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邮票图说《汉字发展简史》(三)
2021-05-03 | 阅:  转:  |  分享 
  
邮说中国—历史系列邮票图说《汉字发展简史》(三)悠然雅士2021年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小版张
—宣纸印制行书字帖JP11《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暨开馆七十五周年》邮资片—行书“北京图书馆”J142《中国艺术节》邮票—北宋·
米芾行书“藝”字2010-7《富春山居图》极限片—元?黄公望行书书法香港2009《香港館藏选粹》邮票—明?王铎“行书·饮义楼
作诗”台湾1995特346《中国书法艺术·寒食帖》小版张—宋·苏轼行书“寒食帖”边纸黄庭坚行书“寒食诗跋”2010-1
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极限片—晋·王羲之“兰亭序”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晋·王羲之“兰亭序”台湾特1
41《中国书法艺术》“晋·王羲之行书”邮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宋·苏轼“黄州寒食
诗”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台湾2006特490《故宫宋代书画》邮票—宋·米芾
行草“蜀素帖”台湾特409《故宫古物·文房四宝》邮票—宋·蔡襄行楷“澄心堂帖”1999-1《己卯年》极限片—草书“兔”
字文7《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极限片—毛泽东草书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小版张—草书名帖2011-6《中国古
代书法?草书》极限片—唐?怀素“自叙帖”台湾2006特490《故宫宋代书画》极限片—宋?米芾草书“蜀素帖”1998-1《戊寅
年》邮票—唐·颜真卿草书一笔“虎”字《中国书法?艺韵》小版张—唐?怀素草书“藝”字浙江玉环《传统文化?草书》邮戳—
汉·史游章草“急就章”选字《中国书法》邮资片—晋?王献之草书“中秋贴”《中国古代书法?草书》小版张邮票—唐?张旭荷属安的
列斯《书法》邮票—张旭草书“龙”字2000-1《庚辰年》“旭日东升”邮票—明?吴明亮草书“龙”字《中国古代书法?草书》小
版张—草书名家陆机、王羲之、张旭、怀素台湾2010《新年》小型张样张—明?董其昌草书“虎”字《中国书法》邮资片—唐?孙过庭狂
草“书谱”《诸上座》草书小版张—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邮票—晋·陆机“平复帖”马里201
7《中国文物故宫珍宝》小型张—西晋?陆机草书“平复帖”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邮票—晋·王羲之“初月帖”201
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邮票—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邮票—唐·怀素狂草“自叙帖”台湾特
490《故宫宋代书画》邮票—宋·黄庭坚草书“花气薰人帖”贺3《花开富贵》贺年小全张—宋体楷体隶书行书等多种字体的印刷体文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邮票—黑体、宋体、草书等印刷体2012-3《中华书局》邮票—中华书局使用黑体
篆体楷体宋体隶书等多种字体印刷书籍联合国2015《李白·静夜思》邮票—仿宋印刷体利比里亚2000《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邮票—宋代“活字印刷”使用“老宋体”2003-19《图书艺术》邮票—南宋建阳书坊“老宋体”雕版印刷“宋刻本《周礼》”密
克罗尼西亚2000《中国古代发明》邮票—唐代“雕版印刷”使用“抄经体”2009-19《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邮票—明代使用“宋体
”印刷《永乐大典》2009-19《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邮票—清初规定方体都称“宋体字”使用“宋体”印刷《钦定四库全书》
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送别”邮票—宋体“中国邮政”等日本2001《行政书士制度50周年纪念》邮票—宋
体字传入日本称为“明体字”台湾1964纪107《国父百年诞辰纪念》“孙中山手书”邮票—台湾官方称为“宋体”J46《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三十周年》“国歌”邮票—印刷常用宋体、黑体等字体香港2011《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邮票—印刷常用
宋体黑体行书等字体2014-6《网络生活》“信息交流”极限片—用电脑设计字体2005-11《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邮票—
视觉效果出色的“电脑体”2014-6《网络生活》“移动互联”极限片—电脑预装汉字系统2014-6《网络生活》“移动互联”极限
片—手机预装汉字系统2012-10《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邮票—黑体、宋体、艺术字等电脑字体个36《婚禧》极限片—合体字“
囍”2006贺1《贺新禧》邮票—合体字“贺新禧”个9《五福临门》极限片主图—合体字“日进斗金”《贺年》邮资片—合体
字“招财进宝”邮票图说《汉字发展史》全文结束谢谢观赏!悠然雅士2021年草书名帖《初月帖》。东晋王羲之草书作品
,共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第二帖。书法风格逸笔飞扬,自然天真,率意畅达。全帖点画狼藉,锋芒毕露,或似竹叶,或似兰蕊,尾款一
点一画皆非直过,而是穷尽变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欹斜平正皆随性情和字形而定,行距错落跌宕,变化莫测。草书名帖《古诗四帖》。
传为唐代张旭狂草作品,在五色笺上挥写谢灵运、庾信古诗4首,墨迹本,共40行188字。字帖笔法奔放不羁,如惊电激雷,倏忽万里,而又不
离规矩。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乃草书颠峰之篇。草书名帖《自叙贴》。唐代怀素作品,全篇126行702字。字帖通篇
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
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结体上以圆破方,方圆结合;从破体书发展成为解体书;不拘成法,以险取胜。草书
