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哈尔滨市邮局发行的“哈尔滨风光”主题明信片 太阳岛青年之家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小伙们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心爱的猎枪……” 这是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的插曲,也是一曲正面描写老百姓休闲生活的歌。上学时代,教当代文学的老师说这首歌曲有彼时创作歌曲中罕见的慵懒。他这点评让我心里一小颤,咦?光记得歌里有个把口号歌词,确实没有留意到鲜明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气象啊。此后每每我想聊这首歌,这“慵懒”二字总冒出来。歌“慵懒”,但王立平写的时候,是“火上房”的工期。 王立平先生
某体育解说员常说的那个句式用在《哈尔滨的夏天》创作上,就叫“留给王立平的时间不多了......”周六下午王立平看过样片,周一早晨就要交稿。尽管有胡小炜女士“不必太好”的要求在先,但王立平觉得怎么着拿出去的歌得像那么回事,还是尽力做到最好。他拿着原来的稿子看,觉得歌词和曲调都得改,不然思绪不好同步。这支歌原名叫《到太阳岛去》,王立平改成《太阳岛上》。他把歌词改动之后谱了曲,交稿的时候人家觉得不错,但是发现少了一段词儿,王立平这才发现他给忘了!又把第二段歌词改动后补了上去。只看过程的话,这歌实属仓促之作。 太阳岛上 秦蕾演唱 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插曲 秀田 邢籁 王立平词 王立平曲 有一些文章提到,很多听了这支歌奔去太阳岛旅游的人,对那里失望得很。其实《太阳岛上》这歌走红的年代,太阳岛也不是多么出色的风景区,而是让哈尔滨市区人觉得往返便捷的“近郊”。太阳岛在那时候被哈尔滨人习惯称为“江北”,多是蓝色或绿色铁皮顶的平房,也有苏式的二层楼房,有一批疗养院扎堆儿建在那儿。夏天才热闹,冬天很少有人去。据说上世纪我国执行每周单休日的时代,哈尔滨城里不少家庭会在周日早晨扶老携幼来到江边坐船去太阳岛游玩。夏天,在没有足够多更衣室的情形下,几公里长的江面上到处都是“游泳健儿”,泳衣是人们在树林里快速更换的。江堤边上除了垂钓者,最多的是家家户户用塑料布铺就的休憩“摊摊”。塑料布上的标配一般有熟食、罐头、汽水,啤酒。谁要是再扒拉着吉他,边上有个手提式的收录机放着港台歌曲,那是非常惹眼的。 八十年代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发行的明信片 太阳岛渡口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秀田和邢籁都是久居哈尔滨的人。歌词中“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应该是他们的“原稿”。哈尔滨城内人打猎的地方确实就在泛“太阳岛”地域,十七年有个国产片叫《千万不要忘记》,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腐蚀的青工翘班去郊外打野鸭子,去的就是哈尔滨江北——太阳岛一带。 目前的太阳岛景区 看上面的歌谱显示是独唱与伴唱。伴唱是无词歌,活泼绚丽,与独唱柔曼、舒展的特点呼应得非常和谐。这首歌曲的第一款出版录音信息如下: 太阳岛上 首版唱片录音 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插曲 秀田 邢籁 王立平词 王立平曲 郑绪岚演唱,中央广播合唱小组伴唱 王立平电子琴 陈志电吉它伴奏 刘森指挥 密纹唱片拾音翻录 感谢e213分享 不过呢,我看到有“作品赏析”文章介绍这首歌曲时充分肯定了王立平两处六度“大跳”的运用(la到高音fa,sol到高音mi),认为这增加了旋律的动力感,让抒情更为尽兴。还见人说,这首歌曲旋律的显要地方,多次强调下属音“fa”,给人一种特殊的情趣。我琢磨着,我老师说的慵懒,是不是跟这个下属音“fa”的运用以及前半段乐句都从弱起拍开始有关呀? 中国唱片社出版郑绪岚独唱歌曲选 她再录《太阳岛上》 电视片中出现这首歌曲时的画面有谁记得么?我查了一下文档,说画面有江中的游船、戏水者和街市上不断流动的人群,哈尔滨街景、江边漫步的情侣、还有游客大杯喝着啤酒......有评论说郑绪岚的声音“纤细、脆弱”,属于回荡如缕的清怡之音,与之前大行其道的高、亮、快、硬的女歌者风格迥异,格外合适电视画面的情调。这支歌在我看是郑绪岚的成名作,她演唱《太阳岛上》的录音也有多个版本,后来的配器都是谁写的,我没仔细查过。王立平那个首版配器,还是挺魔性的,简简单单却不显得简陋,不愧中国一流音乐院系优秀生之名。 关联旧文 《哈尔滨的夏天》中的另一首插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欣赏(← 点击左边标题获取旧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