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劫大难中,善人也能得安稳

 晨晓光 2021-05-01

图片

襄樊之战 ,关云长先死而后生

(系列书评五、共十四篇)

一、关将军恶因恶兆

     关羽既已拜受爵位,当然就得接受王命,起兵攻取樊城。他还真积极,当即便差傅士仁、糜芳二将为先锋,先引一支人马于荆州城外屯扎。自己在城中设宴招待王使费诗。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前辈仅用了短短两三行文字,便轻松交代清楚了三件大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步步惊心。

      第一,要关羽接受王命,那可是下了一番大功夫。一句“费诗方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只有等关羽高兴了,他才敢把王旨往外拿。虽然没有直接写关羽的傲慢,但那股关氏傲气还是扑面而来。

      第二,大军出动开拔,一场大战即将开始,理当郑重其事。然而,关羽只令两将领兵出城安营,自己却留在城中设宴招待宾客。显然,这是非常随意的决策,凸显的还是关羽的傲慢。

      第三,一场饮宴饮至二更尚未散席,可谓豪饮。主帅如此轻忽战事,焉有不起灾祸之理。

      灾祸来了。“饮至二更,忽报城外火起。”

      关羽“急披挂上马”,出城察看。原来傅士仁、糜芳因为饮酒而“帐后遗火,烧着了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关羽引兵救火,“直至四更方才火灭。”

      呵呵,作领导的在城里设宴豪饮,却要作部下的提兵出城准备拼杀,想要不出祸端那就得碰运气了。

      显然,关羽的运气不好。他的荆州军上行下效,上下都在喝酒。

      当然,领导永远都没有错。出事之后,关羽找来傅士仁、糜芳算账:我令你们两个作先锋,还没有出师,你们就将许多军器粮草烧毁,火炮还打死了自家的士兵。你们这么误事,还留着你们何用!“遂令斩首。”

      费诗见关羽要杀人,连忙解劝:“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他可不能说这事咱们也有责任,因为您忙着招待我,这才耽误了出征的正事。

      关羽怒气不息,说如不看在费司马的面上,我今天非杀你们不可。死罪暂免,活罪难饶,先打四十军棍,摘了先锋大印,“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若吾得胜归来之日,你们两个稍有差池,二罪俱罚。”关羽可真厉害呀,威胁不算,还加羞辱。糜芳、士仁满面羞惭,诺诺而退。殊不知,南郡、公安皆荆州重要城池,岂可用罪将把守?关羽如此待将,如此用将,焉能得将之力。

      这里还有一个关节,那就是糜芳是汉中王刘备的小舅子。他们糜家人跟着汉中王打拼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糜夫人为了救阿斗还献出了生命。所以,按照常理,关羽处罚糜芳时,应该想到汉中王这层关系。

      倒不是说他应该徇私舞弊,有罪不罚。而是在赏罚分明之际,不应羞辱。

      如果关羽心中真有汉中王,在他打算宽恕糜芳死罪时,亦可再多说一句你身为王亲国戚,大战在即应该兢兢业业。今日犯罪,咱不可不罚,还望国舅体谅之类的话。

      可是关将军这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啦,不但目中无人,心中亦无人。

      造恶因必结恶果。后来,傅士仁、糜芳在襄樊之战关羽危急之时,不但不增援关羽,相反却投降了东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憎恨关羽的傲慢,忘不掉关羽当日对他们的羞辱。

      处罚完傅士仁、糜芳,关羽以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按一般的写法,接着就应该是点炮开拔之类的话了。可是,罗贯中前辈在如此战云密布,大战在即的时刻,居然闲笔生花,写了一段与战争无关的故事。

      他真叫一刻也没有忘记文以载道,一刻也没有忘记通过人物故事揭示大义大理。

二、胡家父子善果善因

      忙中偷闲,罗贯中写道:“先是,有胡华之子胡班,到荆州来投降关公。关公念其旧日相救之情,甚爱之,令随费诗入川,见汉中王受爵。费诗辞别关公,带了胡班,回蜀中去了。”

      胡华父子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可谓再平凡不过的了,可罗贯中前辈却把他们写得格外仔细。

      在二十七回中,刚刚逃出许都的关羽那日行至天晚,投一村庄安歇。庄主出迎,须发皆白,问曰:“将军姓甚名谁?”胡华出场了,罗贯中写得用心用意。

      关羽施礼,告诉老人:我是刘备的弟弟关某人。关羽那时还很谦虚,把老大放在前头,自己放在后面,强调自己只是某人的弟弟而已。

      莫非是斩颜良、文丑的关公吗?难道你就是那个斩了颜良、文丑的关羽关云长吗?老人消息灵通,关心时事啊。

      正是关某。

      大英雄光临敝舍了呀!老人大喜,便请入庄。俗话说树的影,人的名。一个人的名声口碑太重要了,许多时候,名声就是人的价值体现。老人为什么大喜?因为关羽此时确有英雄之美名。