名帖《花气薰人帖》。北宋黄庭坚草书作品。诗云:“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在有限的书写范围
中,采含蓄内敛的运笔,以较为劲直的笔画,少量的墨水,表现出苍劲坚实之感,是一幅精谨的小品佳作。(九)印刷体1、基本信息。印刷体
,指印刷时用的字体或类似印刷时用的字体。英文印刷体有TimesNewRoman等,中文印刷体有宋体等。印刷体横平竖直,字符框架
搭得很规范。由于字体的造型不同,印刷体能给人不同的影响,从而实现不同的企业识别系统的传播。印刷体。细线构成字体容易让人联想到纤维
制品、化妆品、香水、女性用品等;圆滑线段构成字体给人感觉是食品、糖果、儿童用品等;直线、粗线构成的有力字体,易让人联想到机械、工业
制品、工具类用品。通过不同的字体的变化和规范,使消费者和员工形成对企业标志的识别和认同。2、“宋体”发展。南北朝以来,出现了为适
应快速抄写佛教经书的书体“抄经体”。唐代雕版印刷字体来源就是唐代的抄经体。五代时,官方雕版印刷了《九经》。宋代雕版印刷字体多以唐代
名家字体入板。南宋时,出现了与书法字体脱离新型印刷字体,后世称为“老宋体”。明代,印刷字体终于形成了今天称之为“宋体”的最终版。
3、何称“宋体”。宋体字诞生在明朝,却称为“宋体”,是因为明清两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造成的。宋刻本精美大气,收藏价值高,
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收藏者推崇“宋刻本”,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为求便捷和降成本,明朝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
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文献通考》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4、宋体传播。由于宋体字盛行于明朝,并在明朝时期传入日本,因此日本于19世纪制造铅字字模时,称此字体为“明朝体”。20世纪中叶,
从铅字凸字排版过渡到照相排版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连带引进“明体”一词,台湾官方称为“宋体”。香港称宋体为“明体”
。5、常用字体。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分为书宋和报宋。宋体是明代木版印刷中出现的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
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
或报纸的正文部分。其他常用字体主要有黑体、仿宋体、楷体、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等。(十)电脑体1、基本信息。现代电子管计算机出
现于1946年,电脑字体就是当时印刷排版使用的字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技术不断完善,字体设计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利用电
脑的各种图形处理功能,将字体的边缘、肌理进行种种处理,使之产生一些全新的视觉效果。总之,最早的电脑字体使用了现成的印刷字体设计,之
后的字体是通过电脑设计的。2、常见字体。现代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都预装了汉字系统。如Windows系统附带了中易宋体(简体中
文)、细明体(繁体中文)等;ARPL系统附带了上海宋(自由字体)、文泉驿点阵宋体等;MacOS操作系统附带了俪宋、苹果俪细宋等
;MicrosoftOffice附带了华文中宋、华文仿宋等;Adobe系列产品附带了宋体、明体等;香港提供标准汉字字体明体;台湾
提供标准汉字字体宋体等。(十一)合体字1、基本信息。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字形。合体
字也称“吉利字”、“吉语字”和“吉祥合体字”。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汉代被道士们用到符篆上;宋代起
,合体字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艺术化的合体字主要出现在剪纸、年画中。2、常用字形。合成字字形主要有上下结构和左右
结构两种,都是由一个常用的词语或词组在字形美观的前提下原封不动组成的汉字。合成字的读音大部分是按照原本构建合成字的词语或词组以快速
连读的方式得到的读音。常见的合体字有:囍、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日进斗金、福禄寿全等等。3、结构特点。一是大小相兼。每个字大小
不同,一个字内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连带。二是收放结合。线条短为收,线条长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三是疏密得体。布局上字距紧压,
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四是浓淡相融。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墨色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4
、行书名家。历代行书名家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李邕;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的祝允
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沙孟海、张辛等,都有不少作品传世。5、行书名
帖。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藏。最著名的是天下三大行书,即王羲之创作的“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颜真卿创作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米芾的《研山铭》等,也都是经典之作。行书名帖《兰亭序》。东晋时,王羲之与友人聚会于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汇集各人诗文编成集子并写
序,即《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可惜真迹已为唐太宗殉葬,邮票所选用的“神龙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行书名帖《快雪时晴帖》。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纸本墨迹。
