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为什么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

 百花A彩虹 2021-04-30

那些说汉高祖刘邦是没有本事的人,要么是生活小白,要么是政治侏儒,要么是别有用心。

一个酒色财气样样占全、不学无术到处厮混的地痞无赖,能够用十多年的时间,荡平天下各大军阀势力,继而开创四百年汉朝基业的千古帝王,居然有人说他没有任何能力。

有人敢说也就罢了,居然还有人敢信!我只能说,那你真是神仙!

史书上对刘邦的评价不是很友好,说他40岁以前是个好吃懒做的青年,整天不务农事,跟乡里的地痞无赖混在一起喝酒玩耍、斗鸡遛狗、提笼架鸟,没事还喜欢给寡妇献殷勤。

父母不拿他当儿子,兄长不拿他当弟弟,刘老太公天天为生出如此不肖儿子而犯愁,甚至当面骂他是个好吃懒做的穷光蛋。

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秦朝末年,允文允武的人到处都是,最后让“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刘邦登上帝位。静下心来读读历史,你会发现刘邦的成功是必然,也或者说当时只有他能够再造华夏文明。

连伟人都曾评价说: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别看萧何、张良和韩信等人的神通广大,遇上刘邦后,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你不得不服,从刘邦身上找不出“一技之长”,十有八九的人都比他强。

但是正如刘邦所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比刘邦强,但是他们三个人都能被刘邦用,你说奇怪不奇怪。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这句话应该说到点子上了,刘邦有驾驭人的能力。

意志坚强

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来形容刘邦的性格实在太合适了。刘邦没有找到人生方向前,确实活得很不像样子,一旦以沛公名义起兵后,刘邦骨子里那份坚强的意志就被激发出来了。

刘邦和项羽联合把秦朝灭掉后,主要矛盾变成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起兵的过程中,一直是项羽压着刘邦。四年楚汉战争,双方的战绩对比也是刘邦败多胜少,不然也不会硬着头皮参加鸿门宴,再用“尿遁”的方式虎口脱险。

以刘邦的处境,换做别人很难顶住如此巨大的压力,有可能直接选择归降项羽,那么秦朝以后的朝代会变成“楚朝”。

刘邦的态度非常明确,低头但不认输。最后抓住垓下之战的时机,利用四面楚歌彻底击溃项羽,逼得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此时,项羽不是非死不可,只要他稍微妥协选择过江东,依然能够利用江东再与刘邦分庭抗礼,或许鹿死谁手尚未定数。项羽没有这么做,而是心一横、眼一闭,用抹脖子的方式解脱自己。

与其说垓下之战是刘邦一伙人谋划得当,不如说它是一场心理战,项羽被刘邦等人耍得团团转。同样是被敌人围困,汉朝初年的白登之围丝毫不亚于垓下之围。刘邦君臣则表现得镇定自若,用金银财宝收买匈奴阏氏换来一条生路。

类似的事儿,刘邦没少经历。早年为了生存,刘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丰邑战败后,投靠到楚王景驹帐下,后来又跟着项梁混。公元前205年,刘邦在雎水大战中失败,又借助吕泽的庇护得以幸存。刘邦没有气馁,先收拾残兵败将,重新整顿军队,然后继续创业。

用“能屈能伸”来形容刘邦实在贴切不过。在决定楚汉争霸胜负的垓下之战爆发前,项羽指挥的战役没有一场败仗,假如刘邦的心理素质不够硬,跟项羽一样脆弱的话,估计刘邦的成就也只能到“沛公”。

气量宽大

李斯有句名言说得很好,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泰山因为不拒绝平凡的泥土,所以成就了自己的高大挺拔;江河湖海不鄙视涓涓细流,所以造就了自己的深邃宽广;胸怀大志开创霸业的人因为不舍弃民众,所以彰明出自己高尚的仁德。

刘邦就是这种人,不要看他整天吊儿郎当,没有正人君子的模样。实际上,刘邦的胸怀和气量不是一般人能够同日而语。刘邦用人做事,遵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

四处征讨的岁月里,刘邦只负责一件事,那就是功臣宿将给自己提出建议后,由刘邦拍板说好。咋一看,刘邦一点头领的样子也没有。实际上,古来开国帝王都是如此。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南方十国时,也是把决定权交给曹真、潘美便宜行事,自己从不干预主将。

