚云天对自然有很强的感受力,这说明艺术家往往感官灵敏,对自然的感受力强;②楚云天激情充沛,这说明艺术家往往感情强烈,急需在艺术创造中冲决而出,得到宣泄;③楚云天联想和想象丰富,理解思考能力也比较强,这说明艺术家往往思维活跃;④楚云天技法纯熟,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这说明艺术家需要苦练技法,才能娴熟地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表达;⑤楚云天的创作需要灵感刺激,创作时往往进入忘我状态,这说明艺术家往往需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营造好的创作环境;⑥楚云天境界阔大,精神高洁,不为世俗名利所沾染,这说明艺术家往往不计名利,心无杂尘;⑦楚云天艺术修养高,除了画画外,还精通诗文和音乐,这说明艺术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达到高远的艺术境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⑧楚云天看到黄河,就想起我们民族多难的历史,在创作时和自己身后的无形、宏大又迅猛涌动的社会大潮融为了一体,说明艺术家需要既有小我,也有大我,二者兼有,才是当代艺术家全部的生命与艺术。
(4分。答到其中一点得1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文中“黄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万马急奔般地呼啸而来”写出了“黄河落天走东海”的气势;②文中“他仿佛看到……”正是“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印证;③文中大量运用节奏分明、铿锵有力的短句和短语,并通过“洪流、巨浪、险滩、乱石、漩涡”等物象的堆叠,对“黄河落天走东海”的气势进行了描写;④文中运用对偶如“穿云破雾,挟电裹雷”“携带着凌厉的冷风,喷发着飞溅的浪沫”和排比如“在那波涛的滚动中,震耳的轰鸣中,疾流的绞斗中”,营造出“黄河落天走东海”的恢宏气势。
(6分。第1点、第2点各1分,第3点、第4点各2分,答出要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