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对“思考”上瘾,这几部高品质科普纪录片做到了!

 chenholly1 2021-04-30

 看点    科学与艺术是孩子成长的左膀右臂。但不同于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常因晦涩复杂,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儿童启蒙中的科学教育显然需要独到法门。今天外滩君就给大家带来了5部能有效启蒙孩子科学思维,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高品质科普纪录片。在详细介绍外,每部纪录片都配有观影二维码,家长们扫码即可与孩子来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Travis

福楼拜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总是在山脚分手,却在山顶相逢。”对于孩子来说,这两者就像智慧的左膀右臂,一个塑造理性世界,一个丰富情感世界。

和艺术教育一样,科学教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更何况,科学教育对于激发孩子的思考热情,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都很有裨益。

然而,比起艺术启蒙,想要对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进行科学启蒙,让他们对枯燥、复杂的科学世界感兴趣,却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儿。

图片

据了解,日本的科学教育,从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了。

一方面,日本在儿童科教节目上投入很大,它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

另一方面,日本的家庭和学校,也会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引导孩子去主动思考。


相对比,我国的科普教育要落后很多。直到近几年,科学课才进入小学一年级的主要学科。

图片

如何从娃娃阶段开始科学启蒙?亲子观看高品质的科普纪录片,是个很好的途径。

趁着五一假期来临,外滩君整理搜集了几部专门为孩子拍摄的高品质纪录片。

它们就像是一本生动的百科全书、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让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着迷,对思考本身“上瘾”!

由于学龄前的注意力时长一般是10-15分钟左右,这类科普纪录片的时间设定也基本在这个范围,充分照顾到低龄儿童的注意力发展规律。

图片

《TEXICO》

 集数:  共10集/每集10分钟
 适合年龄:  6岁+
 播放平台:  B站

已经出过《像乌鸦一样思考》《毕达哥拉斯装置》等王牌科教节目的日本NHK教育频道,2020年又出了一档高口碑科普节目《TEXICO》

节目使用纯手工实验,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孩子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科学思维的魅力,进而培养“程序性思维”

图片

那么,什么是“程序性思维”?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节目的开头,点出了“程序性思维”的本质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

· 分解,

· 组合,

· 概括,

· 抽象,

· 模拟。


每一集都会配合各种好玩的试验装置,为我们阐释这些要素。

更重要的是,节目还通过现实中一个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展现“程序性思维”是如何帮助人们优化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令人豁然开朗。

每一集都有三个小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在脑海里运行一遍”,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程序性思考方式。这个板块会准备一些小道具,让孩子们主动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图片

比如,在一个有门档的轨道上,玩具车撞上门档后,玩具车停下,但是轨道开始移动。

图片

根据这个规律,模拟场景升级。在一个圆形轨道上,有门档,还有一个三角形。移动轨道,三角形也会跟着移动。

图片

那么此时,放上玩具车,会发生什么?孩子们需要自己在脑海里过一遍。

图片

经过这样的练习,孩子的逻辑思路会更加清晰。

第二个环节是“分步小兵”通过卡通动画展现逻辑思考,特别简单直观。

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可以拆解为几个步骤。但是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最终效果大不一样。

比如,小兵和主管一起清理垃圾,一开始,他们用了三个步骤。

图片

主管觉得效率太低,小兵们经过思考,改变了清理顺序后,只需要两个步骤,效率立马提升了。

图片

再比如,要将高铁座位上的枕巾全部拿掉,并换转座位方向,最少需要几个步骤?

