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邮票图说《汉字发展简史》(二)
2021-05-03 | 阅:  转:  |  分享 
  
邮说中国—历史系列邮票图说《汉字发展简史》(二)悠然雅士2021年PP17《大盂鼎》邮资片原文—西周
金文“大盂鼎铭文”PF95《西周青铜器》首日封—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原图台湾1961特019《古物》邮票—“西周·散氏盤”青
铜器金文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小版张—篆书名帖台湾1961特019《故宫古物》邮票—“西周?毛公鼎”大篆铭文
《陈仓石鼓阁》邮资片—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田车鼓”1992-1《壬申年》邮票—篆书“猴”字JP54《国际消除贫困年》邮资片
—篆书“衣食住行”四字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大篆“西周?毛公鼎”铭文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极限片
—大篆“西周?毛公鼎”铭文莫桑比克2014《马年》邮票—篆书“马”字台湾1986特241《新年》邮票—篆书“兔”字莫桑
比克2014《字圣许慎》小型张—《说文解字》收集小篆9353字日本1989《国宝?汉字金印》邮票—汉?小篆刻印“汉委奴国王”
台湾特148《中国文字源流》“西汉·小篆”邮票—小篆刻章“禽适将军章”1997-13《寿山石雕》“乾隆链章”小型张—小篆刻
章“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T71《中国古代钱币》“甘丹”布邮票—赵国文字“甘丹”T65《中国古代钱币》邮票—魏国
文字“安邑二釿”楚国文字“殊布”T65《中国古代钱币》邮票—燕国文字“刀”齐国文字“賹六化”《百寿图》邮资片—篆书百形“寿
”字澳大利亚圣诞岛2017《鸡年》邮票—小篆“鷄”字浙江玉环《传统文化?篆书》邮戳—小篆“秦·诏版”选字2015-09
《世界计量日》邮票—小篆“秦·诏版”JP13《欢迎台胞探亲旅游》邮资片—汉代篆书“阖家欢乐”T98《吴昌硕作品选》“书法”
极限片—小篆名家吴昌硕篆书“金石乐书画缘”浙江玉环《传统文化系列?篆书》邮戳—清?赵之谦小篆选字《第七届玉雕节》河南南阳
邮戳—秦·李斯小篆“王”字”台湾常144《点石成金》小版张—小篆书法印章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邮票—小篆“秦
·泰山刻石”台湾特141《中国书法艺术》“宋?常杓篆书”邮票—小篆《宋人词册》200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小版张
—隶书名帖1997-1《丁丑年》邮票—隶书“牛”字1994-1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刘备招亲”邮票—汉隶“喜”字
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简牍档案?汉代木牍”极限片—西汉后期《集薄》上隶书2012-25《里耶秦简》“秦历日”极
限片—秦代隶书1993-13《龙门石窟》“唐?奉先寺”小型张—“八分”隶书“龙门石窟”1995-1《乙亥年》“喜迎新春”邮
票—隶书“猪”字2000-1《庚辰年》山东济宁邮戳—汉代隶书“龙”字冈比亚2007《鼠年》邮票—隶书“鼠年快乐”澳门20
00《澳门艺术·中国书法》邮票—隶书“书”字2009-20《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邮票—隶书《史晨碑》集字2018-20
《四景山水图》小全张边饰—明代李东阳隶书题跋200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乙瑛碑”2004-28《中
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张迁碑”2004-28《中国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曹全碑”2004-28《中国
古代书法·隶书》邮票—隶书“东汉·石门颂”新西兰2012《龙年》邮票—汉代《西狭颂》隶书“龙”字台湾特141《中国书法艺术》
“明·文征明隶书”邮票—隶书“跋范庵书石湖诗”2003-1《癸未年》“三阳开泰”极限片—楷书“羊”字2001-1《辛巳年
》“祥云普照”邮票—楷书“蛇”字斯洛文尼亚2012《龙年》邮票—楷书“龙”字香港1978《马年》邮票—颜真卿楷书“马”字
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小版张—楷书字帖2009-20《唐诗三百首》“杜甫·望岳”邮票—楷书“颜体”颜真卿楷体集
字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极限片—唐?欧阳询(欧体)楷书唐?柳公
权(柳体)楷书2014-1《甲午年》山东德州邮戳—唐?颜真卿(颜体)楷书“马”字新西兰2013《蛇年》邮票—元·赵孟頫(赵体)
楷书“蛇”字2019-1《己亥年》山东济宁潍坊邮戳—唐?柳公权清?郑板桥楷书“猪”字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
》邮票—小楷“宣示表”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魏碑“张猛龙碑”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欧体
“九成宫醴泉铭”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台湾特141《中国书法艺术》“唐·褚遂良楷书”
邮票—楷书“倪宽传赞”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颜真卿“颜勤礼碑”2007-30《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
柳公权“玄秘塔碑”文达1983《历史笔迹·宋代瘦金体》邮票—宋徽宗大楷“秾芳诗帖”2009-20《唐诗三百首》“望月怀远”邮
票—王羲之行书集字台湾2016特633《扇面书画》小型张极限片—明·文征明行草“七言律诗”加拿大1997《牛年》小型张—行书“
牛年”香港2009《香港馆藏选粹》“王右军帖”极限片—晋·王羲之行书邮票图说《汉字发展史》未完见(三)谢谢观赏!
悠然雅士2021年3、隶书特点。一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二是起笔蚕头,收笔燕尾;三是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四是变画为点,变连为
断;五是强化提按,粗细变化。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
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奠定了楷书的基础。4、隶书名帖。东汉盛行刻石立碑,碑文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悬崖上,有的刻在
建筑物上,流传至今的碑刻约有一二百种,书法史上称为汉碑。主要有《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
