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掌故】别具一格的《明实录》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1-05-01

沈阳市图书馆收藏着一部巨型钞本《明实录》,广大读者可能还不知道,却被台湾一些学者所注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62年出版的校印本《明实录》序言中就指出:“史语所校勘明实录,所据本子不可说少,但仍然有些本子无法借校。据我所知,在国内,辽宁省立图书馆(今沈阳市图书馆)藏有吴延燮送的太宗英宗穆实录……。

据1930年《辽宁省立图书馆馆刊》第一卷记,当时的馆长卞鸿儒曾为此书作了内容提要,说“民国十八年岁末,江宁吴向之先生廷燮旧藏写本明实录三十九函二百四十四册(实为四十二函二百五十六册),捐赠辽宁省立图书馆。”并介绍其内容,指出“向之先生钞本,虽间本自私家,并多就京师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补钞,且改正本馆讹字之处不少。因书有节删,改题别录。其仍名实录者三,旧钞英宗实录凡七函四十八册,内四函二十八册为锦纸楷钞,当为汲古阁本,至足珍贵。余三函二十册则由先生补钞足成。此外则为太宗实录二函二十册,穆宗实录二函十二册。

别录凡入,洪武别录二函十六册,建文洪熙别录一函二册、成化别录二函八册、弘治别录二函十四册、正德别录二函十二册、嘉靖别录六函四十五册、万历别录十函五十册,天启别录一函三册,皆为写本,惟宣德别录一函二册为铅印本。思宗无录,则就谈迁《国榷》及万氏《崇祯长篇》钞成,凡二函十二册。于是明代十六朝皆有录,较级古阁存书多。正德、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名录校原修之本又增出崇祯一朝,而《国榷》尤多重要史料”。

从卞鸿儒这一简介,足以证明台湾所指五朝实录确收在吴本《明实录》之内,保持汉古阁本原貌;而其他各朝实录则是吴廷燮据京师图书馆藏本加以别裁,而关于辽东史实殆无遗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明代十六朝,有实录者为太祖、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嘉宗共十三朝。建文朝本无实录,崇祯朝无人补修而吴廷燮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这些都是吴本《明实录》独到之处,而为其他文本所不及。

吴先生为何要将此书送与辽宁省立国书馆呢?从卞鸿儒的《提要》里也可以找到答案:“向之先生研究东北地理多年所著如《奉天郡邑志》、《东三省沿革表》皆其著者。此书精意所在,尤在东北一隅。”可见,吴廷燮对东北问题的研究造诣很深,将其珍藏捐送辽宁省立图书馆,乃其对东北之关怀。

送书详情,卞先生作了这样介绍:“尝太息谓金君静庵(金毓绂)曰:吾老矣!向钞此书,赏钩稽,子孙倘难世守,惧遂散佚,岂非虚掷精神乎!既而曰:吾以此书捐赠辽宁省立图书馆,非惟书能永保,且为东来留一纪念计,无有善于此者矣”!

经过金静庵之介绍,又经王维宙、翟熙人之赞助,最后由张学良将军慷慨解囊资济,便促其成,实现了吴之所愿。这样吴本《明实录》至今仍为沈阳市图书馆之珍藏、它是研究明史、尤其是研究东北史志的一份宝贵财富。

学术研究,贵在合作。台湾校印《明实录》末能借校吴本,实属一桩憾事。但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加强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推进祖国文化的荣昌盛。

作者:沈唯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