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上海游记):探访外滩源与外滩“神秘园”

 zzm1008图书馆 2021-05-04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9956篇

“外滩”是上海的符号,“万国建筑博览会”是人们游上海的必到之处。在外滩建筑群的北端,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有一片区域,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即为“外难源”,它们是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

在这片区域内,有一处花园式建筑,它就是昔日的“神秘园”外滩33号。外滩33号,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并且在过去还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的旧址,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是不能进入的。

前不久,我又到了这些地方游览,将所拍照片编辑成集。

**********

外 滩 源

🔸 🔸 🔶 🔸 🔸

外滩源现存有15幢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我国近、现代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均从这里孕育发展并走向壮大。 

安培洋行为早期办公楼建筑,1908年建造。立面局部采用变形的古典装饰符号。中央大门连同上三层墙体略向外凸,每层有一半圆挑窗,颇具装饰性。

↓↓

虎丘公寓,原为青年协会大楼(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建造)。建于1919-1924年,现代合院式公寓。入口立面内凹对称。

↓↓

协进大楼建于1923年,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折衷主义风格立面。 民国时期以来,,协进大楼长期为基督教协进会使用。

↓↓

兰心大楼是外侨在上海最早的剧场兰心戏剧院旧址,1927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褐色面砖饰面,装饰简洁。

↓↓

哈密大楼,建于1927年,具有新古典折衷主义外立面,整幢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立面装饰细致丰富。

↓↓

紧靠苏州河的上海划船俱乐部旧址,该建筑始建于1904年,属于折衷主义风格,是带巴洛克特征的英式维多利亚建筑。

↓↓

原新天安堂旧址,位于划船俱乐部对面,建成于1886年,由旅沪英国侨民所建,当时与著名的圣三一堂齐名。其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呈现双十字结构。

↓↓

原为光陆大戏院(斯文银行建造),解放后曾作为曙光剧场。1928年竣工。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的造型更有代表性。平面成扇形。

↓↓

益丰洋行,建于1911年, 砖木结构,文艺复兴风格。

↓↓

**********

外滩33号

🔸 🔸 🔶 🔸 🔸

外滩33号,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的旧址,始建于1849年(现存完好的是1872年重建后的建筑),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屋前是一个典型的英式花园;屋顶是西式的四坡顶,但就地取材铺设着中式小青瓦。

昔日领事馆门前的告示牌:闲人无事不得入内

↓↓

底层和二层均有宽敞的遮阳长廊

↓↓

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园,环境幽静。

↓↓

主屋北侧,1882年又建造一幢两层砖木结构房屋,是领事官邸,并有廊与主屋连通

↓↓

连接主屋与官邸的廊

↓↓

园里绿草如茵,环境幽静,27棵古树绕屋而立,其中有几棵古树引人注目——200年的广玉兰、100年的银杏、100年的朴树。

200年的广玉兰

↓↓

100年的银杏

↓↓

100年的朴树

↓↓

外滩33号现在门口的招牌是“外滩源·集”,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用以社交接待、会议中心和艺术展示。

↓↓

一 END 一

**********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9956篇内容 16.1万人参与
关注
更新于 03-22
来自作品集上海风光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