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滚动轴承的游隙 轴承的游隙与轴承的寿命、温升、振动以及噪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 游隙就是轴承内圈、外圈、滚动体之间的间隙量。滚动轴承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径向游隙分为2、0、3、4、5五组, 0组为基本游隙,游隙值依次 增大,代号用“ C”表示。 径向游隙Gr: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不承受任何外载荷,一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到相反的极限位置的径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理论径向游隙<向心轴承>:外圈滚道接触直径减去内圈滚道接触直径在减去两倍滚动体直径。 轴向游隙Ga:不承受任何外载荷,一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到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又把游隙分为原始游隙、安装游隙和工作游隙。 原始游隙:轴承安装前的游隙,标准中所给出的一般都是原始游隙值。 安装游隙:轴承安装后的游隙。由于过盈配合的关系,安装游隙小于原始游隙。 工作游隙:在实际运转条件下的游隙。轴承在工作时,由于内、外圈温度差的原因使安装游隙减小,而工作载荷的作用使滚动体与套圈产生弹性变形导致原值游隙增大,长期的使用经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工作游隙总是大于安装游隙,且须小于原始游隙。 五 滚动轴承的术语定义 目前,轴承行业制定的术语、符号标准有3个,且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我国均等采用。 GB/T 4199 《滚动轴承 公差定义》 GB/T 6930 《滚动轴承 词汇》 GB/T 7811 《滚动轴承 参数符号》 基本符号 下标符号 外形尺寸 1、内径 d:公称内径。滚动轴承的公称内径一般作为实际内孔表面偏差的基准值(基本直径)。 ds:单一内径。与实际内孔表面和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 dsp:单一平面单一内径。与一特定径向平面相关的单一内径。 △ds:单一内径偏差。单一内径与公称内径只差。△ds=ds-d Vds:内径变动量<基本圆柱孔>。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内径之差。Vds=dsmax-dsmin dm:平均内径<基本圆柱孔>。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内径的算术平均值。 dm = (dsmax + dsmin)/2 △dm:平均内径偏差<基本圆柱孔>。平均内径与公称内径之差。 dmp:单一平面平均内径。最大与最小单一平面单一内径的算术平均值。dmp=(dspmax+dspmin)/2 △dmp: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偏差。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与公称内径之差。 △dmp= dmp-d Vdsp:单一平面内径变动量。最大与最小单一平面单一内径之差。 Vdsp= dspmax-dspmin Vdmp:平均内径变动量<基本圆柱孔>。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内径之差。Vdmp=dmpmax-dmpmin Fw:滚动体组公称内径<无内圈向心轴承>。所有滚动体内接理论圆柱体的直径。 Fws:滚动体组单一内径<无内圈向心轴承>。与滚动体组内接包络轮廓和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 Fwsmin:滚动体组最小单一内径<无内圈向心轴承>滚动体组单一内径的最小值。 注:滚动体组最小单一内径是指将一圆柱体装入滚动体组内孔,至少在一个径向方向上径向游隙为零时圆柱体的直径。 Fwn:滚动体组平均内径<无内圈向心轴承>。滚动体组最大与最小单一内径的算术平均值。Fwn=(Fwsmas+Fwsmin)/2 △Fwm:滚动体组平均内径偏差<无内圈向心轴承>。滚动体组平均内径与公称内径之差。△Fwm=Fwm-Fw 2、外径 D:公称外径<基本圆柱外表面>。滚动轴承的公称外径一般作为实际外表面偏差的基准值(基本直径)。 Ds:单一内径。与实际外表面和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 Dsp:单一平面单一外径。与一特定径向平面相关的单一外径。 △Ds:单一外径偏差<基本圆柱外表面>。单一外径与公称外径之差。 VDs:外径变动量<基本圆柱外表面>。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之差。 Dm:平均外径<基本圆柱外表面>。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外径的算术平均值。 △Dm:平均外径偏差<基本圆柱外表面>。平均外径与公称外径之差。 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最大与最小单一平面单一外径的算术平均值。 △Dmp: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偏差<基本圆柱外表面>。单一平面平均外径与公称外径之差。△Dmp=Dmp-D VDsp:单一平面外径变动量。最大余最小单一平面单一外径之差。VDsp=Dspmax-Dspmin VDmp:平均外径变动量<基本圆柱外表面>。