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脉冲星测到引力波了?

 安喜的空间 2021-05-03
本文选自《物理》2021年第4期
(北京大学 徐仁新 编译自Michael Schirber. Physics,January 28,2021)
图片
通过监测多颗脉冲星的射电脉冲,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背景引力波信号
想象一下,能将引力波探测器延伸至银河系的边缘吗?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正是这样的组织,通过监测河内若干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来测量距离的改变。2020年NANOGrav宣称发现脉冲到达时间出现涨落,可能是纳赫兹引力波的证据。黑洞合并可产生这种引力波,但不排除其他波源,包括宇宙弦、宇宙早期黑洞形成等。若NANOGrav信号确实源于引力波,则未来5年进一步观测或能区分这些模型。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其辐射束等间隔地扫过地球,恰如灯塔。1974年,Hulse和Taylor发现双中子星辐射引力波导致轨道改变的观测证据。2015年,激光干涉仪LIGO成功探测到臂长的微小变化,从而直接测量引力波1)。NANOGrav监测天区内45颗脉冲星,寻找几千光年距离上空间扭曲而产生的类似效应。当引力波在地球和一颗毫秒脉冲星之间穿越时,距离的改变将影响那颗脉冲星辐射束到达地球的时间。
基于12.5年数据的分析,NANOGrav于2020年给出年尺度上的计时涨落。所有脉冲星均显示这一涨落,因而排除脉冲星自身计时噪声。NANOGrav的Joseph Simon说:“脉冲星无法相互沟通来协调它们的行为”,而宇宙随机背景引力波可能导致这种涨落。“测量背景引力波将是引力波天文学的重要里程碑”,CERN的Kai Schmitz说。
NANOGrav结果仍然存疑。Simon说:“我有信心信号是真实的”,但坦承引力波的解释还需进一步研究。只有引力波才会导致脉冲到达时间残差的四极关联。
若信号确实来自引力波,那自然的解释就是黑洞并合。为产生纳赫兹引力波,并合黑洞的质量要比LIGO/Virgo测得的黑洞重数百万倍。天文学家知道,多数星系的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由于星系并合,超大质量黑洞也会并合。Schmitz认为这里存在不确定性,如黑洞能否形成密近轨道产生引力波。
其他引力波源也是可能的。Schmitz及其同事认为,NANOGrav数据可用宇宙弦解释。宇宙弦为一维致密物体,预计在早期宇宙相变时产生,在空间纵横交错。随着时间的演化,宇宙弦相互碰撞或相交,形成闭环并振荡而产生引力波。模型认为,闭环会在宇宙历史中形成,至今将延展至数光年并产生低频引力波。华沙大学的Marek Lewicki说:“如果您看到纳赫兹信号,很可能是宇宙弦”;他和伦敦国王学院John Ellis合作对宇宙弦引力波背景进行了建模,与Schmitz等人结果一致。
第三种解释涉及原初黑洞。推测它可能在早期宇宙形成,并辐射引力波。日内瓦大学Gabriele Franciolini解释说,引力波频率与黑洞质量有关。NANOGrav看到的纳赫兹信号对应于0.1至0.01倍太阳质量范围内的黑洞。Franciolini等建立了一个模型,所形成的原初黑洞质量可分布在太阳到小行星的质量之间,其总质量与暗物质成分相当。此建议的诱人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解释NANOGrav观测结果,还可以解释暗物质。也有模型认为,原初黑洞的质量分布于上千到百万倍太阳质量之间;它们不太可能是暗物质,但帮助解决超大质量黑洞形成之谜。
NANOGrav团队还将确认信号的真实性。2020年12月Arecibo望远镜的倒塌导致合作中断。团队正在跟欧洲及澳大利亚的脉冲星计时阵成员进行数据比对。利用500米望远镜FAST,中国脉冲星计时阵(CPTA)自2019年开始积累数据。Simon认为,若信号是真的,则未来5年积累更多的数据将会区分不同模型。Schmitz说:“脉冲星计时天文前途光明”;如果年轻学生谋划职业生涯,他会建议从事这一研究。
注:1)详见:徐仁新 译.首次测到引力波.物理,2016,45(3):1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