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财务学的近亲——经济学的由来

 大吉大利921 2021-05-01

财务学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给大家介绍经济学的由来。

经济一词由来已久。中国很早就有经邦济世、经国济世、经世济民等词语,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思想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的最高人格理想,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治国平天下”即有经邦济世之意。

古代中国也有“经济”一词的连用,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在这里,“经济”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其实仍然是经邦济世之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 “最近经济有点紧张”,“他家经济条件好”,“这种方法比较经济”、“一块钱就可以买三个冰淇淋,真经济”等说法,这里的“经济”则是指财产状况、成本节约、划算的意思。

古代中国长期是封建王朝国家,国家资源掌握在少数政治精英手中,他们对这些资源有着绝对的操纵和支配权力,“经邦济世”通常要通过宏观的资源操作来实现,因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政治精英就成了众多知识分子理想人生的必由之路。

而处于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由于手中缺少可以支配的财产物资,其对经济的理解也就仅仅限于非常狭隘的境界。

尽管在古代世界的中国和西方都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经济文化,很多经济思想散见于一些著作、政策和言论当中,如,汉高祖刘邦在“无为而无不为”思想指导下的“与民休息”政策、西晋“士农工商,各业其业”的主张,甚至西方出现了《经济论》、《农业论》等经济专著,但是,真正称得上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却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而出现的。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则从人类的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主要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斯密本人也被称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

从此,所谓的现代经济学就展开了它辉煌的篇章。

不过,需要郑重提醒的是,随着经济学的“繁荣”,经济学的流派和思潮越来越多,看似百家争鸣,实则群魔乱舞。

举一个例子就可说明问题: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经济学家”在媒体上各说各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每个人似乎都很有道理,论据十足,结果有时候是经济学家张三正确,有时候又是经济学家李四胜出,但是,他们都是“经济学家”,那为什么思路和结论有很大差异呢?

答案其实也简单,就像对“财务思维”的认知一样,很多砖家教授都是在盲人摸象,有的在讲大象的腿,有的在讲大象的耳朵,有的在讲大象的鼻子……不明真相的人会跟着虔诚的学习研究,明眼人却觉得呱噪热闹。

所以说,真正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经济学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经济学家”其实都是用一孔之见在发表言论,需要仔细甄别,不可全盘吸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