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今世游 2021-04-30

作者:汉宣团队(康康)

一个国家组成的标志首先就要有法律的存在,如果没有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乱套。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法律始于夏朝,因夏朝的开国君主为禹,故名《禹刑》。在当时这部法律已经规定了各种不同的规则,比如在东汉郑玄就曾经提到过“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一千。”共五刑 ,可谓是严苛至极。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对于死刑,我们经常在一些影视剧当中可以看到,有的可能是被凌迟处死、有的可能是五马分尸,还有的就是赐他个三尺白绫,不过最多的还是数砍头。但是在被判为砍头这个罪刑时,我们经常就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收压死牢,等待秋后问斩”。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为什么古代砍头,都要选择在秋后问斩呢?古人这样做,其实有三层深意在里面。

首先是顺应四时,遵守天意。

在古代,当时的很多行为都受天地、自然等朴素世界观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术背景”,所以人们认为春夏之间万物生长,是生命的象征,不宜杀生。而秋后草枯叶落,万物凋零,一切都开始萧索,杀气已至,这个时候处决罪犯才合天地肃杀之道。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其次,秋后问斩是为了警示后人。

法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犯人,还为了警示和约束他人。春夏之际人们忙于播种,根本无暇顾及观看这些罪犯被杀,但是到了秋后,忙了大半年的人们都得以空闲,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到刑场观看。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而且我们经常在影视剧看到他们在送去刑场的时候都会进行游行,人们见到罪犯们这种下场,就会告诫世人,一切都要遵守规矩,万不可学犯人那样。所以如果没有人来看,那又怎么能够起到告诫的作用呢?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最后,秋后问斩是对犯人进行“复核”。

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就是“乾隆”可以动不动的就能砍了“小燕子”的头,感觉古代皇帝杀人、灭九族都十分的随意,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我国对死刑的判决还是比较严格的。从汉代开始,死刑复核制度就已经有了雏形,到了魏晋南北朝,为了慎重对待死刑犯,复核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隋文帝当政,死刑复核制度就已经开始正式制度化,到了后世王朝又在此基础上对死刑复核进行调整,所以像“秋后问斩”也是为了力求更加公正判决,对生命剥夺更加慎重。

揭秘:为什么古代死刑犯都是“秋后问斩”?原来有3层深意在里面

所以,“秋后问斩”一词其实是到了唐朝才出现,宋元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重要性,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将死刑固定于秋后。

欢迎阅读汉宣原创,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们的圈子,分享阅读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