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利用后视镜判断车距?

 ybhsww 2021-05-01

不管是在学车时,还是开车上路。后视镜,就好比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帮助我们随时了解车外的情况。

相信在学车时,教练经常跟我们说,注意看后视镜!看后视镜!看后视镜!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车判断车距技巧,在日后我们拿到驾照上路时,也是一个对新手司机来说,需要注意的点。

要想用好后视镜,就先得调好它,以及知道如何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

怎么样用后视镜判断车距来达到并线或者超车的目的?对于很多司机来说,尤其是新手司机,开车上路在并线或者超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原因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用后视镜来判断车距。

那么下面就详细说说该怎么样用后视镜判断车距?

1.调整后视镜小技巧

我们在正确调整后视镜之前,首先需要保持一个舒服、方便驾驶的坐姿。如果坐舒服了,视野清晰、方向盘顺手。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调整后视镜啦:

1)左边的后视镜

保持正常坐姿,遵循车身和路边1:4的比例来调整;

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这样既可以看到后备箱方向的情况,也能看到路面的情况!

2)右边的后视镜

右侧后视镜调整和左侧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们对车身右侧的情况较难掌握,因此,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应大些。

约占镜面面积的2/3左、右位置同样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3)中央后视镜的调整

对于中央内后视镜:

我们要把中央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映像,调节至镜子中央

把我们的右侧耳朵的映像调节至镜子左侧边缘。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挡风玻璃前不要放置太多杂物阻挡视野。

2.怎么样判断车辆行驶中与其它物体的距离

1)左侧后视镜车距判断

当左后视镜发现车辆进入虚线的危险区域时,并且不能看到车完整的车身时,说明车辆距离较近,不能变更车道。

当左后视镜发现车辆在安全区,位于后视镜中央,说明后车车距有20-25米,可以正常地打开转向灯均可变更车道。

2)右侧后视镜车距判断

当右后视镜中能看见后车完整车貌,并且占右后视镜一半区域时,表示车距约10米距离。转向操作前,减速并打灯示意。

以及,当右后视镜能看见后车完整车貌,并且占右后视镜1/3时,表示车距约15米距离,可以打车灯进行转向操作。

当右后视镜中只能看见车辆的一半时,距离较近,这时车辆只能保持现有车道行驶。

通过左右后视镜判断车距的技巧,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我们根据左右后视镜判断后车车距时,如果无法看到后车完整车貌都是不能进行变道,需要保持在原车道行驶。

只有确定车距为15-25米之间,我们才可打转向灯进行变道。这一点,大家在科三考试中,一定要注意呀!

3)并线时怎么样观察与后车的距离?

在行车时免不了需要左右并线超车,此时就需要用后视镜观察后车距离,从而安全并线,以免意外的发生。在并线时,需要观察后视镜,当车辆占满整个后视镜时,你与后车距离只有大约3-5米,此时不建议并线;后车占后视镜的1/2时,你与后车距离大约7-10米;当后车占后视镜的1/3时,你与后车距离大约在10米以上距离。

同时,建议你在发现距离足够并线时也不要令后车感到压力,最佳的方式是略微观察1-2秒钟左右,感觉后车并没有急于加速时再进行变道。

4)怎么样判断与前车的距离?

在行车中难免遇到等待红灯的时候,这时怎样观察与前车的距离呢?

以保险杠为观察的中心点目标,当看不到前车后保险杠时,请你不要再靠近,此时车辆距前车也只有0.3米的距离。建议不要离得如此之近,即便你不怕起步撞到前车,你就不怕前车会溜车么?

当观察视线能与前车后保险杠上端重叠时,此时车辆距离前车约有1米的距离。在等待红灯时保持这样的车距,既能防止前车溜车,也可防止两侧车辆见缝插针击到你的前方。在视线能观察到前车后轮下端时,与前车距离约为3米。

3.右侧靠边停车时怎样才能停好?

怎么样保证右侧靠边停车时,既不会过近蹭到路肩,而又不会距离过远,这也是很难掌握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后视镜来查看车辆与路边距离,以免压到路肩,也防止过近擦伤轮毂。

在车内同样也可观察车辆与路肩距离,观察点需要以中控台中心点略向右侧移动10厘米为目标点,与路肩重叠即可,此时车轮与路肩距离大约是20厘米。

4.总结

简单地说,当后车充满后视镜的2/3以下镜面时,此时的车距为安全车距,反之则为危险车距。当然能结合中央后视镜和车窗去综合判断实际情况最好了。科学的调节和使用后视镜可以有效缩小视觉盲区,但也不能完全的依赖后视镜。勤观察,必要时转头观察才能更好地避免安全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