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调理失眠》笔记
主讲老师:刘洪生
一、耳穴发展史
1.耳穴疗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所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当中就明确记载了眼、颊、上肢以及咽喉与耳朵相关,表明耳穴疗法在我国至少已有2100-2500年的历史。
2、21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灵枢经》篇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者,肾之官也。”《难经》记载,“肺主声,耳能闻。”说明耳朵与脏腑经络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法国P.Nogier(诺吉尔)提出耳廓与内脏、躯体、四肢有相关的关系。
4.1888年,清代的张振鋆编写《厘正按摩要述》,明确记载了耳背的五脏理论,说明了清朝时期就有耳穴以及耳背面的穴位运用。
在耳穴的运用当中,中国是发源最早的,但是运用最好的是在法国、德国,他们发展得非常快。在美国,耳穴可以列为医保。在加拿大中医药学会学习耳穴需要128个课时才能学完.
耳穴的特点以及优点
1.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都有涵盖,调理疼痛类的,泌尿系统等疾病效果都是非常直接的。
2.可以点按和扎针,贴豆,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
3.耳穴操作非常方便,不受条件和设备控制,没有副作用。
三、耳穴的定位与结构以及对应的部位
1?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中窝):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2、耳甲腔(下窝):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轮廓总结:
7个凸起:耳轮、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屏、对耳屏。
4个凹陷:耳舟、三角窝(上窝)、耳甲艇(中窝)、耳甲腔(下窝)
1个平面:耳垂
对应的部位:
1?耳舟代表上肢;
2?对耳屏代表头脑部和神经系统;
3.?耳屏代表鼻咽部
4.对耳轮代表躯干
5.对耳轮下脚代表臀部、坐骨神经、交感;
6.对耳轮上脚代表下肢
7.耳甲艇(中窝)代表腹腔
耳甲腔(下窝)代表胸腔
8.屏间切迹代表内分泌
9.耳垂代表头面部
失眠的病因以及常用的配穴思路:
失眠的病因:
西医的角度: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失眠现象的产生
中医的角度:中医归为不寐,与情志有关系,大病久病之后导致脏腑失调,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脾胃不合,肝血不足,情志抑郁、等引起的。
失眠常用的配穴思路:
1、耳尖:在耳尖点刺放血。将耳朵对折找耳尖,对于降血压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抗风湿抗感染
2.神门+枕+皮质下+神经衰弱区(耳垂与脸交界的二分之一处,入睡困难或者睡后入睡困难)
3.灵活加减
脾(心脾不足)、肝(肝郁气滞)、胆(胆小、心虚胆怯)、胃(胃失和降)、耳背多梦区(梦多、枕区后面)、肾(心肾不交)
4.心:耳甲腔正中央,注意:若有心脏病、心悸就不加心而改用小肠,如按压心会使心悸更加严重。心与小肠相表里。
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严格消毒,一个豆可以贴3-5天,两只耳朵可以交替着贴。不要局限于工具,孕妇和耳朵溃烂的不要做,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要贴心,贴小肠。2.放血一个星期放一次就好啦,不会放血的可以贴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