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教育的失败,大都是从亲子关系破裂开始的

 安蓝2021 2021-05-04
《 陪你云开见月明 》
作者:安蓝
出版:团结出版社
类型:育儿/ 心理学 / 成长
所有教育的失败,大都是从亲子关系破裂开始的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过: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而很多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曾表示: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就没有家庭教育。

孩子听不听话,不取决于你们有没有血缘关系,不取决于你讲的有没有道理,而是取决于你是否和孩子搞好了关系。

咨询师能不能咨询成功,首要条件不是咨询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而是取决于能否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所有教育的失败,大都是从关系破裂开始的。

一、亲子关系破裂的原因分析

1、家长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事实上只爱自己

举例:外面阴雨密布马上要下雨了,儿子写完作业急急忙忙要出去玩,你叮嘱他出去玩一定要带上伞,如果下雨了就赶紧回家。儿子一溜烟跑出去了,也没来得及有带伞,刚出去不久,雨就下了起来,并且越下越大。这时候你的心情是为儿子没有听你的话而生气,还是担心儿子会淋湿感冒;半个多小时后,儿子浑身湿淋淋地回来了,冻得瑟瑟发抖,这个时候,你是冲过去一顿发火、责备,还是赶紧给儿子换干衣服,准备热水让他洗澡,以防感冒。我想我们中一大半家长是前者。如果是这样,你关心的是你自己的感受,而非孩子,只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而已。

2、家长对孩子控制过多

控制孩子的背后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甚至否定,你越控制孩子,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你对他的否定,所以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家长越控制,孩子越叛逆,这是必然的。

你敢于让孩子不听你的话,孩子反而会更听你的话。

3、对孩子过度指责、否定和批评

孩子需要被认同和接纳,这也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

4、经常打骂孩子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可能有如下发展势头:一是对身体有自残自虐行为,通过自残对抗大人的打骂;二是性格变得懦弱;三是性情有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四是以暴制暴,养成家暴性格。

5、侵犯孩子的隐私空间

孩子的隐私空间就是孩子的“主权”,你侵犯孩子的空间,是因为在你眼中孩子没有长大,而事实上孩子已经长大,当你侵犯时,孩子就很反感,因此就有了矛盾。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满足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比如,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简单的一句“加油”其实是最不走心、最无效的安慰,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在敷衍,无视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的无助和困境。我小的时候,每当遇到了困难,或者遭受了挫折,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加油”,明明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再加油。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急着想要孩子成长,常常会阻止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其实这是很不对的,遇到挫折或是不愉快了,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哭泣,去排解郁闷,而不是压抑。负面情绪不发泄出来,积压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在以后漫长的时光里,他需要不断进行自我修复,需要花费他大量的内在力量,使他不能专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不如让他此刻发泄出来,完了之后,带一颗轻轻松松的心上路。

2、抓住孩子的共性需求    

被爱、被认同、被接纳、被尊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共性需求。如何做好真正的接纳。一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结果不予评判,更不要指责;二是不阶段性不好的结果对孩子失去信心;三是允许孩子有非原则性的不太好的习惯和行为,不能过度挑剔、过度束缚,导致孩子缩手缩脚。要求完美的父母是制造有问题孩子的加工厂。四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延迟反应。孩子是在被尊重的时候才愿意做出改变,给孩子一个错的过程和时间。五是永远不要和孩子说诸如:“我再不爱你了”“我再也不理你了”“我要和你断绝父子关系”这样的话,你这样说,孩子会感觉被抛弃。

3、看到不同阶段的需求

不同的成长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头。第一阶段三岁之前,孩子需要安全和依赖。一岁之前父母不在身边,长大后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李玟瑾教授曾发表这样一个观点:三岁以前,再苦再难,都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回应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错过了建立依恋的阶段,那管教就会变成最难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三岁至六岁,性格往往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李玟瑾教授说过:“六岁以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都是垃圾”。三岁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黄金期,这个阶段需要父母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第三个阶段:六岁到十二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时是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最佳时期。

4、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一些“怪异”行为,其实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背后隐藏着孩子内心真正的心理需求。因此,如何透过表象读懂孩子的内在需求,才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把钥匙,教育从此才真正有效。反之,父母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往往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困惑,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比如孩子沉迷网络和手机,是后疫情时代学校和家长尤其要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总结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与手机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太过单调、在生活中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和成功的体验、与同伴没有更多的话题交流、碰到困难时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排解。家长和教师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更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对生活的感受、看到他对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和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5、坚持和孩子平等相处的原则

破坏亲子关系的原因之一是大人居高临下、强迫控制孩子,把孩子不当一个完整的个体看,而是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记住:大树底下可以乘凉,但大树下面永远长不起另一棵大树。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才能有大的格局。

6、承载孩子的全部

我们培养的是完整的孩子,不是完美的孩子。承载的两个核心,一是允许;二是引导。

三、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1、真诚地给孩子道歉

(1)认清自己的错,(2)平等地看待孩子,(3)承担责任,(4)、阐明态度。

2、表达对孩子的需要

培养孩子爱别人的能力,被别人需要,体现孩子的存在感、价值感,这点很重要。大人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包装得伟大、强大,永远不需要孩子的爱,这样的话,孩子永远没有价值感。

3、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改变

我们愿意为孩子而改变,就是一种爱的力量。孩子很期望看到我们的改变。

4、用心去了解孩子

所谓代沟,就是家长为亲情隔离和不愿意了解孩子而找的借口,如果有代沟存在,那我们现代人还能学习和阅读几千年前孔子、李白的作品吗?那不是有更大的代沟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