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景中相思戚(词林正韵第七部) 作者 归来 毕竟桐乡非凤坡,天低云白复如何。 枉兰馨作花虚幻,费竹烟成月沈波。 春近暮,月空窠。樽前时酌忆仙娥。 两行清泪濡堤畔,一夜熙风枉鬓摩。 鹧鸪天 题青梅煮酒盛宴图(词林十一部) 作者 归来 蹭饭前村两袖清,卖刀换酒不时兴。 赊风送雨杯深置,点菜回园籽未萌。 烹二八,等于零。姑娘端得是心情。 思飞千尺桃花渡,以犒馋云乱酌酲。 ![]() ![]() ![]() 七绝 贺烟雨楼曲赋二期开学(押十一真) 作者 归来 烟雨千丝一剪新,楼台燕子又啼春。 声声不止离骚句,细辩应回远古晨。 ![]() ![]() ![]() 随笔 忘情典故共痴襟(押八庚) 作者 归来 气象人文两点睛,姑娘戍守醉春耕。 斟来千尺桃花雨,撒向瑶池大本营。 (——聊以表彰二十期中诗大诗词班老班长兼老乡灰姑娘暨老辣不渝之才情) ![]() ![]() ![]() 【楹联构思】斯联之对,何以如此这般? 作者 归来 “上联:野旷天低云枕树(野渡);~~下联:樽深梦远客还乡(归来)。” 粗考之,有如下之缘所: 此联乍看,宜景对景实对实地完成,亦不乏精彩之句,诚也!然若从诗词意境上,可以时空运转成:白天野旷句,对日暮月低句会发现,并未深掘字里行间之埋伏。 但对联,不是这个思路构图。既然上联言天低,必然隐藏楼之高耸与人之孤寂,还乡之迫情,自在云枕中生,更野旷喑喻相隔遥远,归来何易,也只有倾樽与梦,来兑归期了。 如此看,情理中自成上联景与下联情的互构之幅。而樽深似乎与野旷不对等,都恰成失落之反差辅垫,何况云→枕中,埋着梦→无奈的酒后之朦胧,更加重了景色与怀乡之间的意绪加强。 故上下联之间,属景情关连递进的关系而非单一时空转换的平行格局,依山就势脱颖而出地突出了画面,即: 青山焉请云团树,羈旅深樽梦断肠。 醒看仙人皆月影,高楼鹤唳欲还乡。 故作如是对矣。 ![]() ![]() ![]() (接上篇) 二,析该楹联之对其构思再议如是。 作者 归来 上联:野旷天低云枕树(野渡);~~ 下联:樽深梦远客还乡(归来)。 昨晚野渡之析又出其二。 上联:“野旷天低云枕树”一句中后三字是最大最好的伏笔。 其中一个“枕”字,则若凤点春睛,既为所对出的下联:“樽深梦远客还乡”做了活脱脱的铺垫,又引发无边联想与勾忆。大有“去国怀乡忧缠满腹,歌酒邀人抒发异端之徘徊不堪的寂寥之怅,不深醉一场又如何春波释放和陋室自赎?矛盾中刚好应了好景反衬郁闷之怀故和相思耳。 只是景象的美好,相对纠结的心襟,有些浪费和不识山水之敬吧。 但是现实的心境,如此不堪,也就难以破涕为笑也。故随笔鹧鸪天一阙又云: 毕竟桐乡非凤坡,天低云白复如何。 兰馨几醉终成幻,玉枕三更亦沈波。 春近暮,月空窠。 樽前时酌忆仙娥。 两行清泪濡堤畔,一夜熙风枉鬓摩。 除此,又还能怎样个“无曾花下窗前守,莫待双双锁艳波。呜呼哉,斯梦荒唐耳,自嘲一把少年痴矣。[偷笑] 如此,一场空空梦,如是枉然,怡笑大方。 希看官匆此一读,随便去了。[挤眼] ![]() ![]() ![]() ![]() 更新于 04-22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
|
来自: 新用户99807wp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