      关羽又告诉老人,车上还有两位嫂嫂。

      老人便唤妻女出迎二位夫人至草堂。男女有别,老人懂礼貌啊。又因为关公不敢在两位嫂嫂面前就座,在一旁叉手侍立,老人又让妻女将二位夫人请至内室款待。老人待客有道,举措细致,礼貌周全。

      席间,关羽请问老人姓名,非常自然。

      老人告诉关羽,他姓胡名华,桓帝时曾为议郎,退休后回到家乡的。能为议郎,那也是一个读书人啊。

      关键的内容来了!

      胡华告诉关羽:我有一个儿子叫胡班,现在荥阳太守王植部下做从事。将军若从那个地方经过,我想写封信给儿子,麻烦您捎带给他。

      关羽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罗贯中前辈不惜浓彩重墨,先写胡华老人招待客人时温文尔雅,礼节周全;后写胡华与关羽席间的闲谈,自我介绍之后,托关羽顺路捎带家书。一切自然而然,表面看起来都是一些波澜不惊的闲人闲事,实则却把人与人之间的善心善意,谦虚恭谨表达到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程度。

      胡华老人怎么会不知道关羽私行寻兄,一路关隘重重,会遇到危险呢?在他对关羽的为人做出了判断之后,他要帮助关羽。 “啊,将军,您这一路一定会遇到许多麻烦,我给我那个在荥阳关做从事的儿子写上一封信,让他得机会就帮你一把。”胡华可不可以这样说?当然可以。但如果那样的话,胡华是施恩者,有托大之嫌。

      请您帮我给儿子捎一封家书吧,老人是拜托者,有求助于人的一份谦卑。关羽允诺。关羽答应帮忙,关羽反而成了施恩之人。

      胡华施恩不图报,施恩于人还要让人不觉得有受人恩惠的感觉。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义,是真义!

      果然不出胡华之所料,关羽过荥阳关时遇到了最为阴险的陷害。荥阳太守王植口蜜腹剑,假装热情招待关羽,暗地里却令胡华老人的儿子胡班夜间放火,烧死关羽一行。

      胡华跟他爹一样久闻关羽美名,放火之前,他神差鬼使地想要看一看这位传说中的英雄长什么样。结果看见一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绰髯夜读《春秋》的关羽。

      “真天人也!”一声发自内心的赞叹惊动了关羽。   

      “窗外何人哪?”关羽问。

      “荥阳太守部下从事胡班。”胡班进屋就拜。

      “莫非是许都城外胡华老人的儿子胡班吗?”

      “正是。”

      关羽叫从人从行李中拿出胡华的家书交给胡班,很守信用。守信用是善因,必结善果。胡班看毕,叹曰:“险些误杀忠良!”

      谁告诉他关羽是忠良,他的老父胡华也。胡华在家书中替儿子对关羽的人品德行做出了判断,为胡班违抗上司命令,搭救杀人夺关的“逃犯”关羽铲除了道德上的障碍。

      快跑吧,王植要放火烧死你们。我现在就去为你们打开城门,你们赶快收拾东西走人吧。胡华决计遵父命救关羽。

      关羽收拾走出馆驿时,果然看见有军士手拿火把准备放火。来到城门口时,果然城门已经打开。等关羽跑出数里之远,王植才追杀而来。关羽有准备,王植自然不是对手。

      一场险失性命的厄难就这样渡过了,关羽一路上“感胡班不已。”一个劲地念叨着胡班的恩情。

      罗贯中笔下,胡华父子皆善良,既有智慧又有担当。如此善因自然会结出善果。尽管身处兵荒马乱的年代,上天也安排得丝毫不爽。

      谁能想得到,关羽在开战之前,居然让胡班随费诗离开了战场,到汉中王那里去受爵。这可是一项完全不合情理的安排。因为胡班受爵,只要关羽的一封保举信即可,何须胡班本人亲去蜀中呢?刘备又不认识什么胡班,跟胡班没有需要当面叙谈的交情。

      上天有眼,胡班没有造恶业,他不该死于襄樊之战的乱军之中。胡华老人心善行善,他不该老来丧子。所以,胡班入蜀看似不合理,实则大合天理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