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对于围棋对弈来说也是如此,人都是有气场的,交战双方无不被对方的气场影响,并且下出符合自身气场的棋。 1985年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钱宇平面对日本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在局势占优的情况下认输,因为日本超一流不可战胜,小林光一更是不可能战胜,已经深入中国棋手骨髓,当复盘时钱宇平发现实际自己可以赢时,悲愤的将自己衣服领口撕破,让观者为之动容,但也就是这次,钱宇平突破了心魔,不但在1990年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终结了比赛,还在1991年第四届富士通杯上完胜小林光一进入决赛。 俞斌比赵治勋小11岁,年轻时视赵治勋为偶像,1995年第八届富士通杯第三轮,俞斌执白对赵治勋的对局中,居然紧张的走错了定式,对赵治勋连续五连败。“俞斌的青春被赵治勋耽误了”成为一时谈资。悲愤之下的俞斌奋发图进,1998年在第11届富士通杯赛中,俞斌执黑半目险胜赵治勋,5连败后终得1胜,找到了战胜对手的信心后,俞斌策马扬鞭,在2000年5月4日的第4届应氏杯第2轮比赛中,他再次执黑仅用151手中盘战胜赵治勋,在此之后的6天,即5月10日,俞斌在第5届LG杯世界棋王赛决赛中3比1战胜刘昌赫而登顶。 1992至2005年,韩国四大天王横扫世界棋坛,最年轻的天王“石佛”李昌镐更是战果辉煌,创下了一连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一次次将中国棋手挡在胜利前,“李昌镐不可战胜”已经成了中国棋手心中的一堵墙和巨大的心理魔障。 2000年至2005年,是中国围棋的至暗时刻,中国棋手七次杀进决赛,七次铩羽而归,尤其是年近50岁的老天王曹薰铉,依然能连续击败常昊和王磊连夺三冠,这让中国围棋陷入了冰寒刺骨的绝望中。 在这个对中国围棋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1985年3月12日出生的崔哲翰站出来了,他像从花果山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打得玉皇大帝威风扫地一样,打得中国棋手视为天神的李昌镐威风扫地颜面尽失,被称为“崔折镐”。
中国棋手都惊呆了,他们想不到心中的偶像天神会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转而又一想:好像崔哲翰也不比我强多少吧?我还赢了他好几盘呢!崔哲翰行,我为什么不行?从这开始,中国棋手从心里对李昌镐好像就不那么惧怕了。 2005年,常昊3:1战胜了崔哲翰获得了应氏杯冠军,吹响了中国围棋反攻的号角,之后连续在三星杯和春兰杯上零封李昌镐,还终结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中韩围棋擂台赛。而恰恰是崔哲翰在八强战中淘汰了李昌镐。 2006年,罗洗河半决赛放弃“三劫循环”击败崔哲翰,决赛2:1战胜李昌镐,结束了李昌镐决赛对外国棋手番棋不败的纪录。 中国围棋从此开始全面勃发,直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赛后,崔哲翰对自己进行了自责:
韩国国内也对崔哲翰冷嘲热讽:
罗洗河就曾戏称崔哲翰是国际主义战士,在最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围棋。出于对崔哲瀚的感谢和喜爱,国内都喜欢叫他“崔老汉”,在关键时刻帮了中国围棋一把。 而崔哲翰也在痛苦自责了四年之后,在第六届应氏杯决赛上大放异彩终于把冠军夺回了韩国,而他的对手还是李昌镐九段,比分还是失衡的3:1,妥妥的李昌镐克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