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初学者入门需大量临习古代经典碑帖提高眼力和笔力,成名成家的书法大家想要突破自我,求新求变,更是需要从古帖的临写中汲取营养,并为己所用。书法的学习是条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需要上下而求索的漫长之路上,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书法是否入门了呢? 01 衡量书法入门的唯一标准 衡量书法是否入门的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即「自由书写」。我们这里说的自由书写指的是遵循某一碑帖的笔法和结构,脱离原帖的自由书写,并不同于日常的硬笔书写和常见「江湖体」自由书写。很多书法学习者临帖过百变,纸废数刀,退笔成冢,一旦脱离原帖,下笔依旧我行我素,无章可依,无可循。 临帖是一个将别人的书写习惯不断刻意内化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原帖的结构特征、笔法特点,并将其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而一味机械的抄写并不能带来有效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学习者走入「那么努力却那么平凡的」迷茫区,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资是否够得着书法艺术的入门标准。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者”便是如此。 那如何才能脱离原帖真正自由书写呢? 02 抄帖不如抄书 遵循某一碑帖的笔法和结构而自由书写往往是判断书法是否入门的重要指标,那达到这个指标,迈过书法入门的门槛是否也有法可依? 「抄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谓抄书就是用你已经熟练临写的碑帖字体抄写其他文本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古代的经典文选,比如这本在书架上囤灰好久的《世说新语》。 一来他的文本内容是繁体,省去了繁简转换的步骤,二来其优美的文辞也是提升字外功夫必不可少的修炼。 抄写也不仅是简单的抄写,至少要做到一抄二改三回顾。 一抄 在抄写的时候建议空出一行的空间出来,方便后续对照原帖进行检查、修正。这是第一遍抄写完成的样子。 二改 抄写完成后我们一般会对照原帖进行检查,进一步修正并加深对原帖的理解,更准确地掌握原帖的笔法和结构,甚至是书家的笔墨习惯。 传统的做法是我们拿着原帖逐字查找逐字对照,但这种方式低效且收获甚微,往往遇到原帖中没有的字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这时候工具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我们可以使用掌上碑帖App的集字功能,一键生成你临帖的碑帖风格,原帖中没有的字我们也可以切换同书家下不同的碑帖来作为参考,甚至参考书风相近的书家和碑帖。 有了原帖的参考,我们可以对照看出自由书写时与原帖的差距在哪里,这时可以使用朱墨在之前留下的空行处重写临帖以加深理解。这是对照检查完成的样子。 三回顾 所谓三回顾就是隔一段时间将以前抄写的内容拿出来看看,当你边看边情不自禁说出「垃圾」二字的时候,恭喜,你已经进步了。 03 一日临帖,一日应索 一抄二改三回顾,如此往复练习,是脱离原帖自由书写的绝佳路径,但抄写过多,下笔精熟后,路子也会变的野起来。 为了避免唯手熟耳,想在书法上更进一步的学习者来讲,这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回到原帖临习的道路上,重新出发。明代大书法家王铎所说的「一日临帖,一日应索」也是这个道理。 临帖,是书法学习者一生的修炼。 |
|
来自: 新用户0145491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