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武术文化第一集 | 专访漳州籍武术九段、国际武术裁判林建华

 风吟楼 2021-05-04





闽南武术文化系列



“节奏是武术套路的灵魂!”

林建华在指点晚辈练武时,他的言语、他的身手与他的眼光一样犀利,不由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武林高手”不怒而威的敬畏。与他交流时,又让人感觉十分谦逊、平易近人,能明显感受到他身上所特有的一股武术家的稳重和正气。

“节奏,体现在轻重快慢,动作变换要有所突破。方法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去练习,练熟了也就具有艺术性了。”

近期,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拟开设《闽南武术文化》专栏,以发现、挖掘并传承闽南传统武术,进一步丰富并弘扬闽南文化。为对闽南武术文化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概述,研究会在闽南日报社及龙文区武术协会的支持配合下,专访了回到漳州家中与亲友团聚的漳州籍武术家、国家武术九段林建华


收看精彩视频

图片

闽南传统武术的历史和传承

林建华:闽南武术是闽南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拳种、门派繁多,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在中华武坛上自成一派。经过千百年的战争洗礼和历史传承,使闽南武术成为一份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无疑是我国南方一座无可复加的历史文化宝库。所以,我们今天应该倍加珍惜。

目前流传在漳州、泉州、厦门闽南地区的拳种很多。主要有太祖拳、五祖拳、白鹤拳、何阳拳、达尊拳、罗汉拳、双枝拳、洪拳、猴拳、狗拳(地术拳)、开元拳、五兽拳、相公拳、花拳等等,近20个拳种。

图片

这些拳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技法多变、攻守兼备、功法全面。普遍高马硬技,重拳法,短打实用。它们保持着古朴刚阳、步稳势烈、以气催力、发声助势等南拳特点,极富阳刚之美,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武功特色。     

自古以来,闽南人不仅崇文,而且尚武。自唐代以来,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率大批中原府兵南下入闽,与当地土著进行了20余年血与火的激烈交战,最终平定闽南,增设漳州;后又经历了黄巢入闽、王潮入闽,以及宋末元初,闽南军民爆发抗击元军的军事斗争,使强悍的蒙古骑兵在闽南受到了重挫。明代闽南又是抗倭的重镇,长泰、永春、德化、同安、龙海等地军民组织起来,拿起刀枪,奋起抗倭。著名军事家、武术家俞大猷、戚继光在福建闽南漳州招收兵员,训练战技,最终将倭寇逐出福建。《明史》明确记载“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泉州永春人善技击”;明末清初,郑成功竖起了反清大旗,以厦、漳、泉为基地,抗击天下清兵,使福建,特别是闽南一直处于全国政治、军事斗争的中心和主要战场。此外还有天地会、红线会以及小刀会等反清组织的武装斗争。在历代残酷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闽南军民不畏牺牲,英勇善战,武艺和格斗水平不断提高,武术内容和经验不断丰富,并形成了爱拼敢赢的豪迈性格而代代相传。

图片


闽南的武术拳种最早成型于清初。据有关文字资料表明,“鹤法”(后称“白鹤拳”或“永春白鹤拳”)于清康熙年间为方七娘所创。而大多数拳种则成型于清代中晚期。但至今也有一百多至二百多年的历史。广泛流行在闽南地区的太祖拳、五祖拳、白鹤拳、达尊拳、何阳拳、罗汉拳、狗拳、洪拳、五兽拳、花拳等,在闽南地区影响都非常大。过去闽南几乎村村有武馆,老少会“拳头”。泉州流行的“拳头、烧酒、曲”,就是闽南民风的生动写照。

明、清以来,闽南籍的武将、武术家、武进士、武举人灿若星河。如抗倭名将俞大猷、邓城,民族英雄郑成功、其父郑芝龙、叔父郑芝豹以及其麾下的战将如甘辉、蓝理、施琅和铁人军,个个武功高强。白鹤拳的“28英俊”和“前五虎”“后五虎”,五祖拳“十虎”林九如、翁朝贤、魏文豹、沈阳德等,何阳拳的蔡玉明、张大汉、苏大顺等,泉州崇福寺妙月师、漳州开元寺碧琅师等,个个都身怀绝技,远近闻名。清末民初,漳州各个拳种各有名师,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白鹤拳宗师张杨华,太祖拳宗师康光辉、游青龙、游长春等等,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武德高尚。

图片

白鹤拳宗师张杨华在漳州芗城区古塘村传授武术时,又特别延聘了不同拳种的康光辉太祖老师,到古塘一起教拳。这样,在古塘村同时有白鹤派和太祖派两种拳种在传习,两位师父在教授不同拳法,这在民国武术界是相当罕见的。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技艺,更留下了高尚的品格和武德典范。而五祖何阳拳通过苏大顺师传到了田丰村,至今已延续160多年,传承逾7代。如今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保护项目。


图片

闽南传统武术的“切磋”

林建华: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厦门很多地方很多拳种也都是互相交流促进,并传播到省内外、海内外。

武术在实践中不断的交流、总结和发展。闽南武术吸取了很多中原武术文化的元素,包括一些兵器和技法。而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厦门很多地方很多拳种也都是互相交流促进,并传播到省内外、海内外的。

