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一杂记

 家在镇雄 2021-05-01

01

来!手机横屏,心如止水,在此美丽时刻,让这些欢喜的小金鱼游过你心灵的荷塘吧,试试会发生些什么?

弱弱问一句,有几条鱼?

我猜,你大约没太留意。

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12个年轻的徽州人经熟人介绍,去杭州最大的一家钱庄面试做伙计。

老板客客气气给每个人煮了一碗美味的馄饨,轻轻松松跟大家闲聊了几句,也没多问什么,面试就结束了。

临走时老板跟这12个人说,大家明早再过来听结果吧。

翌日一早,大家就都过去了。

钱庄老板说,谁站出来告诉我,昨天你们吃的那碗馄饨,一共有几个?都有些什么味道?

12个人之中,只有一个叫胡雪岩的年轻人回答上来了。

老板后来跟胡雪岩说,在这12个人当中,其实你并不是资质最好的。但是对于管理钱庄的人来说,不露声色的专注,无须提醒的用心。已属顶尖修为。我看中你的,正是这一点。

刚刚这幅沁人心脾的水彩画,是艺术家林帝浣的作品。

他说,对于画画的人来说,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眼界和有趣。

什么是眼界?

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能有什么眼界?

眼界的基础,是你的心要在这里,你整个人可以融入进去。

人一旦能够随时进入状况——入境——有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跟小孩子玩沙坑一样,看上去稀松平常的一个地方,他们却玩得那么认真,笑得那么开心。

02

成年人的内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极难纯粹,老是处于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状态。

比如他阅读;他并不是真的阅读,他心里装着别的事情。

比如他吃饭;他并不是真的吃饭,他心里想着别的事情。

齐白石曾作《放牛图》——

三尺长卷,牛已不再,正好可看繁花盛开!

呵呵,齐白石先生还真的是把牛给放了哦。

可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内心里头,常常会有一些“牛”跑来跑去,各种“大牛”,兵荒马乱的,没了看花的心情。

《儒林外史》讲过一个故事,“范进中举”:

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心心念念就想中举,历经万苦千辛,后来真中举了,人却疯掉了。

上中学那阵,读来甚觉好笑。

长大以后就不敢笑了:敢问此世间,谁不想“中举”?

读书时,想要好成绩;恋爱了,想要好姑娘;毕业后,想要好工作;工作后,想要好房子;结婚了,想要好宝宝……

好像一辈子都在考试,没完没了的考试。好像一辈子都想“中举”,五花八门的“中举”。

将这些“牛”放了,谁会舍得?

可是呢,你又必须得放,不然这些“牛”真就给你踩死了。

03

南宋陈居中画《桃源仙居图卷》,气势磅礴,神驰千里。

有时候看看这些画,慢慢就会明白:

一个人之所以累,或是焦虑,并不是因为他需要干很多事情。

恰恰是因为他这辈子,或许就从没干好过一件事情。

也难怪木仙森一见到这些东西,整个人都像是失了魂儿一样,忽而泪目,忽而欢喜。

新闻界老前辈郭超人曾经说过一句话:

媒体人要牢记,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就像是写文章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又岂能儿戏?岂敢儿戏?

如何做一个有眼界又有趣的自媒体人,在此尘世的日夜晨昏,让欢喜的小金鱼游过众生心灵的荷塘,让大家尽可能将心里头那些双眼血红的“牛”放掉,让大家尽可能活得气势磅礴,神驰千里,这大约就是千千万万的木仙森和雄孩子们该用一生去琢磨并践行的事情吧。

就像那个杭州钱庄老板对胡雪岩说的,“对于管理钱庄的人来说,不露声色的专注,无须提醒的用心,已属顶尖修为。”

其实不只是管理钱庄,无论管理什么,也都是如此。管理自己,尤其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