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新型移苗器的制作方法

 河州医学生活馆 2021-05-04
一种新型移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栽培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移苗器。



背景技术:

植物的地上部器官与根部器官的关系非常密切,根系是与土壤紧密接触的器官,能够支撑植物生长,为地上部提供矿质营养和水分,还能合成细胞分裂素,促进地上部生长,而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的部位主要是根尖,因此,植物根系系统中须根的分布及数量对提高植物移栽成活率非常重要,苗木生产中通常会通过断根处理以刺激植物须根生长,使之分布于主根周围,从而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红枫、香樟等木本植物种苗生根能力弱、根系数量较少,幼苗移栽通常采用裸根法,移栽后恢复生长的时间较长,往往因后期管理粗放而导致幼苗干枯死亡。生产中人们采用许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容器育苗、自动喷灌系统、遮荫等,然而容器育苗操作繁杂、繁殖系数低,自动喷灌系统成本较高,遮荫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均不适合大面积苗木培养,采用移苗器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在不伤害大部分根系的情况下,切断幼苗离主干根,既能防止幼苗失水干枯死亡,又能促进主干根伤口处快速形成大量新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目前国内用于植物移栽的移苗器不多,且主要用于大田经济作物和草本花卉培养,体积相对较小,在生产中用于木本植物幼苗移栽培养的极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移苗器使得香樟、红枫等木本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移苗器装置,目的在于:实现香樟、红枫等木本植物幼苗移栽成活率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效果,解决现有红枫、香樟等木本植物种苗生根能力弱、根系数量较少,移栽后恢复生长的时间较长,往往因管理粗放而导致幼苗缺水干枯死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移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取苗器、移植套筒和脚踏,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横管和位于把手横管底部的两根把手支柱;所述取苗器包括支撑板、立柱和推土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圆形孔,用以套入把手下方的两根把手支柱,使支撑板能够沿把手支柱上下移动,两根把手支柱各自连接有两个六角螺母,用以调节和控制取苗器的上下移动范围;所述支撑板下焊接两根立柱,两根立柱分别位于两个圆形孔内侧,立柱下带有一个推土圈,用以将进入移植套筒内的幼苗推出套筒进行定植;所述推土圈一边留有取苗器进苗口,用以使幼苗主干进入移植套筒中心部位;所述移植套筒为空心圆管,其套于取苗器两根立柱外侧,移植套筒一侧留有移植套筒进苗口,所述移植套筒进苗口与移植套筒等长,与取苗器中推土圈上的取苗器进苗口宽度一致,用以使幼苗主干进入套筒中心部位;所述脚踏连接于移植套筒上沿,外侧与把手支柱底部连接,位于移植套筒进苗口对侧。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横管为空心管。

进一步地,所述移植套筒进苗口位于脚踏对侧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为半椭圆形实心管。

进一步地,所述移苗器材质为镀锌铁质。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焊接于移植套筒上沿。

进一步地,所述六角螺母与把手支柱焊接。

优选地,所述脚踏外侧与把手支柱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具有推广价值;能够在不伤害幼苗大部分根系的情况下,切断幼苗主干根,既能防止幼苗移栽后失水干枯死亡,又能促进主干根伤口处快速形成大量新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移植栽培中通过移植套筒进苗口将植物幼苗转到移植套筒中心位置,防止从木本植物幼苗上方套入时对幼嫩侧枝造成伤害,保证移植成活和幼苗枝叶完整;在取苗时,移植套筒内的推土圈带动取苗器支撑板向上转移,防止支撑板对幼苗枝叶的伤害,提高移植成活率,特别适用于以木本植物幼苗的移植栽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苗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植套筒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把手横管,2 、把手支柱,3、支撑板,4、圆形孔,5、六角螺母,6、脚踏,7、移植套筒, 9、立柱,10、推土圈,11、取苗器进苗口,12、移植套筒进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移苗器,包括把手横管1、把手支柱2、取苗器3、移植套筒7和脚踏6,所述把手横管为不锈钢空心管,长30cm,外径20mm,内径18mm。把手横管下带两根不锈钢实心管把手支柱2,长120cm,直径8mm,将空心管均分为三等份,两根把手支柱各自带两个六角螺母5,分别位于移植套筒7上边沿100mm和250mm处,用以调节和控制取苗器的上下移动范围。所述取苗器由支撑板3、立柱9、推土圈10组成,长130mm,宽30mm,厚2mm。支撑板8上带两个圆形孔4,直径10mm,外径边沿距离支撑板外端15mm,套入把手下方的两根实心管把手支柱2,能够沿把手支柱2上下移动,支撑板下焊接两根立柱9,立柱直径8mm,长200mm,在取苗器焊接点距离圆形孔内边沿5mm。立柱9下带一个推土圈10,直径8mm,圈直径为80mm。用以将进入移植套筒上的幼苗推出套筒进行定植,推土圈一边留一个取苗器进苗口11,宽度为20mm,用以使幼苗立于套筒中心部位。所述移植套筒7为空心圆管,外直径100mm,内直径96mm,长150mm。一侧留一个移植套筒进苗口12,宽度为20mm。进苗口12与套筒7长度相等,与取苗器进苗口11宽度相等。所述脚踏6为实心管,直径10mm,半椭圆形,椭圆形长轴300mm,短轴100mm。焊接于移植套筒7上沿,外焊接把手支柱2,位于取苗器进苗口11对侧。

具体使用方式:

将红枫、香樟优良无性系于3-4月份进行小拱棚自动雾喷扦插繁殖,株距10cm、行距10cm,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移栽。移栽时,将扦插床自动雾喷管道喷水一次。使扦插土壤表面浸湿、松软。苗木移栽地选择紧靠扦插苗圃,将苗木移栽地施足底肥。冬季土壤封冻前进行全垦,深度0.25m以上,在周边建好排灌系统,做畦,畦宽30cm、高15cm。全垦前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8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15-15-15)20kg拌匀。清除草根等杂物,细整耙平,按株距50cm、行距50cm,定点放线,采用移苗器在定点种植位置用力向下踩脚踏,至深度150mm,将移苗器带土向上提起,再用推土圈将土推出,依次挖好定植穴。移苗时选择生长良好、健壮幼苗,从主干基部套入移苗器,使移栽苗木处于移苗器中间位置,用力向下踩脚踏,至深度150mm。向上提起移苗器,移至挖好的定植穴中,再用推土圈将幼苗推入定植穴,扶正,埋土压实,采用自动喷灌系统彻底灌水一次,此后,分别于第3、7天再灌水1次,幼苗根系恢复生长后进行常规管理。清洗移苗器、存放。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