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易氏家族流传故事之《易郎回传奇》】

 易氏文化传播号 2021-04-30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名叫易郎回的苦命孩子,他六岁时父亲早逝,接着兄长夭折,剩下他与娘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郎回九岁就去给财主家放牛,为了减轻娘亲的负担,他一边放牛一边打柴卖,小小年纪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懂事孝子。

       十二岁那年,财主说放牛屎都屙在山坡上了,叫郎回割草回来圈养积肥料。从此郎回稚嫩的肩上,每天都扛着锅架(背草工具)上山,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每天割一锅架草的任务雷打不动。他还是个孩子啊,就连财主家的佣人都看得心痛,悄悄掉下同情的眼泪。

        郎回十六岁那年,赤水河流域大旱无雨,烈日炎炎足足晒了三个多月,庄稼颗粒无收,树木枯死无数,萎草无火自燃……穷人外出逃荒,到处饿殍遍野。人们看见郎回每天依旧背回一锅架青草,无不投去诧异的目光,但谁都想问又都不忍问,因为这是孤儿寡母的救命草!如果郎回割不回青草,财主就不发给他母子口粮。

        原来神灵悯孝子,皇天佑良人:望着冒烟的赤地,青草到哪里寻觅?郎回扛着锅架不知不觉走进了大山深处。在漫无边际的寻找中,他突然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一大笼青草(马儿丝),他兴奋地跑过去,一口气把青草割完,刚好装了一锅架。神奇的是,这笼马儿丝头天刚割完,第二天去又长好如初,真是上苍对郎回的眷顾啊!也是他每天都能割回青草的缘故。财主生疑派人暗暗跟踪郎回,每次他都能巧妙地甩掉尾巴。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这天郎回如期去割青草,突然脚下一滑,他抓住的马儿丝被带翻了,眼前出现了一颗金光灿灿的宝珠,他惊喜地捧起宝珠欣赏,耳边响起好象已故家父的声音:“这是夜明珠,把它放到柜子里,需要什么就用什么盖住它,隔一个时辰打开柜子就满了。”

        果然,无论是用米还是铜钱盖住夜明珠,打开柜子后都是满满的一柜,用银子盖住就是满满一柜银子。从此,郎回不用再给财主家当长工,母子俩很快富有起来。

       好景不长,刘姓财主派人打探到夜明珠的秘密后,污蔑郎回暴富是因为偷了他家银子,借故包围了郎回的家,目的是要夺取夜明珠。乡亲们不明真相,说什么的都有,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郎回誓死不认从,带着夜明珠拼命冲出重围,最后被追赶到赤水河绝壁悬崖上。

        眼看无路可走,郎回一咬牙吞下了夜明珠,很快他脸色发红,身体开始膨胀,财主一伙顿时儍了眼,嘴里嚷着要剖腹取宝珠!此时郎回的身体膨胀越来越厉害,干渴使他烦躁难忍,喘气声如雷贯耳,鼓突的眼睛冒出火焰,全身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郎回娘哭得死去活来,一声呼唤一把血泪。突然一声巨响,赤水河击起百丈巨浪,跳入河中的易郎回渐渐变成了一条蛟龙!娘亲一声声呼唤,蛟龙一次次回头,在蛟龙回头的地方,河面涌出一级级河滩。二十四声哭唤,二十四次回头,二十四级河滩,直到郎回娘哭瞎双眼。于是,赤水河上从此有了“二十四个望娘滩”。

       人们为了纪念易郎回,把他化龙的地方取名“回龙场”,把他回头看望娘亲形成的河滩之一取名“二郎滩”,两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后记:

      光阴荏苒,花季时节离开衣包之地,转眼已经四十余载。每年清明回乡梓,伫立在父母和祖父母的坟茔前,儿时的记忆幕幕浮现脑际。尤其是家婆(我们称呼祖母叫“婆”)经常讲的那个凄美的传说——关于老家回龙场和二郎滩的故事,我想讲出来与家亲们分享,更想得到宗亲们家里手的指教、补充和修正。上面就是儿时家婆经常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二十四个望娘滩

        据说易郎回化为蛟龙进入东海,后来成为东海龙王敖广的乘龙快婿;刘姓财主从此灾祸连连,家财败尽,灭门之灾几乎亡族,留下一男丁刘庆生由易姓收养成人,为其娶妻生子,结果刘庆生却忘恩负义(那是后话)。

一以上资料由贵州易凤奇提供分享!

      欢迎全国各地宗亲提供家族流传故事资料等,让更多的宗亲了解全国各地的易氏文化。

易氏同城平台入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