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告解读 ▏2060碳中和: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上的重要作用

 河工城规资料馆 2021-05-01

近日,麦肯锡发布了《2060碳中和:中国如何发挥城市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主题报告,探讨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上的重要作用。

图片
《2060碳中和:中国如何发挥城市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
可到友绿APP下载阅读报告全文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对人们的生命和生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威胁正在悄然迫近:气候变化。

中国的碳排放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28%,目前,中国已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要达到这一目标殊为不易,但却势在必行。1909 年以来,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了 1.5 摄氏度,这意味着国土更加温暖湿润。1980 年至 2012 年期间,华东地区的海平面上升了 93 毫米,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冰川已经融化了 10%。

2018年,中国拥有全球95%以上的电动公交车和近一半的乘用电动车(EV)。到2024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将占全世界的40%。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使用比重,中国正加快构建绿色多元的能源供给体系。但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煤炭的持续依赖,也意味着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任重而道远。

2060

碳中和

第一节:国际视角

成为零碳排放城市


麦肯锡指出,要实现各自的碳排放目标,城市应将采取的行动优先排序,同时确保实施的各项条件到位。麦肯锡在报告中列出了五大优先事项:

一、零碳电网:
世界各国都必须大幅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增加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低排放、零排放发电。城市有两个机会:投资开发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同时赋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智能化。

二、提高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
眼下城市有五个重大机遇:提升新建筑物能效标准;翻新建筑物外立面(安装隔热屋顶,改善墙面保温,安装节能窗户,提高门框密封性);采用低碳技术,升级暖通(HVAC)系统;使用 LED 照明;进一步推广建筑物自动化和控制。在上述领域的建筑的减排投资一般可在 5 到 15 年内收回。从长远来看,提升建筑能效为气候韧性、清洁空气,以及宜居性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新一代出行方式:
城市脱碳需要更好、更清洁的出行方式。城市应加快以公共交通出行为导向的开发,倡导使用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出行,发展新一代汽车,包括货运车。

四、做好消费者需求管理:
带动客户和各产业参与脱碳化——比如,推广低碳做法,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城市实现自己的碳排放目标。

五、加大低碳技术投资力度:
如果各国切实履行各自在《巴黎协定》中做出的减排承诺,那么对很多低碳技术的需求将会上升,比如,太阳能光伏(PV)、能源存储、金属循环利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以及碳捕集和封存(CCS)等。凭借政治、金融、人力的优势,城市可以成为最理想的孵化器和测试基地。城市可以与地区政府、行业龙头、学术机构和智库展开合作,提供科研经费、基金、场地,或其他资源支持创新。

2060

碳中和

第二节:案例分析

北京如何成为去碳化示范


中国很多大城市有着能干有为的政府,有完备的脱碳化蓝图,有民营、国有企业的支持,还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足够的能力推进脱碳化。本节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其目前的脱碳化进程,取得了哪些成功,以及未来将如何发展。

2018 年,北京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是1.5 亿吨,其中70%来自建筑物和交通运输,随着北京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这一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随着钢铁等重工业如首钢等迁出北京,2016 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 20%,到 2019 年为16%。而留下的重工业如燕山石化未来也可能搬迁转移。即使这样,北京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还是在持续上升。

2010 年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将碳强度降低了一半。目前北京的碳强度在国内是最低的。

·全面禁燃煤:煤炭不再是居民供热的主要来源,转而使用天然气和电力。
·能效:北京设立了明确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将能源强度削减 13%。
·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支持电动汽车、兴建充电基础设施,这些举措都降低了交通污染排放。过去五年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增加了三分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已经实现了初期目标。接下来如自动驾驶(AV)布局、发展氢能、工业脱碳所需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成本高昂,且更复杂。而且,服务行业和家庭需求消耗了北京市能源的 80%以上。由此产生的碳排放比起工业企业来说,更难追踪,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应对方式可能成效不佳。这是很多城市共有的问题,这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的城市应该鼓励企业与个人参与脱碳、开发气候变化基层应对方案。

2060

碳中和

第三节:中国城市

如何支持地区和全球脱碳化


麦肯锡认为,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15个大型城市,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GDP。城市既是经济增长,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泉。但城市也具备了行动的条件。在区域层面,城市可以鼓励和支持所在地区的脱碳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区域内大力推广绿色基础设施。二、采用区域排放核算。 三、实现地区产业升级,让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再依赖于高能耗产业。四、大城市可分享最佳做法和政策。

在国际层面,城市因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金融专长,可以在推进脱碳化和制定气候政策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包括:

一、调动资本投入绿色项目。
二、与合作伙伴联手打造创新示范项目。
三、支持高级别协商与合作。 

2060

碳中和

第四节:城市在行动

公共和私有部门的各自角色


城市是脱碳化的重要力量,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个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片
对于公共部门,可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韧性城市,包括:成立公私合作机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养长期韧性,启动绿色复苏。而对于私营部门,可将可持续性融入战略和工作中,包括:制定零碳战略;反思传统工作方式;应用高科技能力。

麦肯锡在报告中指出,展望未来,将会出现三大趋势。一是人口将持续涌入城市。联合国数据显示,到2050年,超过三分之二(68%)的全球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区域。仅仅中国就会贡献2.25亿的新增城市居民。二是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在造福民众的同时也会给自然资源带来压力。三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包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增强。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也如此。城市领导人、企业和居民需要勠力同心,合力应对这些趋势带来的挑战。 

来源:麦肯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