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举业之路

 苏迷 2021-04-30
《姑苏晚报》2021年04月26日 B07版

  沈慧瑛

  自古读书士子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考个一甲三名自然最好,但能进入三甲也是很不错的成绩,毕竟一年就两百余人能获得进士的身份。一旦高中进士,就意味着获得官场的入场券,能实现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也怀揣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从苏州到南京到北京,经过一次次的考试,终于成为一名进士,在举业之路上旗开得胜。

  一

  顾文彬的祖父顾鑑兄弟几人均擅长会计,他的父亲顾大澜如父辈一样“精于会计”。顾大澜弃儒从商后,成为顾鑑的得力助手,父子俩全力经营油行生意。之后顾大澜与友人合伙经营布号,为一家生计忙活。经商是顾家的主业,同时他们将多年积累的钱财投资到田产上,置办田地,纳税收租,因此他们兼具工商地主的双重身份。作为顾家读书苗子的顾大澜早早中断学业,成为老师蒋实庵的遗憾,也成为他母亲许氏的遗憾,因此许氏将进军举业、重振门楣的希望寄托到孙子顾文彬身上。

  顾文彬四岁时,许氏安排他跟她的表弟魏巽元读书,一学就是五年,完成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嘉庆二十四年(1824),顾文彬九岁之时,改投汪琠(字韵庄)门下;次年,他受业于黄鲁詹(字石逸)。道光元年(1821)黄鲁詹病逝,顾文彬重新拜他的弟弟黄鲁江(字竹臣)为师。顾文彬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四书五经”是最基础的教育,但他对诗很有兴趣,背着老师悄悄学作诗。十二岁那年,他写了一首咏桃花的诗,其中有“几枝斜竹外,依旧笑春风”之句。老师看后,颇加赞赏,开始“课作诗”,顾文彬正式学习吟诗作对。顾文彬从四岁接受启蒙教育,到十三岁读完“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开始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写文章。写诗作文是当时的基本功,学习作八股文更是头等大事。

  顾文彬十年寒窗苦读后,于道光四年开始了考试的生涯,“应县府试”,这年他仅十四岁。次年他又到昆山参加院试,文题:“宰我出”,但仍无功而返。院试是清代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学政又称提督学院,故名。通过考试者,称为生员,即秀才。连续两年进考场失利使他十分郁闷,更郁闷的是教了他六年的黄鲁江要随其兄赴四川,他不得不另选良师江文龄(字云峰)。一晃顾文彬长大成人,家中长辈一方面督促他的学业,一方面为他寻觅佳偶,道光七年八月,浦氏夫人成为他的新娘。成家立业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顾文彬立业的前提是考上秀才,再向举人、进士的目标迈进。然而顾文彬于道光七年、八年又连续参加两次院试,都名落孙山。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自幼喜欢作诗的顾文彬与冯桂芬、郭季虎等人成立文社,在文社每月数次的雅集上,因他的诗作得好,每每都“首列”,这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些许满足。

  道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顾文彬的长子廷燮(后改名廷薰)出生,这个孩子给顾家带来快乐与希望的同时,也给父亲带来好运。这一年,顾文彬“县试正案第十名,邑尊杨先生承湛;府试正案第一名,郡尊苏鳌石先生廷玉”。次年,顾文彬再次赴昆山院试,以第六名的好成绩入元和县学,顾文彬在举业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许氏、顾大澜夫妇仿佛看到了顾文彬光明的前途,他们希望他更上一层楼。

  二

  道光十一年,江南发大水,江南贡院在一片汪洋之中,水深达数尺,根本无法接纳考生。江苏当政者商量后,决定延期到九月举行秋闱。七月,顾文彬告别家中父母、祖母,当他与妻子浦氏告别时心里有点放不下,其时浦氏刚诞下次子廷熙还不满一月。但参加秋闱不论对顾氏家族还是顾文彬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他毅然与江云峰老师的妹夫戴榆庭同舟赴金陵,租居在三山街。离考试尚有时日,两人趁机观赏金陵风光,来到报恩寺,但见“报恩塔琉璃金碧,高矗云霄,惜未一登,仅于塔下徘徊瞻眺”。顾文彬久经考场,信心满满,头场首题为“子曰:君子不重一章”,次题为“凡事豫则立”,三题为“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四句。诗题“采菊东篱下”得“东”字。这次乡试,顾文彬一次通过,中式第七十名。除他外,来自长、元、吴三县的马学易、史国英、朱绶、顾儒宾、章安行、徐绍鏊、申兆英、程典、郏观书都榜上有名。许氏得到顾文彬成为举人老爷的消息后“倍加喜悦”,为当初决定孙儿从儒而欣慰。如果顾文彬从商,那么苏州多了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而少了一座江南文化地标过云楼。从这个意义上讲,许氏是顾文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明清时期,举人雅称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顾大澜教育儿子“孝廉二字甚不易副,当顾名思义也”。

  顾文彬的妻子浦氏与公婆、祖母一样为丈夫获得功名而高兴,但他即将离家赴京参加会试,北京远在千里之外,春闱考验的不仅是读书人所学知识、吟诗作文能力,还有人的体力,浦氏心有不舍,却不敢在长者面前有丝毫流露,唯有在闺房之内与丈夫诉说离别之愁。不忍顾文彬远赴京城的还有祖母,为了顾家的未来和顾文彬的前途,次年正月祖孙俩“含泪而别”。

