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闻、合浦是汉代的重要港口

 太平时光 2021-05-03

  来源:北海史稿汇纂  作者:沈荣嵩
沈荣嵩
 
    徐闻、合浦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西南沿海的重要海防要隘,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于二千多年来,时代的变迁、陆域的延伸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陆路交通的发展,这两个港口已经不再是航行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路了。虽然二千多年来,名称依存,但当年的港口日址,已经是沧海桑田烟没无闻了。
徐闻、合浦是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合浦郡汉武帝元鼎元年设。据《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记载,合浦郡管辖范围包括徐闻、高凉(今阳江县北)、合浦、临允(今新兴县南)、朱卢(今琼山县东南)五个县,郡治在徐闻。《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时期,合浦郡治移至合浦,所属五个县没有改变,当时合浦郡范围很大:西起东兴,东达新兴、阳江,南至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岛,北到玉林、容县,可说是当时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自从秦始皇通五岭,平定百越之后,合浦已成为两粤通往交趾(越南)的咽喉之地。《方舆纪要》云:“廉州府(合浦)南滨大海西距交趾,固两粤之藩篱控蛮夷之襟要。”《读史方舆纪要》卷一0四又云:“三国吴孙皓末,交趾太守杨稷据交趾遣将毛炅等攻合浦,战于古城,大败炅兵,即此城也”。又云:“据《珠官脞录卷一》在廉州府(今合浦县)西北有糠头山,一名军头山,相传秦尉佗常驻军于此,居人椿谷积糠成山,因名”。同时根据《前汉书卷六武帝纪》记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王相吕嘉反叛,武帝发五路大军出征南越,其中一路曾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及楼船将军杨仆,征集“楼船十万人”“咸会番禺”后水陆并进“会至合浦”“征西瓯”(指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沿海一带)。“陆路则由番禺经新州、高州陆行而达合浦”(黎正甫《古代中国与交趾之交通》),海路则由番禺出海西行经遂溪、徐闻而至合浦。《读史方舆纪要》卷一0四云:“铁杞溪在遂溪县东南(即今湛江港西侧阿斯德水道北岸的旧县村一古代港口)……相传汉元鼎中,路博德讨南越,常驻师于溪北岸。”这说明路将军由广州水路出发去合浦途中,曾停舶湛江、徐闻等地。
    根据考古调查,汉代的合浦城址就是在今天合浦县城及其周围的范围之内,《大清一统志》卷四二0“汉合浦郡合浦县地”卷四五O“合浦古城在今廉州府合浦县东北”。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是相符的,同时在合浦县城东南方小山丘一带已发现有一千多座汉墓,所掘的每座古墓都有玛瑙、琉璃、琥珀等泊来品,说明汉代的合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海防要隘,也是一个“依山临海”的良好港口。中国远洋巨舶由此出海到东南亚各国进行通商贸易,而来中国贸易的外国船舶也从合浦港登陆。同时,汉代的交趾也是重要港口之一,《后汉书》记载外国由海道来贸易的,有四次从交趾登陆。海南诸国,“自汉武以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旧唐书地理志》合浦与交趾比邻。在交趾登陆的外国使者和商人,要取得与中原的联系,必经合浦。由于秦通五岭时开凿了兴安运河(即灵渠)后,可由合浦港乘船溯南流江而上,经北流江的分水坳——桂门关,进入北流江,接西江再溯桂江而上,通漓江过灵渠接湘江,到长江流域,通往中原各地。这条路线开始是为军事目的开辟的,对秦始皇开拓疆土统一中国,巩固边防起了很大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公元前214年)平服岭南完成了统一岭南地区的事业。秦亡以后,中原混乱,赵佗、吕嘉先后在岭南发动叛乱割据。汉武帝在平叛过程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为南北统一又做出了贡献。灵渠的畅通,还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中国的出口商品,沿着这条水道,可云集合浦港,而外国进口商品,亦可沿着这条水道运销中原。
