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新用户08306761 2021-05-01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朋友聚会,一个家有中考生的朋友大倒苦水:孩子因为语文成绩低,以5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们诧异:因为知道他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当初花重金择校,就说2000元/节的一对一作文课就让我们咋舌……然而,居然失败在语文上,而不是数学英语!他以亲身经历给我们敲警钟:语文在新课标下成为最难提分的课目。小学阶段一定要先抓大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古文与作文两项上去了,语文就成为提分科目而不是拉分科目。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提高孩子的古文素养,第一想到去报”大语文“班,试听了几个都不理想,有一个不错的*书院,价格又太高。某天突然灵光一闪,记起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的朋友推荐过《东周列国志》,说看完这本书后既学了历史,懂了国学,又悟了人性。于是翻箱倒柜找了出来,孩子写作业时,我在边上诵读。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时期(公元前789年-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内容丰富博杂。其所叙述的所有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所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与《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融为一体,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据说,中国古代50%以上的典故都出于这段期间。

作者冯梦龙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就是他的为大家所知的代表作品。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没想到这《东周列国志》有毒,不知不觉间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读完一遍不过瘾又读第二遍,慢慢有了许多感悟与心得。便试着说给孩子听,没想到孩子非常喜欢。每当看我拿起书就追着要听。于是先古文再白话,一点点地用了半年时间把其中认为有意思的故事给她讲完了。真的是既丰富了国学历史地理知识,还认识了人性,更增强了讲故事的能力,一举多得。

为什么这么说呢,归纳一下,总结出简单的几段与大家共享。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1.学历史,晓古文。

春秋战国期间500多年的历史,涉及几百个人物,冯梦龙不仅能把这几百团乱麻讲清楚、还能讲得引人入胜、信守史实,真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历史教科书级别的演义小说。

像中学课本中的曹刿论战,扁鹊见齐桓公,烛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故事书中都有,更有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结草衔环,负荆请罪,染指于鼎等成语典故。

孩子听完后,不仅知道了这些故事,还知道了古人说话不用“说”而用“曰”,一般男人表达“我”用“吾”,如果是君王则说“寡人”,如果女子则只能用“妾”,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古文用法。

有一次孩子问我,都是国君,为什么齐国的叫“齐侯”,而宋国的叫“宋公”,邾国的又叫“邾子”?这话把我问了一小懵,查了资料,才知道周时将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爵”,公地位最高,所以宋襄公跟齐楚盟会时,才敢第一个签字,因为他的爵位是“公”,比其他两个大国诸侯的爵位都高,如果不是孩子提出疑问我都没注意到这点,人都说“与时俱进”,我跟着孩子一起进步。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2.通人文,识人性

自己家的孩子,从小生活环境简单。然而生活中不只有阳光灿烂,还有阴云密布;不只有助人为乐,还有落井下石。怎么能让她了解这些呢?

读了这本书,知道如果宋闵公不笑话南宫长万当过俘虏的短处,就不会被南宫长万一掌打死,知道“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的道理;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知道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和诸侯,是因为他胸襟开阔,有容人之量,不计前嫌任用能人管仲为相;

知道赵括虽然也熟读兵书,但却在长平之战中战败被杀,因为不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还因为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知道楚平王杀死他的哥哥灵王后,明明自己想当国王,却先把另一个哥哥子干推上王位,然后再设计让哥哥自杀,目的是让自己的继位变得名正言顺,可怜无知的子干白白的送了命……

孩子在听读过程潜移默化地了解人性,知道了劝阻你干什么事的人可能是对你好的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原谅他人,而诵读这些故事过程更让已经成年的我对职场上一些纷争有了不一样的切入角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