  顾文彬与史国英、徐绍鏊等乡试同年相伴进京,沿着运河北上,舟到青江浦靠岸。明清时期,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如今的青江浦就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以西、里运河以南、古清江浦楼以东、环城西路以北的区域。顾文彬一行在王家营换坐“大车进京”,此时的大车估计就是大型的马车。他们一路风尘仆仆,寄居在苏州同乡程庭桂家中,恰巧顾文彬的至交、黄鲁江之侄黄绍贡因赴京兆试也居住在此,两人朝夕相处,“颇慰岑寂”。北国气候与苏州截然不同,风沙肆虐,令顾文彬苦不堪言,不时想起临别之际老祖母与妻子浦氏依依不舍的神情,因此待考试一结束,他就收拾行装回程,四月底回到家中。这年会试首题:“君使臣以礼”,出自《论语·八佾》,下句为“臣事君以忠”。顾文彬未售,但他的秋闱同年马学易得中会元。

  初次会试失利,顾文彬并不气馁,决心提升自己,于五月初三日投考正谊书院。正谊书院创办于嘉庆十年(1805),由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创办,地址就在现在的可园。道光十三年顾文彬打算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老祖母对他说:“我年已高,不愿汝远离膝下,此次会试可勿往。”顾文彬考虑妻子即将分娩,故而听从许氏的意见,就继续在正谊书院读书。那年二月初四日,三子顾廷烈出生。顾文彬在正谊书院遇到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人物——林则徐。这年恰逢江苏巡抚林则徐甄别正谊书院,看到他的卷子,问他为何不参加会试?顾文彬以实情相告,林则徐“即拔置超等”。不久,林则徐选择正谊书院中能文之士,如胡清绶、冯桂芬、洪鼎、陆元纶、王煕源、王希旦、顾文彬等十余人,每月逢一在巡抚衙门会课,旨在检验并提高他们作诗写文的能力。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也参与,“藉收观摩之益。”有一本残缺的《正谊书院小课试帖》,收集了正谊书院学子的试帖诗。试帖诗是一种用于科举考试的诗体,也称“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这本《正谊书院小课试帖》收录了顾文彬的四首诗,其中一首为“青云满后尘”(得青字)诗:同具冲霄志,云程万里青。相看尘不隔,合使后为型。缥缈排丹阙,联翩控紫軿。势从平地起,声自步虚听。几辈成霖雨,群英聚景星。层梯今共蹑,熟路此曾经。日月扶轮朗,烟霞拥足灵。霓裳欣冷咏,乣缦庆彤廷。

  “青云满后尘”出自唐杜甫的诗句:“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青云喻示士子们的远大抱负和凌云壮志,也表达了顾文彬积极进取的良好愿望。正谊书院学习的时光是充实而快乐的,同门之间相互学习与观摩,对顾文彬的帮助很大。

  三

  顾文彬在学业上有所收获的同时,家里发生了两件事情,其时为道光十四年,一件是浦氏所生第四子未满月而夭折;另一件事,则是祖母许氏身体每况愈下,“患气虚中满之症,医药罔效。”顾文彬情急之下,到城隍神前祈祷,愿用自己的十年寿命借给老人家,又“割股肉煎汤以进,俱无效”,当年八月许氏离开人世。

  顾文彬办完许氏的丧事后,又开始一次次北上会试。道光十五年,他与程庭桂之弟赓堂结伴进京,两人同居在程庭桂的京城寓所。不料赓堂因“病未终场,医药之事余一身任之,心力交瘁”,自己要备考,又要照顾病人,这确实难为顾文彬。考试结束,顾文彬又与赓堂同归,一路照顾有加。他的重情重义,让程家人感激万分,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以致后来顾文彬与程庭桂成为儿女亲家。

  自道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年,顾文彬共参加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但他的同窗金宝树、冯桂芬先后金榜题名。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顾文彬、冯桂芬、金霭如、金宝树、马昂霄、潘绍棻结文会及写殿试卷会,每月举行三次,每人轮值一会,“又有约课不在此列。”道光十八年,金宝树(字吟香)会试中式,金宝树从知县做起,一路做到六安知州,但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不幸阵亡,被赠云骑尉世职。金宝树工于诗古文辞,擅长制义与骈体,与尤崧镇等结问梅诗社。道光二十八年,顾文彬服阕进京,与儿子顾廷薰、金宝树同行,到达泰安时,他们还游览了泰山。

  道光二十年,冯桂芬会试中式,殿试第二名——榜眼。顾文彬与冯桂芬为多年同窗好友,一起结社会友,共读多年,又“同居有年”,如今他们一升一沉,让他顿感难为情,于是背起行囊,“浩然竟归”。冯同学的高中既刺激了顾文彬,又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次年正月,顾文彬再次启程赴京会试,仍寓五圣庵,这已是第三次居住此地了。这次顾文彬终于成功,榜发中式第一百七十三名。他认为这次能如愿以偿,与去年冬天做的一个梦有关。顾文彬曾详细描述了这个梦境:

  回到儿童时光的顾文彬,见到塾师江文龄先生进门,手执一卷,“似从书院中接卷而来”。顾文彬问是什么题?江老师答:“文之以礼乐”,而诗题在“在《易经》上”。梦醒之后,顾文彬“拟一篇格局,作十二股”。及至看到这次考题,虽不符合,但“以礼”两字恰好熟悉,因此作十二比格局。这科的大总裁王鼎、副总裁祁隽藻、杜受田、文蔚、房师朱应元,复试二等,殿试二甲第六十名。这个成绩应该是不错的,总排名相当于第六十三名。朝考时,顾文彬犯了个小差错,当时诗题是“既雨晴亦佳”,得佳字。顾文彬诗中抬头处用“化日”两字。王鼎先生有些不满,认为“化者,死者也,干忌讳”。于是,他没有得到“入选引见”的机会,他的起点注定是一名小京官。

  顾文彬四岁启蒙,参加五次院试,一次举人考试,六次会试,终于成功地踏上仕途,光宗耀祖,重振顾家雄风,开启过云楼顾氏家族的新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