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拉图斯特拉

 zqbxi 2021-05-02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是人类思想史的一段伟大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在世界东西方的贡献了灿如繁星的伟大的思想家。公元前551年,东方的孔子来了,西方的查拉图斯特拉走了。

波斯帝国是中亚伊朗高原的国家,早在公元前 2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从公元前 550年至公元前 330年马其顿人征服波斯,是波斯帝国的宗教,即查拉图斯特拉教。公元前 9世纪居住在札格罗斯山地区的米底人社会内部产生了阶级,并在公元前 7世纪末形成国家,征服伊朗各氏族部落,同新巴比伦一起打垮了曾统治过他们的亚述帝国。这时,伊朗各部落的宗教崇拜中没有偶像,没有寺庙,但各部落都有祭坛,信仰战神的威力,以一柄铁剑表示战神。在居鲁士消灭米底后,他的继任者冈比西斯(公元前 529-523年)以武力统一伊朗,出兵征服埃及和西亚诸国,建立横跨亚非的波斯大帝国,在这个时候,宗教信仰上出现了主宰宇宙的天神,即最高神阿胡拉.马兹达。

  继冈比西斯之后的大流士王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说成是秉承神的意旨,并把查拉图斯特拉教奉为国教。

查拉图斯特拉宗教的创始人是查拉图斯特拉,该教以他得名。

查拉图斯特拉(希腊文作琐罗亚斯德,约前628年-前551年),米底宗教家,查拉图斯特拉教创始人,该教以他得名。" 琐罗亚斯德" 在古波斯语中又为查拉图斯特拉(希腊语就是这样称呼的),意为" 像老骆驼那样的男子" 、" 骆驼的驾驭者".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不详,一说为公元前 6世纪早期的人。根据传说查拉图斯特拉诞生于波斯西北部米底亚区的一个名叫斯比泰玛骑士家庭,早年从事祭司职业,20岁弃家过隐遁生活;30岁创建查拉图斯特拉教,但信教者不多;42岁得到大夏国王维斯塔巴的支持,该国宰相之女嫁他为妻,在王族大臣的纷纷加入下,查拉图斯特拉教兴旺起来;很快便传播到波斯各地。晚年时他一直从事传教和组织工作,他晚年在同" 异教徒" 的斗争中和一批祭司一起被杀,活了 77 岁。此种说法不可全信,可能是后人编排出来的。但从波斯古经《阿吠斯塔》的内容来看,其教义可能源于伊朗高原原始社会后期,因为该教的一位主神即阿胡拉.马兹达是同火的崇拜、太阳神和阿姆河女神联系在一起的,它可能发源于中亚细亚南部,以后传到伊朗各地。由此推断,查拉图斯特拉可能是该宗教派别的最后完成者,而并非始于他。

查拉图斯特拉教全然不同于埃及、西亚诸国、地中海沿岸诸国的宗教。它的基本内容是:有两尊善恶相对立的最高神,属二元主神多神论宗教。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阿胡拉·玛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查拉图斯特拉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黑暗、恶浊、肮脏、破坏和死是恶端,最高神是安格拉?曼纽(希腊文作阿里曼)。属恶,绝不作善,代表黑暗、恶浊、不净、破坏和死。人在善恶两种的争执中有自由选择决定自己命运的意念与权力。但是,该宗教虽然认为人有选择权,可是人死后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将对所有死者审判,根据死者生前的言行通过" 裁判之桥"把善者送上天堂,让恶者到地狱受苦。并且,善恶二神通常是势均力敌,当世界末日来临时阿胡拉.玛兹达就打败了恶神阿里曼,这时正直的人就会享福,坏人被判入地狱受大火焚烧。在世界末日前夕,会出现一位救世主神,他会把一切工作作好,只等善神阿胡拉.玛兹达最终胜利。因此,它要求人们忠诚、正直、至爱互助、从善避恶,欢迎弃暗投明,其道德箴言是" 善思、善行、善言".由此,又有人认为该教属于主神多神教。

该教以光明之象征"火"为崇拜对象,不建神庙,不造神像,但有专职祭司,称麻葛,是圣火与祭祀的管理人员。他们主持祭礼,行礼仪,敬奉圣火,使之长明不熄。一切重大的献祭和祈祷仪式都要点火举行,因而波斯人也被称作拜火人。

该教主要礼仪有二。其一,洁净礼。该教主张信徒应守洁与杜绝不洁,不洁多为"死"有关,尸体被视为不洁,不可接触,其独特的葬礼即与此有关。同尸体接触的神职人员及搬送尸体者,须行特殊的洁净礼,此仪式须在狗的注视下,以水或砂、牛尿等沐浴,以祛污与驱恶。其二,葬礼。该教认为圣洁之物为自然元素,火最为圣洁,土与水亦为圣洁之物,为避免尸体与土、水、火接触,故其葬礼为"天葬",即将尸体送至"寂没塔"上,任猛禽啄食。此塔顶部中央为井穴,外分三层,外层置男尸,中层陈女尸,内层放童尸,神职人员与抬尸者将尸体赤身裸体移至塔顶,听任鹰、鹜啄尽尸肉,然后将骨架投入井穴。该教认为"寂没塔"为众恶神嬉戏之所,信徒不得涉足该塔,凡接触者必须行洁净礼。

