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过后如何艾灸?

 九头仙艾好艾草 2021-04-30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即秋冬季交替时节,天气转冷,应开始注意固护阳气。以下,是教大家四个保护阳气的艾灸穴位。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多采用隔盐灸。

文章配图-35-6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改善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文章配图-36-6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改善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艾灸关元可改善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文章配图-37-6

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有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延缓衰老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文章配图-38-6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