    西汉时期的徐闻,则是我国南方滨海的重要县治。据《雷州府志》卷十八记载了苏东坡的《伏波庙记》云:“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盖班班然。其可复言异乎,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南北之济,以伏波为指南……”其“四州”是指广东下四府——高州、雷州、钦州、廉州。徐闻则为四州之人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闻原有“伏波将军庙”,因“汉有两伏波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以至立庙纪念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和后伏波将军马援的功德,香火很盛,凡渡海之人,皆祈祷平安。宋朝大学士苏东坡以及宋朝宰相李纲贬谪琼州时,经过徐闻,都为伏波庙写有碑记。徐闻由于地处雷州半岛南端,扼守琼州海峡,使它不仅成为祖国内陆通往海南岛的门户,而且在海外交通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徐闻、合浦是汉代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港口
    古代中西交通,一是通过陆路,出长城往西域到达印度等地;二是通过水道,由两广出发,沿海岸经番禺、徐闻、合浦通往南海诸国。这两条路在汉代都先后开通了,不过汉代主要海运中心还不在广州,而是在徐闻、合浦以及越南河内附近的交趾一带。“到了两晋和南北朝时,广州才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宋代曾一度为泉州所夺”。(梁质彬“广东十三行考”)。
    徐闻、合浦之所以成为当时的通商口岸,主要是由于这里可越过南流江和北流江的分水坳,经过梧州、溯桂江经灵渠进入湘江和长江流域相通的原因,所以这条水道曾经是沟通南岭和海外的重要交通大道。特别是东汉前期,由于公元前ll7年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因此西域陆路交通受到阻塞,以至南方海路显得更加重要。
    据《汉书.地理志》云:“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人海市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遣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至皮宗,船行可(八)[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地理第八卷下册一六七一页)。这部史书记载的珍贵史料,叙述了汉朝使者从徐闻、合浦航海出发,经过几个国家,然后到达终点站黄支国(即今印度东海岸的拍拉尔河口北岸的孔哲维兰市的故域址),自此返回的情况,和黄支国等国的使者往来,从武帝时已开始“以来献见”,汉帝国方面则由国家派遣直属宫廷的译长,率同应募的船员们,带着黄金和丝织物,人海远航和海外国家进行官方的交往和贸易,交换明珠、壁琉璃(宝石)及其它珍石异物带归,以满足宫廷和官史的需要。至于民间的海外贸易,大约武帝之前早已进行,据《后汉书?孟尝传》云:“(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又据《晋书陶璜传》云:“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合浦盛产珍珠驰名中外,所以过去当地人民常和外商“以珠贸米”进行物资交换的贸易,后又伴随官方交往,继续得到发展。我们可以从合浦、徐闻的汉墓出土的文物,看出民间的海外贸易是繁盛的。这两个地方出土的都有琉璃珠、琥珀珠、水晶珠、紫晶珠、银珠、玉石等。l975年广西合浦的一座汉墓中出土有雕成狮子、青蛙、扇子、篮子等琥珀工艺品。l973年至l974年在徐闻迈陈公社华丰村、龙塘公社红坎村、附城公社槟榔埚村三地发掘了51座东汉墓,这些墓时代属东汉前期,即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前后,这些墓及墓葬物和合浦的汉墓同属一个时代,当时徐闻县和合浦县都属合浦郡,同时海上交通往来又比较方便,所以文化面貌是相接近的。琥珀作为商品进行贸易,当时欧洲是很流行的,所以琥珀是东西通商史上重要的见证物。
    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雷州徐闻县,本汉旧县……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日:欲拔贫,诣徐闻。”从这段史料可知,汉代的徐闻屯积着大量的货物和海外商人进行非常有利可图的交易。其后一句谚语意思是“想发财,到徐闻去。”以上史实正反映了徐闻、合浦在汉代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频繁的历史情况。
    当然,作为一个港口,徐闻的条件不及广西合浦,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徐闻在雷州半岛南端,在汉代指南针还没有应用,船舶航行还只能沿着大陆岸边行驶。广州、合浦间的航船以及通东南亚各国的船舶,一定要穿越琼州海峡,徐闻是必经之地,船舶在此停靠,补充淡水、食品和货物,因而徐闻港能在当时的海外交通中占有一席地位。唐代以后,从广州往东南亚各国的航船,大部分从海南岛东部海面经七洲洋直下南中国海。此后,徐闻、合浦港也就开始冷落了,再加上泥沙淤积,陆域延伸,徐闻、合浦的古代港口就如此湮没了。
    (本文是1982年4月在厦门市召开的“中国海港史编写工作会议”宣读的论文主要抄摘合浦部分 湛江港史组沈荣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