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平面平均外径之差。VDmp=Dmpmax-Dmpmin Ew:滚动体组公称外径<无外圈向心轴承>。所有滚动体外接理论圆柱体的直径。 Ews:滚动体组单一外径<无外圈向心轴承>。与滚动体组外接包络轮廓和径向平面的交线相切的两条平均切线之前的距离。 Ewsmax:滚动体组最大单一外径<无外圈向心轴承>。滚动体组单一外径的最大值。 Ewm:滚动体组平均外径<无外圈向心轴承> Ewm·=(Ewsmax+Ewsmin)/2 △Ewm:滚动体组平均外径偏差<无外圈向心轴承> △Ewm=Ewm-Em 3、宽度和高度 B (内圈)或C(外圈):套圈公称宽度。套圈两理论端面间的距离。 注:滚动轴承公称宽度一般作为实际宽度偏差的基准值。 Bs或Cs:套圈单一宽度。套圈两实际端面与基准端面切平面的垂直线交点间的距离。 △Bs或△Cs:套圈单一宽度偏差。套圈单一宽度与公称宽度之差。△Bs=Bs-B或△Cs=Cs-C VBs或VCs:套圈宽度变动量。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宽度之差。 Bm或Cm:套圈平均宽度。单个套圈最大与最小单一宽度的算术平均值。 C1:外圈凸缘公称宽度。外圈凸缘两理论端面间的距离。 C1s:外圈凸缘单一宽度。外圈凸缘两实际端面与凸缘基准端面(背面)切平面的垂直线交点间的距离。 △C1s:外圈凸缘的单一宽度偏差。外圈凸缘单一宽度与外圈凸缘公称宽度之差。 VC1s:外圈凸缘宽度变动量。单个外圈凸缘单一宽度与外圈凸缘公称宽度之差。 B、C或T:轴承公称宽度<向心轴承>。限定轴承宽度的两套圈理论端面间的距离。 Ts:轴承实际宽度<由内圈一端面和外圈一端面来限定轴承宽度的向心轴承>。轴承轴线与限定轴承宽度的套圈实际端面两切平面交点间的距离。 △Ts:轴承实际宽度偏差<由内圈一端面和外圈一端面来限定轴承宽度的向心轴承>。轴承实际宽度与轴承公称宽度之差。 T:轴承公称高度<推力轴承>。限定轴承高度的两垫圈理论背面间的距离。 △Ts:轴承实际高度偏差<推力轴承>。轴承实际高度与公称高度之差。 T1:内组件公称有效宽度<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理论背面与标准外圈理论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T1s:内组件实际有效宽度<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轴线与内组件实际背面切平面和标准外圈基准端切平面交点间的距离。 △T1s:内组件实际有效宽度偏差<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实际有效宽度与内组件公称有效宽度之差。 T2:外圈公称有效宽度<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理论背面与标准内组件理论基准端面间的距离。 T2s:外圈实际有效宽度<圆锥滚子轴承>。外圈轴线与外圈实际背面切平面和标准内组件基准端面交点间的距离。 4、套圈倒角尺寸 r:公称倒角尺寸。作为基准的倒角尺寸值。 注:公称倒角尺寸与最小单向倒角尺寸相对应。 rs:单一倒角尺寸。单一轴向平面内,套圈的假想尖角到倒角表面与套圈端面交点间的<径向>距离。单一轴向平面内,套圈的假想尖角到倒角表面与套圈内孔或外表面交点间的<轴向>距离。 rs min:最小单一倒角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径向和轴向单一倒角尺寸。 rs max:最大单一倒角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大径向和轴向单一倒角尺寸。 形位公差 1、形状 圆度误差<沿表面基本圆形线的>:线(内表面)的内切圆或线(外表面)的外接圆与线上任意点间的最大径向距离。 圆柱度误差<基本圆柱面的>:表面(内表面)的内切圆柱体或围绕表面(外表面)的外接圆柱体与表面上任意点间在任意径向平面内的最大径向距离。 球形误差<基本球形表面的>:表面(内表面)的内切球体或围绕表面(外表面)的外接球体与表面上任意点间在任意赤道平面内的最大径向距离。 2、滚道平行度 Si:内圈滚道对端面的平行度<沟型向心球轴承>。基准端面的切平面与内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外圈滚道对端面的平行度<沟型向心球轴承>。基准端面的切平面与外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3、表面垂直度 Sd:内圈端面对内孔的垂直度。在距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端面平均直径一半处,垂直于内圈轴线的平面与内圈基准端面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D:外圈外表面对端面的垂直度<基本圆柱面>。在与外圈基准端面的切平面平行的径向,在距离外圈两端面1.2倍最大轴向单一倒角尺寸的距离内,外表面同意素线上各点相对位置的总变动量。 SD1:外圈外表面对凸缘背面的垂直度<基本圆柱面>。在与外圈凸缘背面的切平面平行的径向,在距离体验背面及其对面1.2倍最大轴向单一倒角尺寸的距离内,轴承外表面同一素线上各点相对位置的总变动量。 4、厚度变动量 Ki:内圈滚道与内孔间的厚度变动量<向心轴承>。内圈内孔表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外圈一固定间的最大与最小距离之差。 Ke:外圈滚道与外表面间的厚度变动量<向心轴承>。外表面与外圈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Si:轴圈滚道与背面间的厚度变动量<推力轴承的平底面>。轴圈背面与其对面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座圈滚道与背面间的厚度变动量<推力轴承的平底面>。