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忆,最忆是屏山

 fentouge 2021-04-30
来自话题
#带你去旅行
10.2万篇

                  徽州忆,最忆是屏山

        如果说秀里是以自然景色取胜,那屏山就是用凭借它悠然的文化气息让人流连其中。

        屏山村又叫“长宁里”,是典型的徽派古村,明清鼎盛时期,村内有12条街、60条巷、24口井、18幢祠堂、16座牌楼、400多幢民居。在流淌的岁月里,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只有穿过村庄的溪水,和这些黛瓦白墙的老房子,兀自立在岁月中,不言不语。

        屏山的静是看得见的。北面的屏风山,如同一列四时皆丽的锦屏,衬托着安静的古村落。吉阳西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依水而建。小巷深深,曲曲弯弯。临水还有商铺,小小的门脸,无声无息地立在溪水的另一边。



在小巷里穿行,几乎每走两步都会遇见写生的学生。他们安静地坐在巷子里,小溪边,石桥上,随便一个角度,黛瓦白墙的屋舍都是入画的一景。随行的导游说,因为五一放假,村子里的学生已经少了很多。平素里,村子里生活得最多的不是村民,而是写生的学生们。村子里学生最多的时候,达到六千人。他们在古老静谧的村落里悠然生活,安静画画。用画笔静静地描绘出古村落的美丽景色,也描画出自己美好的未来。

与所有的徽派建筑一样,屏山的屋舍也是黛瓦白墙白墙。屋舍高大,青石板的小路,幽深曲折的小巷,弯弯曲曲的溪水,十几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勾画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

穿过曲曲折折的小巷,遇见几只狗狗,悠然自得地躺在地上晒太阳,人来人往仿佛与它们无关,连眼都懒得睁开;人家的门口延伸出几级台阶来,一直到达水上,几个村里老奶奶在浣洗衣服或青菜;依河的一家民居,牌子上写着“徽州慢递”;穿街的几处楼台上,挂着花花绿绿的T恤和牛仔裤,告诉人们那里是写生学生的住处;路边的小小店铺,门前黑板上,歪歪扭扭写着“出售画板画具”;在村里转了一圈回来,已经正午,路上散落着刚画了一半的画板水彩。阳光暖暖地照在水底,白墙黛瓦倒影在溪水里。

一切都是慢的,一切都是静的,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屏山的舒氏祠堂(光裕堂)是村里最高的建筑,也是一路走来所见过的祠堂中,最金碧辉煌的。

它是一座由建于明代的舒庆余堂和建于清代的舒光裕堂组成。它们以朱熹《家礼》为蓝本建造,一南一北,共有一个中轴线。这种布局方式在徽州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舒光裕堂,又名菩萨厅,因门楼上有300多个砖雕菩萨而得名。建于清乾隆中期,是舒氏家族的总祠堂,也是徽派建筑中少有的九檐祠堂和七彩祠堂。它的高浮雕和五彩色是祠堂中独一无二的。祠堂的门楼雕栏画栋,色彩斑斓,大量运用黄色,这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也是绝无仅有,要知道明清时期,黄色是皇家才能用的颜色。作为汉人的舒家在当朝的地位也略见一斑。

村里还有几座精美的贴墙牌坊,最大的一座就是“御前侍卫”,是雍正年间敕封舒涟为御前侍卫,并下诏恩荣,赐建家祠。所以跟舒氏祠堂一样,都有“恩荣”二字。

走遍徽州古村落的民居祠堂,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院内的天井,徽州建筑的天井都取“四水归堂”意。普通民居的天井,取“肥水不流外人田”意,而官家天井为“回”字形,取“回家”之意。徽州男人常年离家在外经商,“回”字设计也代表了家人的美好愿望。当然这个回字天井中间还有一块石板,据说是用来惩罚犯错的子弟的。被惩罚的子弟需要跪在回字石板上,下雨也不能起身。

徽州村落无论民居还是祠堂,无论家具还是陈设上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桌子的摆放,一张整的八仙桌分成两半,分开各自贴着墙面的,说明男主人不在家,合在一起放在厅堂中间说明家里有男主人。屋子的条案正中摆放一座自鸣钟,钟的两旁各放一只瓷帽筒,帽筒本是官宦人家放置官帽的,徽州人用来放瓜皮小帽或者插引火的纸媒,引火纸媒寓意香火旺盛,据说帽筒还谐音“茂通”,做生意讲究“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若帽筒上搁置了帽子,表明男主人在家,若帽筒上面空空如也,说明男主人正奔波在外。条几东侧放花瓶,不插花;西侧放座镜,锈蚀得有点古意森森。钟声在瓶镜之间悠悠响起,是为终生平静:祈求男人在外,平平安安,女人持家,平静如水,这大约是所有徽州人的心愿了。

来自话题
带你去旅行
10.2万篇内容 70.3万人参与
关注
更新于 2019-05-07
来自作品集徽州几日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