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仙茅 来源产地 为仙茅科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 夏、秋季采挖,除去叶,洗净,切片晒干 生长于海拔850-2200m的林下或阴湿处。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别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原形态】 大叶仙茅,多年生草本。高达1m多。根茎粗厚,块状,具细长的走茎。叶基生,通常4-7片;叶柄长30-80cm,上面有槽,侧背面均被短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长40-90cm,宽5-14cm,纸质,全缘,先端长渐尖,具折扇状脉,背面脉上具短柔毛或无毛。 花葶从叶腋发出,通常短于叶,长(10-)15-30cm,密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强烈缩短成头状,球形或近卵形,俯垂,长2.5-5cm,具多数排列密集的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2.5cm,被毛; 花黄色,具长约7mm的花梗;花被裂片6,卵状长圆形,长约8mm,宽3.5-4mm,先端钝,外轮的背面被毛,内轮的仅背面中脉或中脉基部被毛;雄蕊6,花丝长不及1mm,花药线形,长约5mm;花柱比雄蕊长,纤细,柱头近头状,有极浅的3裂,子房长圆形或近球形,被毛。浆果近球形,白色,直径约4-5mm,无喙;种子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凸纹。花期5-6月,果期8-9月。 ![]()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涩,平。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 《中药大辞典》 味微苦,性温,无毒。" 补虚,调经,祛风湿,行瘀血。治虚劳咳嗽,遗精,白浊,崩漏,带下,风湿痹瘫,跌打损伤。 ![]() 《中华本草》 辛;微苦;温 归肾;肺;肝经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肾虚咳喘;阳痿遗精;白浊带下;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跌打损伤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