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5-02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这一步棋其实很冒险,没有胜利的把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帮助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他。

这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身先士卒,拼死卖命,都有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后来对他们还都不错。但是,这些人也不是都有好下场,有一些人得以善终,还有一些人则死得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入朝,暗中埋伏在玄武门,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在此前一天,有人密告李渊说,太白金星出现在西南方位秦王府上空,预示着李世民将拥有天下。很显然,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搞的鬼,他们在陷害李世民谋反。关乎到大唐江山稳固,李渊自然不敢马虎,于是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质问他。

古人对天文星象十分迷信,对于这种事,李世民自然无法辩白,所以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的妃子走得很近,给了很多贿赂让她们在李渊身边吹枕边风,以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便借机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的话极大触动了李渊,他很慌张,所以就不再提什么太白金星的事情了,而是告诉李世民说,明天他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叫来对质。李世民计谋成功,他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争取到了为政变做准备的时间。

不过,张婕妤得知了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内容,就派人警告李建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

李元吉得知此事之后,也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但是李建成却觉得,秦王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已经被铲除了,而且宫中禁卫都是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决定去宫中见李渊,也好亲自打探一下情况。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时任玄武门禁卫军首领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人,实际上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这是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月初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玄武门有埋伏,于是骑着马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当二人来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元吉察觉到了有埋伏,于是准备调转马头去东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杀将而出,紧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李元吉心里紧张,他连续向李世民射了三四箭,但都没有命中。李世民拿起弓箭反击,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他坠马而下,当场死亡。

就在李世民继续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尉迟恭带了六七十人赶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中要害,他只是跌下马去了。当好那时候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李世民也跌下了马,李元吉就过去跟他一对一作战。

李元吉其实也很厉害,他跟李世民打了几个回合,李世民竟然打不过他,还被李元吉用弓勒住了脖子 。眼看李世民就要一命呜呼了,摆脱了敌兵纠缠的尉迟恭及时赶到,大声喝住了李元吉。

李元吉知道不是尉迟恭敌手,于是放开李世民,快步向武德殿奔去,准备找父亲李渊寻求保护。尉迟恭是何许人也,他怎能放过李元吉,于是骑马过去一箭就射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的消息,决定为他报仇,于是跟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一起,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兵丁二千余人朝宣武门杀去。

那时候李世民手下的人只有几百,而且还在跟李元吉及其手下作战。眼看冯立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宣武门了,宣武门守卫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不固守城门,坚持率兵出战,结果全部战死。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公谨挺身而出,他臂力惊人,一个人竟然将宣武门的两扇大门都给关上了,成功阻止了冯立率兵进入,保住了李世民等人的性命。

等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之后,他得知冯立率领二千余人在宣武门叫嚣,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然后来到宣武门城墙上,向城下的将士战事二人首级,城下的士卒见事已至此,于是作鸟兽散,冯立和薛万彻也都逃走,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最终胜利。

紧接着,尉迟恭又带人去向李渊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的消息,李渊见事已至此,于是开始装糊涂,将罪过都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头上,然后接见了李世民,父子二人痛哭流涕,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

三天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让其代为处理朝政。

三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


那么,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参与政变的十人的,他们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按官职排序,并非你功劳,下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来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也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起兵之后,长孙无忌前往投靠,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重要的谋臣,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上党县公。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长孙无忌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后来还亲自参加了政变的整个过程,被李世民认为是功臣之首。李世民继位之后,立即册封他的妹妹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

在整个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功勋之臣和外戚,长期担任宰相,是李世民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因此还被李世民封为赵国公,司徒,世袭刺史。

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成为辅臣大臣。在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依然非常大,他每有进言,高宗无不从,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因为诬告吴王李恪谋反,等等,许多人都十分厌恶他。

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长期跟长孙无忌不和。特别是在武则天争取皇后之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因为支持王皇后,开始逐渐被李治所厌恶。许多大臣们嗅到了政治风向的改变,便开始站在武则天一边,与长孙无忌作对。

再后来,武则天致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便借机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659年7月,长孙无忌被赐死在黔州,他死后家产被全部没收,家人也都成为奴婢。