与其他帝王相比,刘邦的气量更大,他能接受别人当面的批评。刘邦登基不久,也不理会朝政大事,天天与戚夫人泡在一起。有天夜里,周昌有急事要找刘邦,侍从死活拦着周昌不让他进去。

周昌脾气暴躁,厉声呵斥侍从,径直闯进刘邦的寝室,结果撞见刘邦和戚夫人在亲热。周昌赶忙转身回避往屋外走。刘邦追上去把周昌按倒在地,骑在周昌身上逗乐,还反问周昌说“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啊”。

周昌有些结巴,气得脸红脖子粗,哪有这种没素质的皇帝。周昌结结巴巴地说“陛下是桀纣重生啊”。刘邦听后,被周昌的正直所感动,赶紧把周昌扶起来,毕恭毕敬地请周昌到屋里谈论国事。

周昌很忠直,但私闯皇帝的寝室属于欺君,换作一般的帝王,即使表面不发作,也会在心里记下一笔小账。但是刘邦明白一点,不管周昌私闯皇宫,还是直言骂自己,不过是为了自己和刘氏江山的未来着想。

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刘邦说“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从刘邦重用陈平也能看出他的大度。陈平早年跟随项羽混得半饥半饱,因为不得重用又投靠刘邦。陈平的私德不是很好,又是盗嫂,又是受金,因此不受沛县老哥们待见,但是刘邦接受陈平并委以重任。

事实证明,刘邦的决定是对的!萧何曹参相继去世后,汉朝落入吕后的手里,幸亏陈平和周勃联手铲除诸吕,才把汉朝刘氏保全。

投其所好

人际关系最高的境界是投其所好,用一句话说“逢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刘邦就是这种人,他的身边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贩夫走卒、商贾屠户、鸡鸣狗盗之辈,也有学问很大、修养很高、定国安邦的知识分子。不管是什么来路的人,刘邦都能与他们打上交道,这就是本事!

按照普通人的眼光,项羽的修养和相貌要比刘邦高出很多档次。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从小接受的是贵族式教育,虽然算不上饱读诗书,但比刘邦的文化程度要高,知识分子也愿意和项羽交谈。所以,项羽的帐下大多都是道貌岸然的儒生,像陈平这种履历不光彩的人很难受到重视。

刘邦的成长经历跟项羽判若云泥,刘邦是种地的出身,祖上八代以“刨土”为生,机缘巧合花钱弄了个泗水亭长。不要小瞧刘邦泗水亭长的身份,用现在的话说叫“黑白灰”三道通吃。

他在沛县的交友圈真可谓鱼龙混杂,萧何和曹参是有正儿八经职业的人,樊哙是个杀猪匠,夏侯婴是出租车司机,周勃是红白事的司仪主持,韩信是个要饭的乞丐,灌婴是个小商贩

不要说两千年前的秦末,就是搁现在,你能在老家县城里认识这么多铁杆朋友,你也能混出点模样。

刘邦起家是靠那些臭味相投的朋友,但刘邦成大事靠的是他投其所好的用人能力。随着沛公的队伍逐渐壮大,刘邦觉得仅仅依靠自己那些粗鄙的旧部绝不可能成就大事。所以,他的头脑转变很快。

起初,刘邦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很不友好,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最有名的典故是郦食其初识刘邦。郦食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听说刘邦气量很大,便想着投靠刘邦。头一回见面,刘邦根本没有拿郦食其当回事儿。

郦食其走进帐内时,发现刘邦伸直双脚躺在床上,让两个妇人给自己洗脚。看到此情此景,郦食其火冒三丈,心想自己看走眼了,没想到刘邦是如此不着调的人。史记是这样描述: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高祖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刘邦骂郦食其,你这个儒生满脸奴才相,还敢跟我唧唧歪歪,我起兵是为了帮助天下人除掉秦朝,难道你不知道吗。

郦食其不慌不忙地说,你也知道自己是在除暴安良,那你还对我这个老人如此傲慢无礼。

刘邦一听来者不善,赶紧整理衣冠起身向郦食其施礼说,咳,老人家您别生气,我刚才是在跟您开玩笑呢,您赶紧上座。

刘邦能屈能伸,自己可以什么都不会,但自己只会一样,那就是让什么都会的人为己所用。楚汉之争中,刘邦的胜利不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政治权谋和做人智慧的较量。

以后大家不要再人云亦云,把刘邦想象成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刘邦能够驾驭比自己厉害的人,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