查拉图斯特拉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犹太教的先知但以利曾经在波斯帝国担任丞相,深受该教二元论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被立为波斯国教。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查拉图斯特拉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内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查拉图斯特拉教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改革过的宗教信仰。到公元前6世纪,查拉图斯特拉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论性质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马兹达成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则被降格为阿胡拉·马兹达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后来伊斯兰教进入波斯时,最负隅顽抗的不是当时波斯的主流信仰查拉图斯特拉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公元前522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执政后,为了统一波斯的需要,独尊阿胡拉·马兹达,力图贬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其后继者塞齐斯等追随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称为阿胡拉·马兹达的使者,声称神的意志通过皇帝宣示人世。据考证,查拉图斯特拉的庇护者维斯塔巴就是大流士的父亲,查拉图斯特拉也独尊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神。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宗教为祭司阶层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马兹达,反对恶灵,对死者实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查拉图斯特拉教信仰的《伽泰》联系起来,认为该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时期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查拉图斯特拉教重新兴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萨珊诸王都兼教主,自称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灵魂的救世主等。他们搜集、整理希腊化时期散佚的经典,编纂了《阿维斯陀》(Zent-Avesta),使该教教义有了具体、明确的内容。5世纪时,该教一部分教徒在玛兹达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491~529年之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起义。萨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骗与高压的政策,起义终于被镇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查拉图斯特拉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罗马统治时期,查拉图斯特拉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公元六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查拉图斯特拉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诺干年后强迫查拉图斯特拉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

  很多人错误地把查拉图斯特拉教与摩尼教、拜火教混为一谈,实际这三者同源但教义不同甚至略有冲突。就如同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约有1.7万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从8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与迦巴尔失去联系,至15世纪中叶后又恢复联系。17世纪后,他们在孟买附近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帕西人约有10万,大都经营工商业,在印度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

查拉图斯特拉教的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Zent-Avesta),又称《波斯古经》。是研究波斯宗教之唯一典据。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有善恶两种神,善神为阿胡拉·马兹达,意思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创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恶神为安格拉曼钮,是黑暗、死亡、破坏、谎言、恶行的化身。最后善神击败恶神,成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波斯古经除了记述伊朗的宗教神话、赞歌、礼仪、戒律外,还包括其民族起源、历史、民间传说、英雄史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更为基督教所继承。

阿维斯陀之意与印度吠陀相同,乃智识之谓,圣特为注释之义。圣特语,即波斯古圣语。但此注释书圣特却是用帕拉维(Pahlavi)语言写成,即波斯语。公元三世纪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一世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头流传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萨珊王朝建立后,这项工作又继续进行,在沙普尔二世执政时期最后完成《阿维斯陀》21卷。该经主要记述查拉图斯特拉的生平和教义。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查拉图斯特拉教的波斯人作战太勇敢,故毁查拉图斯特拉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21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查拉图斯特拉教复兴,这一卷《阿维斯陀》被拼凑、补齐成为21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

查拉图斯特拉教在萨珊王朝时盛行于中亚各地,世纪中叶穆斯林统治波斯、占有中亚后,大批教徒向东迁徙。新罗僧人慧超适路过中亚,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从大食国已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当时中国新疆的高昌、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地也流行该教。在唐以前的中国的经典、史籍中,已可找到有关火祆教的记载。但一般认为,波斯于518年通北魏,与波斯邻近的滑国(今阿姆河南昆都斯城)于516年通梁,这两国皆信奉火祆教,因之火祆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当在516~519年间。火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隋末唐初才称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国的天神。该教传入中国后曾受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北魏的灵太后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邺,今河南临漳县)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庙,一时蔚成风气。北周的皇帝也曾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这些祠庙中“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极一时之盛。另外,在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

萨宝府官分为萨宝(中国史籍也称萨甫)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人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唐时中国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唐王朝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外国侨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波斯、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有着政治和商业上的目的。唐会昌五年(845)武宗在禁传佛教和其他外来宗教的同时,火祆教也受到排斥,景教、摩尼教和祆教的许多祠庙都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但至大中(847~859)年间即弛禁。以后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民间仍有奉祀火神的习俗,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很少见诸中国典籍。以后,在中国内陆基本绝迹。

1885年尼采所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被认为是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音译(中国古书中则称为“苏鲁支”)。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1896年谱写了同名的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