座圈背面与其对面滚道中部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旋转精度 1、径向跳动 Kia:成套轴承内圈径向跳动<向心轴承>。内圈内孔表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Kea:成套轴承外圈径向跳动<向心轴承>。外圈外表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Kiaa:成套轴承内圈异步径向跳动<向心轴承>。内圈正反向旋转若干圈测量时,外圈外表面上任一固定点相对内圈内孔表面上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2、轴向跳动 Sia:成套轴承内圈轴向跳动<沟型向心球轴承>。在距内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内圈滚道接触直径一半处,内圈基准端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ia:成套轴承内圈轴向跳动<圆锥滚子轴承>。在距内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内圈滚道平均接触直径一半处,内圈背面在内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a:成套轴承外圈轴向跳动<沟型向心球轴承>。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外圈滚道接触直径一半处,外圈基准端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a:成套轴承外圈轴向跳动<圆锥滚子轴承>。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外圈滚道平均接触直径一半处,外圈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al:成套轴承外圈凸缘背面轴向跳动<沟型向心球轴承>。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凸缘背面平均直径一半处,外圈凸缘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Seal:成套轴承外圈凸缘背面轴向跳动<圆锥滚子轴承>。在距外圈轴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凸缘背面平均直径一半处,外圈凸缘背面在外圈不同的角位置相对内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六 滚动轴承的特点 优点 滚动轴承虽有许多类型和品种,并拥有各自所固有的特征,但是,与滑动轴承相比,却具有下列共同的优点: 1)滚动轴承的 摩擦系数小,因而摩擦阻力及启动摩擦力矩小, 功率消耗小; 2)外形尺寸已国际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适于大批量生产,互换性好,便于安装、拆卸和维修; 3)滚动轴承内部间隙很小,加工精度高, 可以通过施加预压提高轴承刚性,这对于精密机械是非常重要的; 4)滚动轴承 传动效率高,发热量少, 润滑维护方便,节省润滑剂; 5)载荷、转速和工作温度的 适应范围宽,工况条件的少量变化,对轴承的性能影响不大; 6)一般,大多数类型的轴承 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可以简化结构。 缺点 1) 滚动轴承承受载荷的能力比同样体积的滑动轴承要小得多,因此,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大,所以在承受载荷大且要求径向尺寸小的场合, 多采用滑动轴承。 2) 滚动轴承的振动和噪声较大,特别是使用后期尤为显著,因此对精密度要求很高、又不允许有振动的场合, 滚动轴承难以胜任。 3) 滚动轴承对金属异物特别敏感,轴承内一旦进入异物,就会产生断续的较大振动和噪声, 易引起轴承早期损坏。 七 滚动轴承的一般技术 滚动轴承产品是否合格,需要对轴承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对轴承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及热处理 包括轴承另加所采用的材料及这些材料的主要理化性能,零件淬回火的硬度、显微组织、网状碳化物、裂纹、脱碳及软点、套圈变形、钢球压碎载荷、回火稳定性、断口、奥氏体晶粒等,如选用渗碳钢,还有对有效渗碳钢硬化层深度进行检查。 公差和游隙 包括轴承公差等级、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如轴承内、外径和宽度的偏差及变动量,成套轴承内、外圈径向跳动,内圈断面对内孔的垂直度,外圈外表面对端面的垂直度,成套轴承内、外圈轴向跳动,游隙组别及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等。 其他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旋转灵活性、振动和噪声、残磁、清洁度、外观、标志和包装等项目进行检查。 八 滚动轴承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的代号是由 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GB”, 强制性机械行业标准的代号为“ JB”;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 GB/T”, 推荐性机械行业标准的代号为“ JB/T”。 滚动轴承行业标准体系表 行业标准代号 未 完 待 续… 更 多 精 彩 敬 请 期 待 免责声明: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完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