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入红楼门,从此只有槛内人和槛外人

 天地人和w 2021-04-30

今天分享一个红迷的故事。作者董春燕,公司职员,红迷,国学迷。业余带娃、遛娃、阅读、家务。喜欢美食和瑜伽。

作者

董春燕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

——三毛《空心人》

引用三毛《空心人》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个普通人在红楼梦中畅游的旅程。

最开始知道红楼梦,是看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在幼年的印象里最深刻的是黛玉葬花的凄美以及宝黛二人在桃花树下共读的甜蜜浪漫场景。那个时候家中没有爱书之人,而且家长秉承着读课本以外的书就把心读散了,心思就不会放在学习上的教育理念,禁读一切课外书,念书的钱都是问题,更别提买课外读物了。

高二的时候,学《林黛玉进贾府》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相当精彩:黛玉是如何的察言观色,入乡随俗,王熙凤是如何的一箭三雕,如鱼得水,汇报有方。听得我真是心生神往,这世间怎会生出这些心思巧妙玲珑剔透之人?这一比,自己根本不是水做的,根本就是浑水泥浆么!

然后,向语文老师表达了要读《红楼梦》的强烈意愿,语文老师从图书馆里借来,背着老妈读了一个寒假,奈何悟性太低,只读了一个人事往来,并未有多少感触。03年上了大学又去读书馆借来读了一遍,还是收获不多。你简单,你看到书中的样子也是很简单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06年百家讲坛,刘心武老师解读红楼梦,让我突然明白红楼梦这本书原来还可以这么读,那时候电脑也不是很普及,图书馆查书目也不是很方便,翻遍了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关于红楼与职场的书,人生经历太少,读过只是读过。但是我懂得了:自己不懂,有人懂,有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喜欢红楼梦这本书,这本书魅力无穷,就像断臂女神维纳斯那样,研究这本书的人都自成派系,这就是红学。

考研失利、就业、失恋、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转变,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让我觉得特别的空虚,心里好像有一个好大的空洞,加之那时候倒班,上12小时休24小时,天天浑浑噩噩,不知所终。内心有个声音在呐喊,你不能就此沉沦下去,你必须找点什么来填补自己的空洞。

于是,我又想起来了红楼梦,从书店购书,去网吧搜索相关红学大家的视频观看。那段时间就沉浸在红楼梦里,以至于舍友说,你别看这本书了,都魔怔了。我哪里会听她的,有时间就看各种红学家的讲座,文章,因为看红楼梦让我重新凝聚起来,不再形神俱散。

我那时觉得:自己悟性太低,那我就看别人怎么读,别人怎么讲,专看红学大家的观点,这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看了大家的看法,自己再去反复读,反复斟酌,有所小感想,赶紧在书页上写下感受。这种做法,我觉得应该是结合了黛玉讲做诗的做法和香菱学做诗的劲头。

终于,我自己看出了些许的小门道儿,书页上的感受开始由几个字,变成了一句话,慢慢的又变成了一段话。我开始觉得这哪是看红楼梦啊,这简直是体味人生,体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的人生;这是感知世界,感知不同世界里面的人的不同世界。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红楼梦让我找回了自己的心魄。

再后来,微信公众号开始替代了传统的杂志,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资源,我在这里结识了“时光雕刻的萝卜花”、“红楼梦研究”等优秀的红学公众号。伴随着我的结婚生子、再生子,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鸡飞狗跳让我不堪重负,在那些不得眠的日子里,我利用碎片时间一直读红楼梦,红楼梦变成了我的避世读物,一如迎春的《太上感应篇》,但是我的心并未像迎春那样香消玉殒,反而看懂了《红楼梦》里面的夫妻,婆媳、父子、兄妹……,果然你的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你读到的就是你领悟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楼梦就这样像是我的主心骨一样凝聚着我的生活,她真的填补了我生命中的空白,我通过红学爱好者们的眼睛观望着红楼世界,通过红楼世界,观望着这个生活的世界,随波逐流,人家读金瓶梅,我也读金瓶梅,人家作对比,我心内也做对比。读着读着,世界貌似更加开阔了,更加有层次了,灵魂越来越宁静平和,好像有了归属。不知不觉地读成了红楼梦中的槛内人,一个红楼世界中微尘般的槛内人,随着生活的起伏而动,泰然自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