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拐枣、怪枣和坏枣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4-30

原创刘培国

2021-04-29 08:48:10

博山很早有个侃子,叫姚家峪发山水,冲下坏枣来。这个侃子,至今还保留在许多老博山人的口头上。姚家峪有酸枣,自然也会有枣树,枣树上结了枣,被山洪冲下来,本不是稀罕事,犯不上由此产生一个侃子,就是歇后语,一定另有原因。有歹毒者,人前或背后要损人,就说:姚家峪发山水,冲下你这个坏枣来!明显是成心咒骂了。

其实,对别人的厌恶还达不到诅咒的时候,有时还使用怪枣一词,比如你这个怪枣!可以是讥讽,可以是调侃,也可以是嬉戏,总之你不和平常人一般。这种评判,略带贬义,巧了,还是一种极大的褒义,就像一根筋、一意孤行之类,没准成事、成大事的就是这种人。

拐枣、怪枣和坏枣

怪枣却是不存在的,我以为,怪枣源自拐枣。拐枣是正经植物学上的一个学名,鼠李科、枳椇属,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动辄能长十几米,拐枣的确奇怪,枝杈是曲里拐弯的,肥硕的果柄也曲里拐弯的,像卍字符,猛一看又像鸡爪子,故民间也叫它鸡爪梨、万寿果。拐枣在中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一位前苏联学者,多年研究拐枣,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据记载,博山和尚房山崖间尚有拐枣树一株,树龄悠久。由此推论,姚家峪与和尚房具同等地貌、气候条件,曾经,姚家峪也有一株怪枣树也是可能的,这就佐证了“姚家峪发山水,冲下坏(拐)枣来”绝非杜撰。

拐枣、怪枣和坏枣

前一周,与吴建柱、张元胜、毕玉奇诸师友小聚,知道元胜书画之余,又在把玩护山棘,我也看到了他满屋高高低低悬挂起来的护山棘作品,全是拐杖,元胜说,护山棘打磨好了,就像玉。我也见了,那些摆件、把玩件,很坠手,有金属的分量,质地的确有玉质,就像人们形容好砚那样,触之如小儿肌肤,比砚台又甚。玉奇说,元胜堪称“杖翁”了。这回,叫我汗颜非少,知道了自己山野知识的浅薄,竟是第一次知道,博山西山上有这么一种山崖卫士一般的灌木,在中国北方所有木质中几乎是密度最大、坚硬程度最高的,因有北方檀木之誉。紧接着就是拐枣,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始才对这一植物有一个全面认识的。

拐枣、怪枣和坏枣

据研究,拐枣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研部门分析测定,拐枣肉质果梗中含蔗糖24%、葡萄糖9.5%、果糖7.92%,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苹果酸钾等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铁、磷、钙、铜、锰、锌等营养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

拐枣、怪枣和坏枣

拐枣的药用价值,很早就被古人开发出来,其果梗、果实、种子、叶及根等均可入药,主治风湿,适用于热病消渴、酒醉、烦渴、呕吐、发热等症。种子为清凉利尿药,能解酒毒。其药用最早见于《唐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性平、无毒,有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功同蜂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拐枣果梗酿制的“拐枣白酒”,性热,有活血、散瘀、去湿、平喘等功效。民间常用拐枣酒泡药或直接用于医治风湿麻木和跌打损伤等症。拐枣竟是这么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如此之高的野生山果。

和尚房的那株远年拐枣,还高高伫立在山崖间吗?

拐枣、怪枣和坏枣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