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医生观察丨为肾友揭开高磷血症的神秘面纱

 中国营养健康 2021-05-04

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磷元素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几乎参与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还促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传递神经刺激。

图片

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通常CKD3期以上),就会出现磷的排泄减少,引起高磷血症。成年人血清磷浓度正常范围为2.5~4.5 mg/dL(0.81~1.45 mmol/L),血清磷浓度超过4.5 mg/dL(1.46 mmol/L)为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特别是透析患者)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并发症。高磷血症与机体的多种代谢紊乱如低钙血症、活性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相关;高磷血症还可以直接诱发和加重血管钙化;高磷血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包括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相关。因此控制高磷血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图片

了解高磷血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中,是如何保持磷平衡。

骨骼是人体磷最大的储存处。从食物中摄取的磷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存储在骨骼,多余的磷主要通过尿液排泄。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做到磷平衡,不会出现高磷血症,但是肾功能恶化后,肾脏排泄磷显著减少,从而引起高磷血症。另外肾功能不全时还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升高),这些因素也会引起高磷血症和骨骼破坏。

图片

图片

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血磷水平升高的危害更为严重。高磷血症不仅导致肾脏疾病进展,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高磷血症会诱发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病(CKD-MBD)加重。早期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不宁腿综合征。后期会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痛、骨质酥松,纤维囊性骨炎、病理性骨折、骨骼变形,容貌改变、抽搐、肢体疼痛溃烂等。严重而持续的高磷血症还会诱发钙质在体内软组织或者心血管系统沉积(冠状动脉、心脏瓣膜等)导致异位钙化。这些症状或者体征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将致残甚至导致心血管死亡。血磷每升高0.5 mg/dL患者发生尿毒症和死亡的风险升高40%和10%。而透析患者血磷浓度每升高1mg/dL,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

图片

图片

对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各15家血透中心的调查显示: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为7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临床上治疗高磷血症一般遵循“3D原则”,即通过Diet(饮食)、Dialysis(透析)、Drug(药物)调整策略,综合控制高磷血症。


1

规律的监测血磷水平

慢性肾脏病患者,特别是CKD3期以上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磷水平。按照指南,CKD3期的患者1年,CKD4期的患者每半年,CKD5期的患者每1-3个月查一次血磷水平。对于有高磷血症的患者还可以增加监测的频率。因为高磷血症在早期几乎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所以经常被忽略。所以患者一定要记住按时进行检查,了解自身的血磷水平。早期发现高磷血症,早期治疗。

2

限制磷的摄入

限制磷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高磷血症的重要措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每日磷的摄入量应限制在800-1000mg以内。蛋白质是食物中磷的主要来源,每克蛋白质约含磷15 mg,所以CKD患者应该按照指南要求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具体的方法我们在之前的专辑中有详细介绍。
磷主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但在不同的蛋白质食物中,含磷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注意尽量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举例来讲,猪肝、虾皮含磷很高,而干海参含磷量则较低;鸡蛋的蛋白含磷低,而蛋黄含磷高。此外,食物中的磷以三种形式存在,包括无机磷、有机磷及植酸盐它们在肠道的吸收率不同,天然食物中的多为有机磷,其不能被完全水解,磷的吸收率为40%~60%;食品添加剂中的磷为无机磷,容易被水解,磷的吸收率高达90%~100%;植物蛋白和植酸盐中的磷在肠道的吸收率低于动物蛋白。
避免食用有大量磷酸盐添加剂的食物及饮料,如
处理过的肉、火腿、香肠,鱼类罐头、炸鸡、烘烤的食物,可乐及其他软包装饮料。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食物磷金字塔选择合适的食物。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煮的方法来减少食物中的磷。
图片
图片

3

充分透析

对于已经开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充分的透析是治疗高磷血症最重要的方法。理论上讲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可很好地清除小分子物质。常规的血液透析一次能清除约800mg磷,而腹膜透析一天也能清除磷300~315mg。通常单次血液透析后血磷水平也会明显下降,但停止透析后血磷很快就会升高对于残余肾功能很差、无尿的患者我们建议应血液透析每周应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则应选择CAPD或APD,每天交换足够量的腹透液。只有充分的透析才能保证足够的磷清除量。

4

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部分患者单纯通过饮食限磷和(或)透析治疗不足以有效治疗高磷血症,通常需要磷结合剂清除过多的磷。磷结合剂治疗高磷血症可有效降低血磷水平,简单易行,在临床降低血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磷结合剂有含铝磷结合剂和含钙磷结合剂。含铝磷结合剂可以导致铝中毒,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骨的毒性,因此不建议使用含铝磷结合剂(例如氢氧化铝)。含钙的磷结合剂目前应用较多,但是会引起高钙血症和软组织异位钙化,导致心血管意外增加,因此最新的指南中建议避免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钙和醋酸钙)
非铝非钙磷结合剂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化合物:碳酸镧和司维拉姆。这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不会导致高钙血症及冠脉钙化,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碳酸镧在体内与磷有高度的亲和力,作用迅速,服药后通常一周见效。碳酸镧服用方法为,每天三次与餐同服(嚼碎服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但多次服用后不良反应可显著减少。司维拉姆是一种大分子胶体类物质,不会被胃肠道吸收。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与饭同服(不能嚼碎),每次1-2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因此便秘或者有肠梗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各种磷结合剂有其特点,可根据患者血磷、血钙、经济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与治疗时间。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