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寒暑假,电视屏幕上总少不了这四个哥们的身影。怪只怪这版《西游记》太过经典,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所以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西游的化身。以至于其中的某个猪脚入戏太过,竟然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也是可叹。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西游记》就是一部神怪小说,这个自然是因为影视剧的影响。不过,如果能仔细读一读原著的话,保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奇就奇在作者将修行的过程包装成一部神怪小说,借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隐喻地讲述了出来。书中的人物、器物、地名、事件无一不隐含着修行的道理,可谓构思巧妙,令人惊叹。这种说法并不是阿伟哥的标新立异,其实早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种看法,认为《西游记》并不是吴承恩所写,而是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长春真人所著,是一部真真正正的修道之书。 说到丘处机,大多数人脑子中一定会出现这副模样。其实,现实中的长春真人可比《射雕英雄传》中牛X的多,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便是以七十三岁高龄仍万里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谏“去暴止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所征服地区人民所推行的残酷杀戮政策。邱道长最后有没有成仙我们不知道,但是能让见多识广的成吉思汗折服,奉为仙人,没有两把刷子是做不到的。其实,争执《西游记》的著作权到底归谁,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只需要明白它是一本关于修道的书,因为,只要我们拿着《西游记》的目录大致看一眼,就会发现有关佛道两家修行的名词无处不在。 让我们暂时忘掉以前的固有印象,换一个角度,从修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部奇书,就会发现一个新的“西游世界”的大门在我们面前打开。 进入大门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两把钥匙,一把是佛道汇流,性命双修,一把是天人合一,象数譬喻。《西游记》成书的时候正是儒道佛逐渐汇流,倡导三教合一,而修行界大肆流行性命双修的时代,代表作就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性命圭旨》。我们甚至可以把《西游记》看做是故事版的《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开篇的“三圣图”
《西游记》的作者无疑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书中我们看到了如来佛、观音菩萨、太上老君、托塔李天王这些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各色人等济济一堂的滑稽场面,这恐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趣现象。不过虽然掺杂了大量的佛教名词和概念,《西游记》中推崇的还是道家的“金丹大道”,走的是性命双修的路线,这是需要我们掌握的第一点。
一直到现在,民间依然供奉的“天地全神像”。仔细看看,像不像“蟠桃大会”后的合影照
道家方士从先秦一路走来,向外发展,炼制“外丹”,成就了中国古代的物理、化学、药学等学科;向内索求,修炼“内丹”,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修仙学”,并捎带脚地为提高和完善中医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道家的“金丹大道”,归根结底是一种独特的人体科学实验,只不过这个实验主要在人体内部和精神世界里进行,因此,如何把这个过程讲清楚,古人可是煞费苦心,一种方法就是采用“象数”工具来表述,代表作就是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引“易卦”入“丹经”,可算作是魏伯阳的首创。《西游记》中也大量的采用了这种方法,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些数字看似不经意,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修行道理,是一种“象数”的表达。另一种办法就是使用譬喻的办法,也就是俗称的“打比方”。既将难以描述的东西显露了出来,又颇有些天机不可泄露的高深,这是道家常用的小伎俩。“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西游记》的上天入地,四海翻腾,婴儿姹女,心猿意马,无不是修行人肉体和精神的种种变化的譬喻。不明白这一点,《西游记》便无法解读,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