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科技喜讯!中国“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发射

 道2和 2021-04-30

Image

4月29日,传来重磅科技喜讯,我国太空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这次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最重要的一次科研探索活动,今后两年计划还要发射11次,完成我国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计划有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4艘货运飞船和4艘载人飞船,我国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建造太空空间站的国家。目前太空里已经有的空间站是国际空间站,是由6个国家联合建造的。

Image

空间站和人造卫星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点说就是体积更大、功能更全,并且能长期住人。空间站的构造实际上和搭积木相似,是将一块块组件发射到太空,然后对接组合形成一个大的整体。空间站建成后和一个足球场大小相当,这一次成功发射的天和号是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今后再逐步把它组件发射上去,空间站的关键是长期住人,这一点你可别小看,只要能长期住人,那就和传统的观测卫星有天壤之别,和以前用电脑控制存在信息上延迟,并且有很多复杂的操作,用电脑远程操控是无法做到随机应变的。一些对人类来说非常简单的动作,对机器来说都非常的复杂,所以如果有人可以常住,在空间站里面能够做的实验、做的观测、做的维修和检测,其效率和质量都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Image

建设空间站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首先,人造卫星能干的它基本都能干,而且效率和质量也更高,例如太空观测,有人操控的空间站的深空望远镜,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面,都有很大优势,还能对地面的情况做更好的观测,比方说天气观测、地震观测、大气观测等等。

此外,还能做很多地面上无法做的实验,物理上空间站天然是失重的,就能够做各种真空失重环境下的实验,对太空飞行器的开发都有好处。

最后,还能做生物实验,比方研究生物在零重力下的情况,这对今后探索宇宙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要让人常住,这里的技术难度就很大了,因为人的生存环境是很苛刻的,最基本的要保证氧气、水、食物、温度和湿度还要适宜。

Image

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电池板,水的话就需要循环用水了,譬如要收集太空舱里空气的水蒸气,还要过滤尿液,氧气可以通过分解二氧化碳获得,当然,还是要有运输船进行定期补给。宇航员在上面一次可以生活三四个月,这样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了。

Image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国外的飞船能够对接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对接技术很难,两个飞船接在一块,不仅是机械结构上的对接,还需要电路系统的对接,液体系统的对接等等。非常的复杂,以前我们计划跟俄罗斯购买,结果俄罗斯坐地起价价格太高,所以我国就决定自己建设,因此我国建造的和其它国家对接的标准不一样,就好像你用一个type-c的口,没法给苹果的手机充电一样,所以现在别人来对接我们还做不到,如果要来对接的话,那就买我们的技术。总之这一次天和号核心发射成功,必将给我国的航天事业带来重大的突破和进展,期待未来能够在天宫空间站的帮助下,获得更多天文学、太空生物学方面科研进展,为祖国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