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宣传部主办,微游枣庄承办,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二十年代,社会混乱,盗贼四起,“马子”成灾。既使生活在穷乡僻壤,也不能幸免于难。王士瑞家穷如洗,为生存计,跟随其兄王士举逃难到枣庄。在中心街开办了枣庄第一家书店'文胜书社',经营笔、墨、纸张、书刊,并兼营在枣庄发行的所有报纸。初时,王士瑞在其兄的照顾下上完了私塾。下学后,王帮助其兄经营书社,送报纸。由于职业上的关系,每遇到闲时,总是读书看报,逐步接受进步思想,懂得了许多天下大事和革命道 王士瑞自幼讲义气,好交朋友,见义勇为,且善习武。他把习武功、闯天下、闹革命联系起来,拜当时中兴煤矿公司护卫队长韩化臣为师。韩武师看王士瑞能吃苦,又义气,遂倾授习武精要,练成了“铁板桥”等武林功夫。能骑自行车在铁轨上行走十几节;九节鞭舞得呼呼生风,撒豆不进;在枣庄街骑车行走,从不扶车把,并能左右胳膊各夹一人;世人无不喝彩。当时在济南比武,获第三名,人称“大将王三”。1938年旧历2月15日,日本侵略军开进峄县,很快便占领枣庄。为了逃避日冠杀戮,王士瑞的兄长决定带他离开枣庄,远走他乡去谋生。王士瑞恨透了日本侵略者,对日军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决心留下来同日寇进行斗争。兄长逃到四川谋生去了,王士瑞很快便参加了抗日队伍。开始在四县边联,不久任团长。在艰苦的环境中,王士瑞带领抗日队伍在枣庄一带坚持同日寇进行斗争,多次取得战斗的胜利。四县边联解散后,王士瑞又加入了686团。686团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团长是张景初,政委是王六生。其根据地在北庄乡母猪窝一带。不久,王士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他跟随686团在枣庄至临沂一带同日寇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顽强拼搏,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而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由于根据地生活十分艰苦,部队资金补给、枪枝弹药奇缺,团长决定让王士瑞转入地下开展工作,为部队筹集资金,购买粮食、布匹、枪弹。王士瑞当时在地方主要受李秘书(李秘书后担任峄县县长)领导,王对枣庄一带比较熟悉,主要找那些有钱的地主、商人和日军的乡、保长为筹款对象。这些人慑于革命形势和王士瑞的武功,每要无有不给。他一方面为部队筹集资金,一方面侦察敌情,为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0年前后,王士瑞从根据地奉命到黄庄乡董鸣成处筹集钱款。董鸣成是个地主,又开着一处煤井,很有些钱,又是黄庄的伪乡长,暗地里也为抗日队伍办过事。当时对敌斗争形势严峻,没想到董鸣成这个民族败类,暗地里投靠了日本人,谎称钱款没有筹足,要王士瑞等到第二天筹足款再走。当天夜间,董鸣成派亲信向目本兵通风报信,天还没亮,一个班的鬼子兵便包围了董鸣成住的房子。王士瑞发觉上了当,要突围,枪早已被董鸣成拿走了,只好徒手与敌人搏斗。终因赤手空拳,寡不敌众,被鬼子抓住,带到了宪兵队。鬼子对他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吐露半点革命队伍的线索。鬼子残忍地把他两支胳膊的筋给挑断了。10天后的一个夜晚,鬼子把王士瑞押到了郭里集牛角岭。用刺刀活活地将他刺死。那时,王士瑞还不到30岁,家中撤下了70多岁的老母亲,年轻的妻子和两周岁的儿子。鬼子和保丁多次到凤凰岭捉拿王士瑞的妻小都一直扑空,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她们已经安全转移。王士瑞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山里根据地,部队领导和战士们无不悲痛万分,决心为王士瑞报仇雪恨。不久,部队派连长刘景镇(南于人)带领部分战士将董鸣成逮住,在南于山口将其枪决。接着,又把王士瑞同志的尸体运到风凰岭,安葬在卓山西蒋沟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