孩子们会发现,原来通过一些小小的顺序调整,居然就可以实现效率的大大提升。

图片

第三个环节是“逻辑魔术”它与普通的魔术有些不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背后的规律和原理。这些小魔术在生活中也很方便操作,孩子们可以和小伙伴们玩。

最后一个环节是“原来这里也有程序”比如,在邮递员送信的过程中,也有程序性设计思维。每天早上的邮局,有一道必须成的工序——“重组”。

图片

所谓重组,就是将信件按照一张特定的表格进行排序。这张表并不是简单的地址顺序,而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的来排序的。

图片

如果在地图上展示出来,就会发现这些收件地址能够用一笔画串连起来,这是配送员完成送信的最短路线。同时,这条路线还考虑到了单行道与禁止右转等交通状况。

也就是说,这是一条经过程序化设计的路线。

图片

如果从小培养孩子这种程序化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他们走得更长远,不是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

图片

《大科学实验》

 集数:  共35集/每集10分钟
 适合年龄:  5岁+
 播放平台:  B站

每个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确实是真的吗? 这就是日本儿童节目《大科学实验》想要带给孩子们的思考。

这是NHK从2010年开始播放的系列科学实验节目,更偏向于用实验的方式给孩子讲科学,通俗易懂,寓教于乐。

图片

节目以“不试不知”为主题,每一集都从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按照 “提出假设—实验准备—进行验证”这一流程,对自然科学进行验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实验求证的,整个过程非常过瘾。

比如,有一期节目探讨的是“空气中的压强究竟有多么厉害”。

它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入手,当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倒挂,是什么让纸张保持不掉落?

图片

原来,地球表面至8万米的高空都覆盖着空气,累积计算,每平方厘米有1公升的大气压力,俗称为“大气压”。正是这样的大气压,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那么,这样的大气压力能否吊起大力士?实验人员开始用玻璃杯进行试验。

首先,要选择杯盖。实验组选择了既能负重,又能耐水的香橡胶材料。

第一场实验中,10cm直径的高脚杯,能承受的重力是47kg;第二场实验中,选择了14cm直径的高脚杯,能承受的重力变为102kg.

图片

这说明杯子的口部面积越大,能承受的重力越大;当杯口的面积变成2倍,能承受的重力也接近2倍。

图片

那么,想要悬挂体重为125kg的大力士,需要多大的玻璃杯?于是节目组烧制了一个直径为16cm的特大号玻璃杯。

图片

最终,玻璃杯盖居然依靠气压,成功吊起了大力士,连同装置重量高达130kg,这也让小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大气的力量。

图片

在《大科学实验》里,还有很多类似这样脑洞大开的实验。每一集都会从生活中的一个小实验,把它扩大,提出一个更大的假设,引导孩子思考

比如镜子收集到的光能可以使纸燃烧,那么可以用太阳光做饭吗?人的声音能否震碎杯子?能不能用食盐做一件漂亮的婚纱?

图片

靠人力发电能驱动旋转木马吗?用多少个鸡蛋能撑起一头骆驼?

图片

因为不使用任何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和公式,而是通过十分真实而具体的大型试验,让孩子们充分欣赏到科学的乐趣和奥秘。

因此,《大科学试验》每一集经费都很高,也被戏称为“大烧钱实验”。

不过,这样的节目,很好地填补了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上的不足,激发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的热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

图片

《你知道吗》
(《Do you know》)

 集数:  共15集/每集14分钟/英文字幕
 适合年龄:  6-12岁
 播放平台:  B站

《Do You Know》是BBC学龄前频道CBeebies于2016年播出的儿童科普纪录片。

图片

每一集主持人Maddie Moate都带着孩子们一起,在轻松逗趣的风格中,窥探身边的大千世界和生活百科。

比如:仓鼠转轮有什么原理?

图片

消防水龙头,是怎么把水压出去的?

图片

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图片

碳酸水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

还有,香香甜甜的爆米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当我们坐在旋转木马上时,为什么马儿可以上下运动等等。

对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常识,成人往往习以为常,但孩子们却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主持人Maddie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事物运转背后的科学原理,耐心解答孩子们的 “十万个为什么”。

图片

Maddie本人不仅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而且热爱自然科学、历史和科技,有自己的Youtube频道,经常通过视频分享各类STEM主题。

她在讲述科学常识,解释背后的来龙去脉的同时,还会着重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图片

比如,在纪录片中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摄像工具,教孩子们如何用这些工具观察暗夜、微观世界、慢动作等,让孩子们不仅知道身边的事物是怎么构造、如何运作的,还知道如何使用观察和试验工具。

目前这一节目只有英文字幕,适合稍微有一些英文基础的孩子学习和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