》、《西狭颂》、《华山庙碑》和《鲜于璜碑》等。清代隶书创作涌现出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名家,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隶书名帖《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立于东汉永兴。《乙瑛碑》为汉代正体隶书之最典型作品,其书法端庄典雅,浑厚流美,堪称
东汉“庙堂书法”的典范,也是今人学习隶书最受推崇的最佳范本之一。隶书名帖《张迁碑》。记载了张迁的政绩,立于东汉。碑文隶书朴厚劲秀
,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自明代出土
以来,便被奉为珍品,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隶书名帖《曹全碑》。记述曹全生平,立于东汉。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曹全碑》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并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隶书名
帖《石门颂》。东汉时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碑帖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
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
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隶书名帖《西狭颂》。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刻在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上,保存完好,一字不损。摩崖石刻,
隶书527字。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它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
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隶书名贴《跋范庵书石湖诗》。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隶书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
《跋范庵书石湖诗》云:“予訏范庵先生行书为近时海内第一,此非区区私言也”。文征明的隶书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六)楷书1、基本信息。楷书,字体名,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楷书“形体方正,
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狭义的楷书是指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广义的楷
书包括魏碑,魏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2、四大楷体。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唐代欧阳询(欧体
)、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和元代赵孟頫(赵体)。欧阳询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颜真卿是最富革新精
神的大书法家,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柳公权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字稍清瘦;赵孟頫广师众家之长,擅长各种书体。3
、楷书名帖。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通常包括了魏时钟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
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朝赵孟頫、明朝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迹
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楷书名帖《宣示表》。著名小楷法帖,非石碑原件。原为三国时魏钟繇所书,真迹不传于世,只有刻本,认为是根据王
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
,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楷书名帖《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
魏,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古人
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名帖《九成宫醴泉铭》。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此碑
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笔画似方似圆,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用笔方整紧
凑,平稳而险绝。被喻为“天下第一楷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是“欧体”的楷模。楷书名帖《雁塔圣教序碑》。又称《褚圣教序》,
唐朝立于西安大雁塔塔门之东西两龛。碑文为褚遂良所书,字迹清晰,纹饰优美,用笔劲炼,结字疏朗从裕,雍容婉畅,足具丰神,最能代表褚氏萧
散纵宕而风采尽观的艺术风格,是褚遂良晚年杰作。楷书名帖《倪宽传赞》。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内容为“属皆有功迹,见述於,世参其名,
臣亦其次也,臣褚遂良书。”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王世贞评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
。”楷书名帖《颜勤礼碑》。又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朝碑刻,碑文为颜真卿所书。楷书风格既能从容于
法度之中,又能纵横于绳墨之外。其书行以篆籀笔意,点画圆劲而不含糊,顿挫扭转皆有微妙之迹。布局大字充格,气势博大,笔力雄强,沉着端庄
而不失精丽,是颜碑中最精彩者,也是楷书学习的最佳范本。楷书名帖《玄秘塔碑》。又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刻于唐朝。碑文为柳公权所书
。书法运笔遒劲有力,字体学颜出欧,别构新意。结字内敛外拓,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传世碑
刻十余件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楷书名帖《秾芳诗帖》。宋徽宗赵佶“瘦金书”的代表作。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书法结体潇洒,笔