一直到674年,唐高宗才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给与他陪葬昭陵的荣耀。

二,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恭可谓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了,他从武德三年开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不但救了李世民一命,还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白户,是受赏赐最后的功臣之一。

不过尉迟恭这个人人品不算太好,他自恃功高,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不服,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致使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宴席,他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坐在最前面,但排座位的人却将他排在第二,他十分不满,就指责那个人,还在那儿大骂别人。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劝诫了他几句,他就一拳打在李道宗脸上,差点没把他眼珠子打出来。

李世民对此很不高兴,但又碍于尉迟恭救过自己的命,所以不好发作,只是在宴席之后找他谈话,希望他戒骄戒躁,不要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尉迟恭由此开始稍微收敛,但他后来到外地担任都督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很多人都密告李世民说他谋反。

尉迟恭知道自己玩大了,于是找到李世民,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漏出伤口,还说这就是自己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李世民见状,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于是再次选择信任他。

不过尉迟恭晚年的时候倒也学聪明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急流勇退,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而且开始迷信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修建豪华宅邸,十六年间都不曾与外人有所接触。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并让他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侯君集早隋朝末年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后来在战争中立了了不小的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说“君集之策居多”,可见侯君集也是政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率兵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关键人物之一。

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威信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侯君集其实是个不错的将才,他早年不曾读书,后来出将入相了才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绩,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誉。不过侯君集也有个毛病,那就是贪得无厌,他在贞观十三年攻灭高昌之战中,私吞了大量的战利品,因此被弹劾,受到李世民的处罚,因此常常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就找到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跟他约定谋反。但李承乾谋划不当,最后事情败露,侯君集因此被牵连,被李世民处死,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八。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偷来投降唐朝,到秦王府担任幕僚,因为他建议李世民采取自保之策,因此逐渐受到重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犹豫要不要杀死亲兄弟,还让人拿出龟壳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去,将龟壳摔在地上,还说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难道结果不好,就不去坐这件事吗?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李世民由此决心发动政变,张公瑾在政变中以一人之力关闭宣武门,因此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被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张公谨担任定州都督,经常针砭时政,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

后来,张公谨有建议消灭东突厥,并提出了六条必须这么做的理由,李世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历时一年消灭了东突厥,他因此被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仅仅在消灭东突厥二年之后,张公谨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8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被俘虏,原本是要被杀的,但是李世民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就留下了他,他因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宣武门之变中献计献策,立有功劳,被封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

罗艺叛乱之后,他曾参与平叛,但因为他跟罗艺关系很好,所以被人弹劾,但李世民念及他是秦王府旧臣,所以重新任命他官职。

后来李世民准备攻打吐谷浑,唐朝兵还没出发,刘师立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去吐谷浑说服了大量部落投降,因此被封为岐州都督。后来唐朝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刘师立有勇有谋,大败吐谷浑军队,因此被封为始州刺史。

刘师立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看人还是很准的,只不过刘师立寿命短,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多岁。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为人豪爽,有狭义,早年曾在隋朝任职,后来投到李渊手下,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有战功,因此被封为肃州刺史。

公孙武达的特点是打仗不怕死,敢冲在最前面,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在随军与东突厥作战的时候,一千余东突厥骑兵抢掠了大量物资准备渡过张掖河回去,公孙武达命人偷偷绕到河对面埋伏起来,等突厥骑兵渡过一般之后,就下令发起攻击,结果突厥骑兵全部被杀死或者淹死,他因此被封为东莱郡公。

公孙武达在高宗时期去世,时任右武卫大将军,高宗追封他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右卫大将军独孤楷。玄武门之变中,独孤彦云主要负责参与控制武德殿和东宫,立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历阳郡公,幽州都督。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娶了李世民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他因此成为皇亲国戚。但独孤彦云没福气,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战死,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后来他还成为续图的凌烟阁五十三功臣之一。

八、杜君绰。

杜君绰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他依然被李世民封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属于是第三等的功臣。

不过,李世民似乎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尤其重用,杜君绰得到了他的信赖,长期担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后来又被提拔为右军领军将军。

