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一座不需要存在感的城市

 王清茗 2021-05-03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让土生土长的榆次人耿耿于怀的是,1999年起,横空出世的晋中市让榆次的存在感顿然消失。山西十一个地级市中,只有晋中市和吕梁市没有继承作为专区、行署或者地区时以中心城市命名的习惯,而是直接以区域进行命名。很多人知道晋中而不知它是一个行政名称,更不知道这个行政中心的驻地就在榆次。

但是时间上溯四十年或者更久,在渐行渐远的历史往事中,才发现榆次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至少在公元前457年赵襄子太原筑城以前榆次就已经存在,春秋时叫做涂水、魏榆,战国时期便称为榆次,直到今天。只是榆次两字之后的行政名称一直称为县,最高级别曾经被称作市,不过短短十几年,便再次从市直接降到了区级,小到不能再小。

榆次降级,连累了离石,同样与它难兄难弟,或者说在若干年前他们本来就在一起,当年大多数吕梁县区都在晋中专区的管辖范围内,建国后榆次市两次废立,但中心城市的位置始终未有改变。晋中建市的时候,多少应该与当时借助旅游而兴起的晋商文化有关,金太古、银祁县,包括保存完好、全面展示明清以来居民完整风貌的平遥县城,于是割裂了汾、平、介、孝四县在历史上原为一体的历史格局,汾阳、孝义成为吕梁地区的一部分,而介休、平遥则归宿榆次市管辖。


因此旅游的兴起而忽略了榆次的存在,但榆次也因为旅游的发展而被人们在需要时想起。晋中市的冠名使晋商文化成为晋中的代名词,尽管拥有着常家庄园等晋商大家的存在,太谷、祁县、平遥三位一体的晋商旅游线路,让榆次地位变得非常尴尬,甚至一度低迷。居住在省会城市的太原人也是偶尔想起,就在身边还有一个榆次区的存在,那里还有十四个A级景区。

十四个A级景区并立的结果就是,每当平遥古城内有一名游客的时候,榆次至少有14名游客在观光游览。同样是两座城,榆次没有围墙和边界,他在发展中已经融合进太原城市圈中,左手是现代林立的都市,右手是传统下的田园小院,拒绝着大城市的压力和忙碌,抛弃了商人的精明和算计,宛如山海般的衔接,一边风吹浪打,一边闲庭信步。


慢节奏,慢生活,两千年前模样,两千年后依然保留。“上太原、下平遥”,榆次人也给自己定位,无论你关注与否。一碗桃花面,几杯堡子酒,庭院中的香椿,山间的野菜,有罕山时雨,源池荷花,有蔺郊无霜、井峪寒泉,与世无争是因为有美景在侧。且不说十四个A级景区高品质的展现,光凭依然保持古朴风貌的老城区,青砖瓦舍的四合院,便值得乐而忘忧、趋之若鹜了。


榆次很快就接受了行政区划带来的心理影响,自觉地与现实接轨。事实上无论行政名称如何变化,榆次都是在安静的生活。完全有别于周边县域的方言,榆次保持着自己的乡音土语。历史上榆次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种势力往来穿插,但终究没有改变自己乡音。榆次人从不去争什么恩怨是非,也不把自己高高地举起,而是静看庭前杨柳,炊烟袅袅,用最细腻的生活守望着家园。

然而关键的事实是,无论太原还是平遥,却离不开榆次。火车带着他的呼啸奔向太原的时候,都要途径榆次,甚至有些车次还得二次经过榆次赶赴他乡。榆次广袤的平原让太原火车的编组不得不延伸到榆次地界,山西最古老的两条铁路同蒲线和石太线的交汇处不在太原而是榆次,地理位置和地势要求让榆次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同样的,晋商进出山西也必须经过榆次这块风水宝地,如今古官道和古驿站还散落在榆次的田间地头,不经意间就与古人相向而行。只是很多人都忘记了榆次作为原点的过往,更多的是看着远处的风景。只有在疲惫的时候,才想起回家,或者想起应该看看出发时榆次的那片土地和风物。

太原市区的田园生活,榆次还有;平遥消失的乡土文化,榆次还在。他保留着最原始的纯真,举手投足主动忘记了外界的诱惑。也因为没有迎合世俗刷存在感的需求,所以榆次才有保持原始纯真的时空和条件。

没有存在感,并不代表他不存在。


来源: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