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公布的长寿方法:50岁后要少锻炼,而是做到这7事,值得一看

 孙双印 2021-05-02
1/29

一盏春光

一段“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慢时光

走在这样大隐于市的村落里

便真的只有云淡风轻

午后,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春天的香甜,来到虎门名镇的老街上,四面环水黛瓦石墙的明代建筑迅速映入眼帘,却不曾想,打开这座三百年的大门,里面竟藏着一座四周被水环绕的“明代大村堡”,从上往下俯瞰外形神似巨龟。如今,这里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打造成了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因四面环水游客只能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到这里......

古村探访丨虎门·逆水流龟村堡

“与时光永存的乡愁”

距东莞市区18公里左右,位于虎门白沙街道闹市中,有座古老神秘的村落叫:“逆水流龟村堡”。

<p>一盏春光</p><p>一段“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慢时光</p><p>走在这样大隐于市的村落里</p><p>便真的只有云淡风轻</p><p>午后,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春天的香甜,来到虎门名镇的老街上,四面环水黛瓦石墙的明代建筑迅速映入眼帘,却不曾想,打开这座三百年的大门,里面竟藏着一座四周被水环绕的“明代大村堡”,从上往下俯瞰外形神似巨龟。如今,这里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打造成了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因四面环水游客只能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到这里......</p><p>古村探访丨虎门·逆水流龟村堡</p><p>“与时光永存的乡愁”</p><p>距东莞市区18公里左右,位于虎门白沙街道闹市中,有座古老神秘的村落叫:“逆水流龟村堡”。</p>
<p>全村呈正方形,坐东北、向西南,村墙四角都建有小楼堡,取形于龟的四足;北面有座高出护墙的堡垒楼,取形于龟头;青色堡垒楼上的红砖如龟眼,72间大小统一青砖大屋瓦房,代表72块龟鳞甲。因村堡建筑的布局如龟游在逆流之中而得“逆水流龟”之名。在小米看来,这纯属三分形象、七分想象的感觉。</p>
<p>村堡正门前面是一道水泥桥,是出入村堡的唯一通道,也是这只逆水流龟的"龟尾"。</p>
<p>入大门后就是村堡内72座统一格局的宅子,分布在直巷两边。</p>
<p>错落有致的廊房,造型精致的石屋,灵构巧砌的石墙,长着青苔的石阶,屋上零零散散的石刻雕花,仿佛在引导你与历史进行着一场对话。</p>
藏不住了 ! 隐于闹市之逾的这个古村,竟需乘船才能进入?
藏不住了 ! 隐于闹市之逾的这个古村,竟需乘船才能进入?
<p>直巷两旁并列四条横巷,四周围墙内的小房则是马房,房屋多为金字型屋顶,基本建材为青砖红瓦,屋上的石刻雕花也已经零零散散。</p>
<p>经过3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在全省也是为数不多保留较好的明代城堡式建筑,经过时间的洗刷如今依然静谧悠然。</p>
<p>这个被时光遗忘的古村落:龟尾楼,马房,排水古井,太子屋,食水古井,堡主郑瑜屋,逃生暗井,龙眼古树,龟首楼,金包银墙,蚝壳顶墙,龟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p>
藏不住了 ! 隐于闹市之逾的这个古村,竟需乘船才能进入?
<p>带着岁月的沧桑气息,错落叠层、首尾相连,好象在讲述过去光阴的故事,在石头的缝隙间感受时间的穿越与沉淀。</p>
<p>最为神奇的当属村内纵横交错的排水渠。排水渠宽约20厘米,深约10厘米,这么小的排水渠无论下多大的雨,雨水都能及时排走,从没被水淹过。据此国外很多专家还专门前来考察村庄内的排水渠系统。</p>
<p>古堡的中央有一口水井,里面的水至今都还很清澈,村子里的人还一直在食用。</p>
<p>村内另一口为暗井,相传当年郑瑜就曾带着太子由此逃走。</p>
<p>直巷尽头左手边的房屋,为创建人郑瑜所居住。</p>
<p>这栋老宅内最著名之处在于其专门设置了一个存放金银等贵重物品的银库,该银库的设计也极其坚固,其外围的两垛保存完好的“金包银墙”就是最好的见证。其包裹在整个龟堡围墙的外面,长满了青苔。</p><p>(金包银墙)</p>
<p>青砖墙外,古村堡的围墙有两段比较特殊的墙,除了金包银墙还有蚝壳顶墙。</p><p>(蚝壳顶墙)</p>
<p>蚝壳顶墙也是很少见的一种墙体,古村堡的主人主要用蚝壳堆积在青砖墙顶部,一方面可起到防盗作用,另一方面也寓意“富豪”。</p>
藏不住了 ! 隐于闹市之逾的这个古村,竟需乘船才能进入?
<p>在古村堡内,除了郑瑜的古宅之外,在众多房屋里面,一间与众不同的房子,大门两边各有一个龙头,这在古代只有皇族才能使用,相传这间房子就是当年太子住过的,龙者王也,它们的存在让传说更加富有传奇色彩。</p>
<p>庆幸的是,从2016年到2017年,东莞市和虎门镇投资900万元,两次对古村堡进行修缮,大部分老宅子终于都在修缮工程中得到了保护。</p>
藏不住了 ! 隐于闹市之逾的这个古村,竟需乘船才能进入?
<p>包括进入古村堡小道、古村堡外围堤岸、古村堡四周围墙、古村堡内40间古民居等,修缮后的村堡已没有了“残垣断壁”的景象,干净整洁。</p>
<p>古朴的青砖墙面、黄色的泥瓦,每间房子都比较完整,让游客又看到了古村堡的整体原貌。</p><p>开启网红打卡地:郑师许陈列馆</p>
<p>2020年底,在这个古村堡内又建了一座二层民房建筑里的郑师许陈列馆,由展览、书吧、休闲区等组成。</p>
<p>展馆部分除了前言,还用三大部分讲述了郑师许的生平事迹及他求真致用的精神、刻苦勤勉的风格以及严谨负责的态度,整个展陈设计小巧精美。</p><p>这座古堡,终于又焕发了它的“新春”。</p>
<p>在城镇化的滚滚浪潮中,随着年轻人的远走他乡。如今,只留下五六户老人仍然在这里,坚守这繁华都市中难得的清静之地,享受着清淡悠闲的晚年生活。</p>
<p>当有一天儿时在这里长大的人</p><p>回到这里</p><p>也许,</p><p>会发现这些石砖老屋承载着过去的记忆</p><p>寄托着难忘的乡愁…</p><p>小桥流水、红砖廊屋</p><p>每一个角度</p><p>都是逆水流龟的独特景观</p><p>醉于景色的古朴淡然</p><p>更醉于古村的守根重源</p><p>群聊超过200人只可通过邀请进群</p><p>来源:依米民俗印像馆</p><p>编辑:谭雅文</p><p>【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p><p>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