高宗时期,杜君绰成为洛阳留守,升任上柱国。

661年,唐朝东征高句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在与高句丽大将泉男生的战争中杀敌三万,因此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他的人生因此也到达巅峰。

662年,杜君绰在上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等待上朝的禁庑之中,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的资格很老,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追随李世民了,并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宣武门之变中,郑仁泰也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封为游击将军,赐爵归政县侯。

贞观年间,郑仁泰长期担任宫廷宿卫,后来外放到外地担任行军副总管,防范突厥。

高宗时期,郑仁泰参与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后来,郑仁泰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攻打铁勒九姓部落,在天山大败铁勒九姓十余万部落,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663年,郑仁泰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被高宗追封代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是赵郡李氏,官宦世家,他在隋朝末年起兵,后来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参与过虎牢之战,被封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说,在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孟尝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孟尝因功被封为水县开国公,开始长期在宫中担任宿卫。李孟尝于贞观三年参与攻打突厥之战,因功获得突厥奴婢一百,封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也增加到二千户。

高宗时期,李孟尝担任右威卫大将军,经常作为长安留守,在高宗巡游外地的时候,保护长安的安全。

666年,李孟尝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除以上十人之外,也有记载说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也参与了宣武门之变。我们也简单说说这几个人吧。

十一,程知节,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是战绩彪炳的大功臣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程知节深得李世民信任,一路升迁到了左屯卫大将军的高位,还在拥立李治登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656年,程知节担任行军总管,率军攻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因为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所以假传圣旨,劝说程知节让正在追击突厥的苏定方回来,结果影响了唐军将战果扩大。

在回军途中,王文度又劝说程知节将所占的城池里的突厥人全部杀害,然后抢走全部财产,程知节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等班师回朝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被杀,程知节则被免去职务,之后以刺史的待遇回家养老,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十二,秦琼。

秦琼也是早已成名,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是翼国公了,玄武门之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因为他身上伤病经常复发,所以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宫廷宿卫,据说李世民没他站岗都睡不着觉,因此被人们称为门神。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追封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三,段志玄,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

段志玄绝对是个猛人,晋阳起兵之后,他经常带着几十人冲进敌人阵营,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还曾俘虏屈突通,让唐朝得一良将。

玄武门之变之前,段志玄在秦王府担任护军,李建成曾重金贿赂他,他拒不接受,还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这加速了李世民发动着政变的步伐。宣武门之变之后,段玄志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

贞观八年,段玄志作为行军总管,率军消灭了吐谷浑,功劳卓著,因此获得了世袭刺史的荣耀,但他在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四,屈突通,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二。

屈突通曾经是隋朝高官,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就是大将,隋炀帝时期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来与唐军作战,屡建战功,是李渊一生之死敌。不过屈突通后来被段玄志俘虏,因此成为唐朝大将,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屈突通选择支持李世民,后来在取得政变成功之后,被李世民派到洛阳去稳定局势,因功获得六百户(屈突通已经是高官了,没有什么好封赏的了,只能多给点食邑了)。

贞观二年,七十二岁的屈突通去世,李世民十分伤心,追封他为果毅都尉,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公爵爵位,还赏赐他的家人大量钱财。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屈突通陪葬昭陵,只是让他登上凌烟阁功臣榜,后来又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

十五,张士贵。

张士贵是个草根阶级,从小就练习武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张士贵投奔到李渊麾下,南征北战,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完成了人生逆袭。

玄武门之变之后,张士贵成为禁卫军首领,从这一点来看,他在玄武门之变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张士贵先后参与了西南叛乱和平定薛延陀的战争,战绩卓著,深受李世民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就是张士贵随军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召入军中的,他对薛仁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宗时期,张士贵退休,接替他担任禁军首领的就是他的好徒弟薛仁贵。

657年,张士贵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


总结一下:

李世民对于功臣还真是不错,只要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但话说回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每一个人都很有才干,他们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李世民任用他们其实也没什么错。

至于说这些功臣的下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下场,其余人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而且不少人都活了很久,也都受到了皇帝的优待。而陪葬昭陵,也很显然成为了这些功臣的标配,可见李世民对功臣们的感情有多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