致劲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诗云:“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
风。”清代陈邦彦跋:“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七)行书1、基本信息。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
书那样端正,实质上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现在已成为
与楷书印刷体相对的一种字体—手写体。2、起源发展。行书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
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具有特别的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喜爱、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
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三)大篆1、基本信息。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
秦国,狭义上指籀文和石鼓文。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
》中保留了籀文225个。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原刻700多字,现存300多字,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小版张边饰
右首呈弯曲状为毛公鼎铭文拓片原貌。浙江玉环《传统文化系列》宣传戳—“毛公鼎”大篆铭文2、大篆特点。西周后期,汉字逐渐演变发展
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笔画粗细一致;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整齐匀称,逐渐离开了图画的
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代表作为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和散氏盘铭文。3、大篆名帖。《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作者
毛公而得名。内壁铸有多达32行,498字的长篇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的铭文字体属于大篆,书法风格浑厚、凝重而不失典雅
。(四)小篆1、基本信息。也叫“秦篆”,是秦朝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由宰相李斯在大
篆籀文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它六国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说文解字》
收集了小篆9353字。由于小篆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篆书。2、六国文字。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割据,形成了韩、魏、楚、燕、赵、齐、秦七国争霸的局面。在动乱的年代,汉字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像“福
”字就有一百多种形态。这无疑给人们交流思想,进行社会交际带来不便。3、小篆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
垂脚;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笔画以圆为主;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对称,上下对
称,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垂脚,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
部笔画耸起。4、小篆名家。小篆历代著名书法家主要有: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阳冰;宋代的徐铉、释梦英;元代的赵孟頫、吾丘衍;明代的吴
睿、李东阳、赵宧光;清代的王澍、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当代的王友谊、倪和军、萧退庵、沙曼翁、言恭
达、王蘧常、张辛等。5、小篆名作。小篆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碣石颂》、《会
稽刻石》等。《峄山刻石》是秦篆代表作,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
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等。小篆名帖《泰山刻石》。碑石四面刻字,分为两部分:前
半部是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刻制,共78字。《泰山刻石》是小篆最经典作品,形长方,笔画回转
流畅,用力匀和,笔势飘逸生动,通篇排列整齐,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韵律美。邮票上12个小篆字,选自秦二世胡亥追加在始皇刻石上的诏书。小篆名帖《宋人词册》。宋代人常杓以小篆书写苏轼《哨遍》,内容为:“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俱非今是,露未晞”。(五)隶书1、基本信息。相传隶书是当时下级小吏所用的应急文字,后经秦人程邈整理而成,由于程邈官职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整理的文字叫“隶书”。当时小篆是官方指定的文字,隶书只能够起到佐助小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佐书”。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发展于秦朝,成熟于汉代,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汉代时,隶书成为官方通用文字。2、隶书分类。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保留着较多的篆书痕迹,称为秦隶或古隶。西汉早期隶书和秦隶一样,之后有所发展,抛弃图画线条,采用抽象符号,笔画简洁,以方折笔画取代圆转笔画,称为汉隶或今隶。东汉出现“八分”隶书,因为汉隶波折的笔画向左右两边伸展,字的形态像“八”字,所以叫“八分”。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隶书中的“八分”隶书。
献花(0)
+1
(本文系悠然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