内容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书体笔意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
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和悠闲逸豫。行书名帖《黄州寒食诗》。宋代苏轼所书诗稿,原帖为纸本,全诗16行共120个字。全帖虽字字
间断,但笔意上字字相连,气势贯穿,浑然一体;同时真行相间,大小错落,疏密有致,不拘形迹。用笔正、侧锋兼用,以侧锋较多;笔画饱满、劲
健,势险韵足。结体字形多呈横扁,取势左低右高,略向左倾侧。行书名帖《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文稿共23行
234字。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结体宽博,体势开张,平正奇险;线条遒劲舒和,笔法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外;章法恣意灵动,自然疏朗
,浑然天成;作者心情悲愤,时有涂抹,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米芾·研山铭》小版张
—米芾行书自称刷书行书名帖《研山铭》。北宋米芾所书。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39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研山铭》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
势、沉着痛快的风格。行书名帖《蜀素帖》。北宋米芾在蜀素上书写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内容为当时的游记
和送行之作,艺术风格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
美帖”。行楷名帖《澄心堂帖》。北宋蔡襄书写的尺牍。上书:“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
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精致纸质和书法相映成辉。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
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八)草书1、基本信息。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出现于汉代初期,是隶书简化“草率”的书写形式
,主要用于紧急状态下起草奏章。“草书起于汉世,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草书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结构简
省,偏旁假借,纵任奔逸,笔画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目前,草书的审美价值超越了实用价值。2、草书章法。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
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本内容包括: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
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3、草书发展。草书分
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打破隶书的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潦草的隶书,是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
章草”。章草笔画简约,萦带连接,结体平正,用笔劲涩,笔画波磔,字字独立,不相连绵,排列整齐。汉史游所书的《急就章》为章草体的正宗。
“今草”。即一般所说的草书,它是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形迹,并在章草和楷书的基础上加快行笔,增加圆环勾连而成。汉未张芝对“章草”
进一步“草化”,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偏旁部首进一步简化,对许多部首采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今草书体自
魏晋以后盛行不衰。一般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狂草”。始于唐代,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
弱。唐代张旭对今草进一步“草化”,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结构更趋简省,字与字之间上下左右相互牵连借用,常把两个字的常见
词组写成一个符号,多数字一笔而成,字迹难以辨认。4、草书名家。历代草书名家主要有: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孙过庭;宋代的黄庭坚、米芾、赵佶;元代的鲜于枢;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徐渭;清代的王铎;现代的林散之、李志敏等。5、草书名帖。“章草”传世法帖有史游《出师颂》、张芝《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今草”名帖有崔瑗《贤女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十二月帖》等;“狂草”名帖有张旭《千文断碑》和《古诗四道》、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等。米芾《论草书帖》、鲜于枢《石鼓歌》、祝允明《前后赤壁赋》、文征明《草书诗卷》等也是草书名帖。草书名帖《平复帖》。晋代陆机写给友人的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而得名。全贴共9行84字,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是传世年代最早的西晋墨迹本名家法帖。书帖结体瘦长,书写简便率性,字字翩翩自恣,活泼可爱;点画形态硬朗,入笔动作极简;墨色自然,虚实交替,变化丰富,风格质朴。
献花(0)
+1
(本文系悠然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