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字节跳动发内部信宣布,现任字节跳动CFO周受资,将兼任TikTok CEO一职。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要么是字节跳动在TikTok这块业务上将有大动作,要么就是在为培养更高层级的接班人做准备。 毕竟CFO接任CEO也不是新鲜事,阿里现任董事局主席张勇也是CFO出身,不仅搞得定财务,而且在业务上还一手打造了“双十一”。 但是,就在我即将刷过去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在想: 周受资这个名字,前段时间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今年3月24日刚刚宣布加盟字节跳动,从入职到接棒CEO,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正常公司的定义,他还算试用期新员工好不好~但是,公司在做出人事任用决策的时候,不会孤立地去看一个人是不是高富帅、专业技能强不强、颜值高不高、性格是否温柔幽默,而是要结合岗位职责来做判断。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胜任某个岗位,本质上是在预测他能不能做出这些结果。阿里有一句土话,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是说信念对人的影响;但是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却要反过来,“因为看见过,所以才相信”。时间点回归到2015年,小米创始人雷军希望CFO做成什么结果呢?“我期待随着受资加入小米和我们一起创业,小米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投资团队,将为小米的技术创新、生态链布局以及国际化进程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此外,有外界分析称,小米邀请周受资加盟,或是为上市做准备。对此,雷军也其他采访中表示,小米目前真心没有上市计划,邀请周受资出任CFO,主要是小米有了一定规模,需要有人帮自己规划战略、处理投资者关系,管理小米投资。归纳一下,CFO在这家公司、这个阶段的核心职责可以概括为三点:1、公司规模大了,财务管理水平需要提升(可能是投资者关系、财务规范和效率等方面);2、管理小米投资,通过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完善生态链布局;3、为上市做好准备(事实上,在2018年,也就是周受资加盟的第三年,小米上市,按正常的上市筹备节奏,应该也是在周受资加盟前后启动的上市计划)。周受资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是世界顶尖大学、顶尖专业,毕业后又在顶级投行高盛服务两年;随后又就读于哈佛大学商学院,自始至终都在与财务管理打交道,而且是处在行业最高水平。在周受资主持DST投资小米的过程中,他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之前受资是一名成功的投资人,具备独到的投资眼光和专业的财务技能,他在小米早期就发现了小米的价值并主导完成了DST的投资。”除了投资小米之外,周受资在DST任职的五年内,还有许多成功的投资经验,尤其是先后投中京东、小米、阿里、头条这四家独角兽;在任职小米期间,又投资了270多家公司,生态链体系中的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等已经陆续上市。时间点再拉回到今年,3月份字节跳动邀请他加盟担任CFO,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应该也看中了2018年周受资带领小米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的经验;就在周受资入职一周后,抖音再度传出了计划到纽约或香港上市的消息,很可能是在做舆论上的预热准备。同理,为什么字节跳动相信周受资可以担任TikTok CEO呢?在张一鸣的表述中,对TikTok CEO职责的定义,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和“长期业务规划”两个方面。其中,长期业务规划与投资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预测未来,周受资在这方面的眼光已经被反复证明。在公司治理方面,周受资在小米期间,先后担任过CFO、高级副总裁(居然还是分管人力资源)、国际部总裁(负责国际业务)等职位,从投资、到财务、到人力、再到国际业务,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而字节跳动员工人数已经接近10万人,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差异巨大,需要有丰富管理经验与全球视野的人,加之Base又在新加坡,周受资刚好完美符合。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在做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形成对我们的判断。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因为上级曾经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某种能力或品质,所以上级相信你能够在新的岗位上,也能表现出同样的能力或品质。或许我们无法复制周受资那些光鲜的背景,但是也可以学习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每件事情都要下功夫。 这是一张周受资分享在微博上的图片: 未来的一年里,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他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吗? 或许有运气的成分,比如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进入了高盛,而早期DST中,七成的人也都来自高盛; 比如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在2011年准备大举进军中国,并且把总部从莫斯科迁至香港,而周受资刚好有一张英俊帅气的华人面孔,而且普通话说得非常好。 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努力,自助者天助。 雷军评价周受资,说他“有一种对世界复仇一般的勤奋”。 复盘周受资的履历,27岁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几乎都是工作主动找到自己。 比如在高盛担任投资分析师期间,结识了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后被邀请加入DST; 比如在DST负责Sourcing期间,先后结识了雷军与张一鸣。 人脉,并不是认识这些人、能联系上这些人而已,而是这些优秀的人,能够认同你、信任你,愿意邀请你一起做些事情。 2010年的米尔纳、2015年的雷军,都已经是站在山巅之上的人物,每天会接触无数的人; 为什么收到他们橄榄枝的幸运儿,不是别人,而是周受资呢? 一次可能是因为运气,但连续三次,一定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品质。 举几个例子: 周受资在DST负责Sourcing的过程中,为了研究创业项目并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托人牵线,平均一周见30家公司,一年下来能见上三五百家; 这种见面不是企业走访、游学那样表面看看,还包括大量的市场分析、投资分析。 周受资认为投资是一种技术活,需要大量的累积,这样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为了帮助DST打入中国创投圈的核心,周受资花了一年时间,结识了中国20多家顶级金融咨询机构的主要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