如白鹤拳源于永春,清末通过永春达埔人张苍荣传到漳州后,在漳州得到很好的推广。

张杨华便是苍荣师的得意门徒。张杨华受聘担任龙溪国术馆主教练,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如郑文、张日章、郑文龙、黄海西、洪建明等。1932年郑文代表龙溪国术馆参加福建省国术比赛荣获大会第二名,1933年又代表福建省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国术国考,获“勇士”称号。张日章则在1934年福建省国术擂台上技冠群雄,荣获冠军。郑文龙在1936年福建省第五行政区运动会上荣获国术比赛第一名,郑文龙的学生李刚又把白鹤拳传至香港,习练者甚众。李刚先生还曾担任国际五祖拳联盟主席。

蔡玉明少年时在漳州习武,包括何阳拳。他精通各种拳法,成年后回泉州晋江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弟子,形成了以泉州为中心、影响巨大的一大名拳──五祖拳(五祖太祖拳、五祖鹤阳拳、五祖白鹤拳),传播至世界各地。

图片


而发源于漳州的秘密会社天地会内部拳法洪拳,则从漳州传至广东、广西、湖南各省。发源于永春的白鹤拳则传入台湾,传入广东的白鹤拳则衍化成咏春拳。类似的区域武术交流事例不胜枚举。 

闽南武术也同样流传到了台湾,台湾武术和闽南武术都是同宗同派,同门同祖。

早在清康熙年间,特别是清末民初,闽南大量的武术人才和拳种,陆续传入了台湾。

目前在台湾广为流行的太祖拳、白鹤拳、福州鹤拳、罗汉拳、达尊拳、洪拳、五祖拳、金鹰拳以及宋江阵等都是从漳州、泉州传过去的。可以说台湾武术和闽南武术都是同宗同派,同门同祖。

图片


近年来,闽南区域间包括和台湾的武术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如“海峡论坛∙海峡传统武术大赛”、漳州龙文区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以及各种传统武术文化的交流等。

图片

闽南传统武术的“难题


林建华:不少身怀绝技的老拳师,没有好的生源。

党和国家对传统武术高度重视,历届的领导人多次提出发展武术运动,通过武术健身来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这些年传统武术活动开展非常普遍,全国性、省、市、县级和国际级的传统武术比赛、学术交流、以及闽台武术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参赛和交流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面也越来越广。同时也将传统武术和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使传统武术得到了健康发展。

但是,传统武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民间的武术教练,拳种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几乎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体制内的教师有教授、副教授、讲师,体校和专业队有国家级教练、高级教练、中级教练职称,但是民间的武术老师丝毫没有这样的待遇,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凭着自己对武术的满腔热情在默默的奉献,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种子在付出、在牺牲、在辛勤地耕耘。

图片

民间武术师大多没有工资,没有获得政府的专项资金,要开展活动困难诸多,而生存艰难。很多的民间拳师或武馆没有基本的场地器械设施,很多都是在室外找一个空地练习,遇到刮风下雨,则只能望天兴叹。

不少身怀绝技的老拳师,没有好的生源。

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找到好的学生来传承。我们期望各级政府能为武术的发展做更多的实质性工作,能为民间武术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为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共同尽力。

图片

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

林建华:福建省的很多拳种,还应该下大力气去整合它们的文化含量,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而不仅仅是一种拳术。一些套路,一些技术,它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对人的身体的一种磨练和锤炼, 更是对人的精神、道德品质的一种提升和升化。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把武术发展好了,也是体现了对民族自信的一种实践。所以通过民族武术文化的推广,来促进我们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


图片



图片


本期人物介绍



图片
林建华,漳州人,厦门大学国术与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武术九段、国际级武术裁判、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曾获评厦大教学名师等荣誉,编著有《福建武术史》、《福建武术人物志》、《永春白鹤拳大观》、《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等著作,在海内外颇具声誉。

图片国家武术九段林建华

林建华自幼师从武术家鲍冠芳弟子黄渊学习武术基本功、十二路弹腿、练步拳等。1973年,他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专修武术。1976年毕业留校任教,参加过教育部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武术师资进修班”,师从当代著名武术教育家、中国武术协会原副主席温敬铭教授和刘玉华教授,潜心研习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拳。1983年调入厦门大学体育部,2002年晋升教授。曾担任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育协会理事长、厦大国术与健身研究中心主任。

林建华创编了“形意强身功”、“形意养生功”、“白鹤长寿功”等。其中,“形意强身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作为优秀健身功法向全国推广。

林建华的形意拳在欧美颇受欢迎。2014年,他应美国国家武术总会的邀请,专程赴美主持了全美武术选拔赛,还登上美国《功夫》杂志封面。

2016年,中国武术协会发布通知,批准全国261人晋升武术高段位,林建华晋升最高段位九段。在此次晋升最高段位九段的4人中,他是是唯一一名福建人,也是首位获得国家武术九段的漳州籍人士,福建第二位。

九段是国家武术的最高段位,有着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晋升八段以后,只有在武术上有着相当造诣,或在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才有条件申请九段。

林建华多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他在厦门大学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培养了海内外大批武术人才。数十次在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中,担任裁判长、总裁判长、仲裁主任。2006年被国际武联授予“国际级武术裁判员”。几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传授中华传统武术,桃李满天下,曾经还出版了一本英文版的《中国形意拳———三大内家拳之一》,在海内外颇具声誉。

文:林建华 林心凌

图:韩克非

视频:王鹏程 邹耀萱

图文排版:林心凌   

武术指导:林建华  

策划:林志宏 赖雄伟 陈金水  

审核:林志宏 沈毅玲

图片


关注闽南文化研究会

共同复兴闽南文化

 历史 | 文化 | 生活

—闽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